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西藏拉薩 850012)
被譽為為氆氌之鄉(xiāng)扎囊縣位于西藏中南部,雅隆藏布江中游,位于東經90o03~90o38、北緯28o27~29o34之間。東部與山南乃東縣和瓊杰縣接壤,南鄰浪卡子縣和措美縣,西邊與貢嘎縣,北與西藏拉薩市及達孜區(qū)相鄰。全縣平均海拔3680米,總面積為2163平方米。轄兩個鎮(zhèn)(扎唐鎮(zhèn)、桑耶鎮(zhèn))三個鄉(xiāng)(扎其鄉(xiāng)、吉如鄉(xiāng)、阿扎鄉(xiāng)),六十三個村,而位于扎囊縣中部的扎唐鎮(zhèn)則是離縣城最近,是整個縣城果諧最盛行的地方之一。
對于人數(shù)而言扎唐果諧的人數(shù)是不固定的,男女老少均可以參加,人數(shù)少則十幾個多則幾百個人,沒有固定的表演場所?!肮C的基本的動作有‘三步一提’‘兩步一提’‘圍腰手’‘前后甩手’‘跺踢步’‘斜垂手’‘雙晃手’等。還有手拉手、叉腰手和搭腰手等的形式,步伐鏗鏘有力,聲音粗狂昂揚,熱烈活潑賦有很濃的農業(yè)勞動氣息,給人一種刺激和振奮的感覺?!笨傊w歌舞的節(jié)奏鮮明、熱情奔放、最后以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對于民間藝人的傳承方式而言,一般有師徒傳承和家人親屬為主的傳承,這種師徒傳承方式在民間很常見,由于師徒平時互相見面機會很多,接觸很平凡,隨時都可以進行傳授。還有師徒傳承中較為常見的形式是家人及親屬之間的傳承,當然很多民間藝人的啟蒙老師應該算作是自己的父母親。這一種師徒傳承方式造就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民間藝人,因此這種傳承方式是民間音樂傳承的一大亮點。他們對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筆者在采訪扎唐果諧藝人時發(fā)現(xiàn)他們對同一個音樂現(xiàn)象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他們雖然沒有受過多少文化知識,甚至沒有文化,但是他們對音樂的本質與現(xiàn)象的理解和解釋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也就是他們從小開始接觸民間音樂,世代相傳,把文化精髓烙印骨子的緣故吧!
自從“扎唐果諧”進入西藏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扎囊縣為更好傳承和保護這一民間的歌舞,學校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的活動,當?shù)氐闹行W和民間藝術團以廣播體操的節(jié)拍動作為基礎,結合果諧歌舞元素,編排了幾首新式課間操,這種方式既關聯(lián)了學生的身體同時還可以間接吸收民族文化藝術熏陶,這對學校重視民族藝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傳承民族文化藝術具有重要意義。筆者,2017年11月有幸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在指導老師的建議下,前往扎囊縣兩所學校(中小學各一所)實地進行問卷,采訪等方式對學校音樂老師和部分學生開展調研。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扎唐果諧在校園中傳承方式多樣,內容豐富,除了在課堂上的傳授相關知識與學唱外,還創(chuàng)編了具有果諧特點的課間操,成立了藝術社團、民間藝人進校園等形式。其中“藝術社團”在校外還發(fā)揮了它應有的作用,參與各種比賽和活動,這對傳承和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藝術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從扎唐果諧進入西藏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后,果諧的重視程度和傳承各方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政府對民族藝術的搶救和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對民間藝人的重視,藝人們成了受寵對象,得到了人們的擁戴。由于民間藝術扎根在民間的土壤里,與民風民俗緊密結合,本身具有傳承優(yōu)勢民間傳承的優(yōu)勢?,F(xiàn)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廣大的知識分子對果諧的民間傳承方式有了濃厚的興趣,也愿意抽出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習、研究。這對更好傳承與保護“扎唐果諧”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類的審美觀念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又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與此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追求上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就拿扎唐果諧來講,屬于本地很多年輕人不斷離開家鄉(xiāng)出去打工或上學等,在家鄉(xiāng)的年輕人也因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對果諧藝術不感興趣,而老一輩的果諧藝人們都不斷變老,這將果諧藝術傳承變得越來越不穩(wěn)定。
隨著國家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傳承的大力倡導,很多專家學者對民族文化藝術如何在學校傳承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從而在全國各地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民族藝術進校園活動,在多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出許多值得借鑒的成果和經驗。
在傳承條件上,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機構,有著穩(wěn)定的師生資源,完備的教學設備、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方法,作為民族音樂的傳承基地奠定了很好的條件和基礎。政策上有優(yōu)勢,教育部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通知中提出“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發(fā)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背浞煮w現(xiàn)國家對于學校中傳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堅定決心和大力支持。這也正是,“扎囊果諧”在學校傳承的方式上,呈現(xiàn)出多樣性。由此非遺文化校園活態(tài)傳承在全國各地開展。
果諧在校園中傳承目前只是以課間操的形式而已,傳播而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加之教學基礎設施不完善、本土及校本教材的缺乏、對果諧的藝術價值認識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特別是對音樂課堂引入民族音樂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校領導和老師們在乎的是各班學習成績、各科分數(shù)、學校的升學率等,把學生的考試分作為重點評價目標,缺乏注重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及平衡發(fā)展。筆者認為在校園中能夠更好、更有效的傳承果諧,應該在課堂中開設果諧。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使果諧更好地在校園中的傳承和發(fā)揚。而不僅僅是以課間操的形式傳承,雖然以課間操傳承效果很好同時也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但學生每天都跳幾首果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厭倦,反而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隨著國家對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很多民間音樂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扎唐果諧為例,自從進入非遺名錄后在傳承、傳播、保護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扎囊縣還把當?shù)氐母髦行W作為果諧重要的傳承基地,所編排的果諧課間操,對傳承果諧歌舞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扎囊果諧是獨具特色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是藏民族歌舞藝術中一朵燦爛的花朵,也是藏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通過撰寫非遺語境下西藏扎唐果諧的傳承現(xiàn)狀,分析民間傳承和校園傳承的利與弊,為今后探索非遺語境下傳統(tǒng)音樂生存與發(fā)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注釋:
①采訪時間:2017年11月14日,地點:扎囊縣廣播電視臺,被采訪人姓名:平措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