摘 要:南京最雅致的別稱就是金陵,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也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價值。金陵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歷史文化,成為我國歷史上文人墨客所鐘愛描繪的對象之一,形成了獨特的詠金陵詩歌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本文主要以“金陵意象”的詞學傳承與發(fā)展作為探討,進行“金陵意象”的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金陵意象 詞學傳承 發(fā)展
金陵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中的一個特殊意象,金陵意象不是指金陵這個名號的起源,也不是指作品中出現(xiàn)了金陵這個詞,而是后代文學家對南京的一種歷史文化追憶。筆者主要從“金陵意象”的詞學傳承與發(fā)展,進行金陵獨特歷史文化的分析,探討金陵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中的地位與價值。
一、“金陵意象”的確立
中唐時期是“金陵意象”的確立時期,它是由我國著名詩人李白所確立的,李白喜歡南京,尤其喜歡書寫金陵,從這個意義上說,李白可謂是后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金陵意象的奠基者。金陵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是我國古代六個朝代的首都,不僅具有極高的風景價值,還具有良好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成為我國古代詩人歌頌的景點之一。金陵一直是我國懷古詩的重要地點,其中“懷”的是國家的興亡而不是情愛。金陵確實在很多懷古詩中得到了引用,并借助金陵去進行文人墨客情感的表達,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是較早的一首。此詩通過寫景、懷古表達思想情感,創(chuàng)作于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鳳去臺空江自流”中感嘆了時間的流逝,六朝繁華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皡菍m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為人們形象地展示了吳王宮苑的花草如今被荒徑埋沒,東晉的名門貴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風不再,烜赫難久,詩人感慨時間的無情,嘆息人世的無常,寄托了詩人自己的思想情感?!翱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懷抱,旨意深遠,意境闊大,使人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本首詩以鳳凰之來去,寄予王朝興衰之感。這首詩作為登臨吊古之作,李白通過寫景、懷古的方式,進行了自我情感的抒發(fā),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通過對朝代更迭的感嘆,為讀者呈現(xiàn)了六朝繁華轉瞬即逝的畫面,頸聯(lián)通過描寫暗示自然江山的永恒長存。六朝繁華一去不復返,如今只留下蒼涼的景象,無形之中進行了古今對比,為讀者刻畫出一幅對比的畫面,不僅表達李白對于國家前途的擔憂,還體現(xiàn)了李白對于自己抱負是否能實現(xiàn)的迷茫,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旨意深遠,意境闊大。李白的“金陵懷古”詩 ,標志著“金陵意象”登上了詩學創(chuàng)作的舞臺。
《登金陵鳳凰臺》是李白進行“金陵意象”描寫的主要著作,他把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詩中進行表達,借助對金陵興衰的感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當今國家的感受,表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情感,借助對金陵的描寫抒發(fā)自己憂國的情感。除《登金陵鳳凰臺》以外,李白還為世人留下了一百多首進行金陵描寫的詩篇,從李白的“金陵懷古”開始,后世詩人和詞人逐步把金陵作為懷古的主要描寫場所,使得金陵逐步成為蘊含著重要文化內(nèi)涵的場所,表現(xiàn)了后世詩人和詞人對金陵的一種歷史文化追憶,“金陵意象”并不是指金陵的起源,它是指金陵懷古詩詞,是指詩人和詞人以金陵為主要懷古城市,借助對金陵的現(xiàn)實和歷史描寫,進行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懷古情感的理解,進一步理解詩人或詞人的思想,從而為“金陵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使得后世詩人和詞人逐漸借助金陵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奠定了金陵在詩詞中的地位,為“金陵意象”在詩學和詞學中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唐朝后期社會動蕩,金陵作為六朝興衰中重要的歷史地點,為后唐詩人進行懷古詩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后唐詩人在李白“金陵懷古”詩的基礎上,進行懷古詩創(chuàng)作,表達詩人對歷史興衰的強烈反思。劉禹錫就是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以《金陵五題· 烏衣巷》為例,烏衣巷在今南京市秦淮河南岸,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于當時的軍隊身著黑色軍服,因此得名。朱雀橋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門外秦淮河上的一座橋,在烏衣巷邊。