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亞琴,王小琴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臨床醫(yī)學院, 湖北武漢430061)
在全球范圍內,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死亡的主要病因,也是導致終末期腎臟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常見病因[1]。據統(tǒng)計,約40%的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會進展為DN,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在治療早中期DN 方面,ACEI/ARB 類藥物具有較好的腎臟保護作用,但為了減少高血鉀,急性腎衰竭和腎功能惡化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臨床通常不建議二者聯(lián)合用藥[3],說明臨床在運用ACEI/ARB 治療DN 仍存在不足之處。與西醫(yī)西藥相比,中醫(yī)中藥治療早中期DN 具有獨特優(yōu)勢[4]。
近年來,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方面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尚缺乏循證醫(yī)學證據證明其療效及安全性。因此,本研究旨在對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評價,以期為臨床研究提供循證醫(yī)學證據。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維普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醫(yī)學文獻檢索服務系統(tǒng)(PubMed)、醫(yī)學文摘數據庫(Embase)、考克蘭圖書館(The Cochrane library);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0年9 月;檢索方式采取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中文檢索詞:當歸補血湯、黃芪當歸、黃芪、當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普利、沙坦、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臟??;英文檢索詞:Danggui buxue decoction,Radix astragali and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Radix astragali,radix angelicae sinensis,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CEI,ARB,diabetic nephropathies, diabetic kidney diseases,DN,DKD。
手工檢索最近一期的《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中醫(yī)雜志》、《時珍國醫(yī)國藥》、《遼寧中醫(yī)雜志》、《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和《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及腎臟病相關專業(yè)雜志。截止日期:2020年9 月。
1.2.1 納入標準
(1)T2DM 診斷符合美國DM 協(xié)會(2019 年)診斷標準[5];DN Ⅲ期和Ⅳ期根據Mogensen 分期診斷標準確定[6]患者年齡及性別均不限;(2)研究類型:均為RCT,無論是否采用盲法,納入研究的原始文獻僅為中、英文全文文獻;(3)干預措施:兩組均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糖尿病飲食,適當運動,降糖、降壓及降脂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ACEI/ARB治療+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當歸補血湯加減(劑量、劑型、用法不限);(4)結局指標:①臨床總有效率(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③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④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urine protein quantification,24 h-UPro);⑤糖化血紅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
主要研究指標為臨床總有效率,參考相關文獻制訂療效判定標準,所有納入研究文獻均遵循統(tǒng)一的療效標準:①顯效:患者臨床表現和體征得到明顯改善與好轉,經檢測患者24 h-UPro 已恢復至正常值或下降幅度大于50%,或Scr 和BUN 下降50%;②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24 h-UPro 下降大于10%或Scr 和BUN 下降30%~50%;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沒有改善,經檢測24 h-UPro 與治療前相比,無變化,或Scr、BUN 下降不明顯。
1.2.2 排除標準
(1)重復發(fā)表文獻,只納入其中指標最全的1篇文獻;(2)綜述、實驗研究、個人經驗總結、系統(tǒng)評價、網絡藥理學研究、用藥規(guī)律總結、回顧性隊列研究;(3)未獲取全文文獻;(4)干預措施不一致文獻;(5)出現終點事件、合并嚴重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及精神疾病等,符合以上情況文獻均予以剔除。
由2 名研究者根據提前設計的納入和排除標準獨立對文獻進行篩選、提取資料。若遇到意見分歧時,共同討論解決或由第3 方參與討論決定。采用Noteexpress 文獻管理器去重、篩選和整理文獻,按預先設計的表格提取資料。見表1。
依據Cochrane 系統(tǒng)評價員質量評價標準,對納入文獻研究進行質量評價。由2 名研究者獨立進行Jadad 量表評分以評價納入研究真實性。評價內容:①隨機分組方法是否恰當;②隨機分配方案是否做到隱藏;③盲法是否恰當;④研究對象是否出現退出或失訪;⑤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是否具有可比性。A 級:以上5 條質量標準均滿足;B級:以上質量標準部分滿足;C 級:幾乎完全不滿足。