王謝是指東晉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zhàn)的謝安,這里代指六朝的豪門貴族。金陵是六朝古都,朝代更迭,留下許多歷史遺訓,歷代詩人有感于悲恨相續(xù)的歷史,寫下了許多金陵懷古的詩篇。劉禹錫對南京也情有獨鐘,他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謫江南時除了寫《金陵五題》組詩,之后還寫下了《金陵懷古》。劉禹錫將野草開花、夕陽斜照這些自然現(xiàn)象構成的荒涼寂寞背景與烏衣巷、朱雀橋的往昔繁華進行強烈的對比,以小小的“燕子”見證了歷史興亡。劉禹錫將自己感嘆時世變幻無常和對后人“引古鑒今”的告誡之情都藏在了“野草、夕陽、燕子”這些小小的意象之中,使用了一種以小見大的表達方式。劉禹錫本來沒去過金陵,但是他通過對其他詩人作品的閱讀,對金陵始終懷著憧憬,當他的友人為他展示自己創(chuàng)作的五首金陵古詩時,他便按捺不住自己,也創(chuàng)作了五首金陵懷古詩?!爸烊笜蜻呉安莼?,烏衣巷口夕陽斜?!边@句詩句采用對比的手法,朱雀橋邊和烏衣巷口本來應該是極為熱鬧的地方,但是作者運用野草和夕陽來與其進行對比,突出了金陵在這時期的沒落,繁華已去,只留下荒涼之感,使得朱雀橋邊和烏衣巷口變得慘淡、寂寥?!芭f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借助環(huán)境進行烘托,表現(xiàn)了金陵繁華已去。烏衣巷本來是貴族居住的場所,擁有繁華、熱鬧的景象,但是隨著朝代的更替,舊時王謝等貴族居住的場所已經(jīng)變成普通百姓居住的場所,通過環(huán)境的對比,讓讀者感受到朝代的變化,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金陵的感慨。詩句中“舊時”和“尋?!眱蓚€詞語,進一步對對比效果進行強化,為讀者展示了世事的變化,引出作者對于金陵變遷的無限感慨。劉禹錫是繼李白進行金陵懷古的又一詩人,劉禹錫通過對金陵古今現(xiàn)狀對比的描寫,抒發(fā)一種時移世易的感慨,雖然語言平實易懂,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值得人深思,為“金陵意象”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條件。
繼李白之后,劉禹錫將“金陵意象”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向后世詩人宣告了“金陵意象”在詩學史上的完成,為“金陵意象”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金陵意象”的詞學傳承與發(fā)展
隨著我國歷史朝代的不斷發(fā)展,“金陵意象”不僅在詩學史上得到了詩人的廣泛喜愛,還得到了詞人的喜愛,成為詞人進行懷古的重要地點之一。
以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為例,王安石是宋代進行金陵懷古的主要詞人,他通過對金陵懷古的描寫,表達自己對于當時政治局面的感慨,也表達了自己的憂國之情。這首詞是王安石在被罷相之后,在登高時面對金陵的景色而發(fā)出的感慨,王安石通過景色描寫,表達自己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他卻無法對國家的現(xiàn)狀進行改變,表達了王安石的無奈。王安石在描寫金陵景色時,并沒有采用以往頹廢的描寫方式,其描寫的金陵景色都是生機勃勃的,“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憂患思想與景色進行結合,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體現(xiàn)了詩人的精神狀態(tài)。“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保谶@句詞中,雖然是進行秋天景色的描寫,但是其中并沒有表達哀傷的情感,而是借助“征帆”“殘陽”等進行自然與人物的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作者的斗志與精神狀態(tài)。由此可見,王安石的金陵懷古與之前的詩人存在不同之處,他知道進行改革需要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并要保持蓬勃不息的精神,積極投身到改革運動之中。王安石在借助金陵景色進行自我情感抒發(fā)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對于詞語和手法的運用,不僅會運用比喻進行景色的描寫,還會對之前的金陵懷古詩句進行引用,強調(diào)了朝代雖然在不斷變化,但是生活還是在不斷繼續(xù),我們不應該空對歷史進行感嘆,還需要在進行歷史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
《桂枝香·金陵懷古》的上片主要是進行金陵景色的描寫,王安石通過長江、翠峰、船只、殘陽等意象,進行金陵秋景的描寫,通過不同意象的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幅壯麗的秋景圖,顯示了作者對于祖國山河的熱愛。而這些意象詞匯中,又包涵了王安石對祖國現(xiàn)狀的憂慮,擔憂祖國的命運,讓讀者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王安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詞的下片是王安石進行懷古與抒情的主要描寫,王安石借助對金陵懷古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當朝統(tǒng)治者的不滿,不僅揭示了宋朝的政治現(xiàn)狀,還表達了王安石對祖國的憂患之情。王安石在進行金陵懷古的過程中,以金陵景色描寫和歷史追憶的方式,進行了自我思想與情感的表達,但他的不同之處在于詞中并沒有頹廢之感,而是以生機勃勃的狀態(tài)進行歷史的對比反思,提升了詞的整體境界,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王安石的詞學懷古,進一步奠定了金陵在懷古詩中的地位。
周邦彥是書寫“金陵意象”的又一重要文學家,周邦彥的《西河》與王安石的《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周邦彥這首《西河·金陵懷古》,寫法別致,寄慨良深,也是名篇。此詞系隱括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二詩而成。詞中借助金陵懷古的手法,借助景物描寫進行情感抒發(fā),突出了古今滄桑的感慨。作者在詞中化用前人詩句為己所用,以己筆寫己情,把劉禹錫原詩中生動具體的形象——山川、草木、風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觸。用“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體,從容不迫地一一道來,使人更覺真實可感。由周邦彥和王安石共同奠定了“金陵意象”在詞學中的地位,為“金陵意象”在詞學傳承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元朝時期,薩都剌《滿江紅·金陵懷古》使得“金陵意象”在元曲中得到了進一步傳承與發(fā)展。上片寫六朝繁華,如春光消失得無聲無息,“ 空悵望”三句寫今昔對比,抒發(fā)感慨。山川依舊,人事變遷,往日繁盛何處?“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此情此景,感慨萬千。接下來的“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化用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烏衣巷口”前的燕子,將作者思緒帶到當年王謝家族,進一步將寥落與繁華對比?!奥犚股?,寂寞打孤城,春潮急”,也化用劉禹錫“潮打空城寂寞回”句,夜空籠罩下的金陵古城,被長江春潮拍擊的景象,寓含著作者孤寂惆悵又焦躁的情緒。眼前實景,熔鑄劉詩意境,情緒惆悵、孤寂。一個“急”字,烘托出夜深的靜謐,潮水寂寞又不甘寂寞的情狀。下片“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四句,用直白的語言,短促的句子表現(xiàn)情緒的激越。詞人在進行景色描寫的過程中,會借助荒煙、斜日、衰草等意象,進行氣氛的渲染,通過渲染來進行詞人情感的表達,達到寓情于景的效果?!坝駱涓铓埱锫独洹敝型ㄟ^“玉樹”來代指亡國之音,通過各種意象來進行歷史事件的講述,讓讀者通過閱讀可以感受到世事的變化無常,表達了詞人的感慨,加深了讀者的感悟。最后三句,“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表現(xiàn)出強烈的虛無與悲哀,構成一種低沉的意境,給人以強烈感染,詞帶有濃重的懷古感傷情緒,通過對金陵山川景物的描寫,進行金陵古今的對比,表示了六朝的興衰變化,抒發(fā)了詞人的懷古之情。全篇從“六代”入筆,涵蓋的不僅是一時一地。表現(xiàn)繁華易逝、千古興亡的詠嘆,使作品有種超越時空的滄桑感,奠定了“金陵意象”在元曲中的地位,對于“金陵意象”的詞學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明清小說中對金陵風景、歷史和人文進行了諸多的描繪,明清小說家借助金陵懷古的表達,突出金陵的歷史地位,顯示金陵作為文化、政治和經(jīng)濟中心的過往,具有鮮明的特點。金陵在六朝一直是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有完善的官僚體系,在小說《儒林外史》中就描寫了一些金陵的國子監(jiān)學生,《醉醒石》第一回寫主人公姚一祥去金陵納監(jiān)。此外金陵還是每科的鄉(xiāng)試地點,從而成為舉子文人們的匯集之地。除此之外,明清小說還喜描畫金陵的自然風光,也都是六朝古都的特色景觀,比較著名的有莫愁湖,如《廣陵潮》第四十一回:“猛然走至一片空闊所在,綠柳如幄,遮得日光一點也沒有。涼風習習,使人頓然矜平躁釋,眼前便是一個大湖,湖水碧綠,倒有一大波光,被荷花遮著,湖西一帶,全是翼然軒屋,想便是莫愁祠了?!庇纱丝梢?,“金陵意象”在明清小說中得到了繼承與發(fā)展。
綜上所述,“金陵意象”從唐朝登上詩學創(chuàng)作舞臺,一直到明清時期,都得到了我國詩人、詞人及小說家的喜愛,展示了金陵在我國古代歷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文學家進行情感抒發(fā)與故國懷念的主要場地,使得“金陵意象”得以繼承與發(fā)展。
“金陵意象”雖然在唐朝確立并得到推廣,使其得到我國詩人的廣泛認同與使用,但其以獨特的懷古方式,在宋、元、明、清以及太平天國時期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其詞學得到傳承與發(fā)展,顯示了金陵在我國古代史上的中心位置,及其經(jīng)歷的歷史變革。在新時期,我國現(xiàn)代文學家也應該加大對于“金陵意象”的研究,不斷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新,豐富文學創(chuàng)作內(nèi)容,使得“金陵意象”在新時期得以繼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永嬌.蘇泂詩研究[D].西藏大學,2019.
[2] 劉秀芬.試論劉禹錫的詠史懷古詩及其特征[J].漢字文化,2018(14):20-22.
[3] 孫亞升.南宋詠金陵詩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4] 秦霽月.淺談宋代金陵懷古詩中的“異端之說”——以《瀛奎律髓》金陵或六朝的懷古詩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18(1):62-65+143.
[5] 黃珍妹.唐代金陵懷古詠史詩歌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2016.
[6] 張承宗.唐詩詠史說金陵[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50-59.
[7] 高陽.余懷、余賓碩金陵懷古組詩比較研究[J].美與時代(下),2015(4):107-109.
[8] 劉桂華.“金陵意象”的詞學傳承及藝術創(chuàng)造[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6-41.
作 者: 周密,南京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教育。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