本研究數據采用Cochrane 協(xié)作網提供的Revman5.3 進行Meta 分析,納入研究的異質性采用卡方值(χ2)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0.1,I2≤50%)時,表明各組間異質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反之,則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計數指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用于二分類變量,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用于連續(xù)性變量;若連續(xù)性變量測量單位和方法相同時,則采用均數差(mean difference,MD進行分析,若測量單位或方法不同時,則采用標準化均數差(standard mean difference,SMD)進行分析,各效應量均以95%CI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初檢出3 967 篇文獻,依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剔除文獻3 958 篇,最終納入9 篇RCT 文獻,篩選流程見圖1。
本研究共納入國內902 例DN 患者, 治療組452 例, 對照組450 例,各組間病例特征及干預措施具有可比性。納入RCT 文獻基本信息和特征見表1。
2.3.1 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7 項[8,11-15]RCT 報道臨床總有效率治療后情況,異質性檢驗(P>0.1,I2=0%),提示納入RCT 具有同質性,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 分析顯示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4.09,95%CI[2.56~6.52],P<0.05),提示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能更好提高臨床總有效率。見圖2。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creening
2.3.2 治療后HbA1c 比較
3 項[7-8,10]RCT 報道了HbA1c 治療情況,異質性檢驗(P<0.1,I2=94%),提示納入RCT 具有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顯示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MD=-0.52,95%CI[-1.31~0.28],P>0.05),提示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在降低HbA1c 水平方面與對照組相當。見圖3。
2.3.3 治療后Scr 比較
4 項[7-10]RCT 報道了Scr 治療后情況,異質性檢驗(P<0.1,I2=93%),提 示 納 入RCT 具 有 異 質 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顯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9.69,95%CI[-16.8~-2.58],P<0.05),提示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能更好降低Scr。見圖4。
2.3.4 治療后BUN 比較
6 項[7-11,14]RCT 報道了BUN 治療后情況,異質性檢驗(P<0.1,I2=88%),提示納入RCT 具有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 分析顯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1.37,95%CI[-1.89~-0.84],P<0.05),提示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能更好降低BUN。見圖5。
表1 納入RCT 文獻基本信息和特征Table1 Basic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CT literature
圖2 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比較Figur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fter treatment
2.3.5 治療后24 h-UPro 比較
6 項[7-8,11-12,14-15]RCT 報 道 了24 h-UPro 治 療 情況,異質性檢驗(P<0.1,I2=97%),提示納入RCT 具有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由于單位不一致,計量資料采用SMD、Meta 分析顯示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SMD=-2.2,95%CI[-3.35~-1.04],P<0.05),提示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能更好降低24 h-UPro。見圖6。
2.3.6 偏倚風險評估
臨床總有效率漏斗圖結果顯示:散點分布不均,圖形左右不對稱,提示臨床總有效率結果存在發(fā)表偏倚,這可能與納入RCT 來源單一,樣本量較少有關。見圖7。
圖3 治療后HbA1c 比較Figure 3 Comparison of HbA1c after treatment
圖4 治療后Scr 比較Figure 4 Comparison of Scr after treatment
圖5 治療后BUN 比較Figure 5 Comparison of BUN after treatment
圖6 治療后24 h-UPro 比較Figure 6 Comparison of 24h-UPro after treatment
圖7 治療后臨床療效漏斗圖Figure 7 Funnel diagram of clinical efficacy after treatment
2.3.7 敏感性分析
將納入質量相對較低RCT 文獻逐一剔除中發(fā)現,治療后24 h-UPro 異質性發(fā)生較大變化,而該異質性來源于張國棟等[14]文獻,剔除后重新合并效應量,Meta 分析異質性結果顯示I2=79%。而其余各組結果敏感性均較為穩(wěn)定。
DN 屬于中醫(yī)“消渴腎病”、“虛勞”、“水腫”、“癃閉”等范疇。多因消渴日久,氣血虧虛,陰不維陽,陰損及陽,陽虛寒凝,故而血行不暢而致瘀。正如《腎虛血瘀論》曰:“久病及腎.......臟腑之虛則以腎虛為本?!薄熬貌t瘀,瘀者血瘀也.......臟腑虛弱,氣血運行無力,則瘀滯叢生。”說明腎虛血瘀是DN 的基本病機[16],腎氣化無能,膀胱開闔失司,精微失攝,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則見尿少、水腫、癃閉等,因而針對DN 虛、瘀、濁病理特點,治以補腎活血為主,輔以溫陽泄?jié)?,虛實兼顧,標本同治?/p>
當歸補血湯[17]為補虛活血基礎方,方中黃芪和當歸以5∶1 比例組成,多用于治療勞倦內傷、氣血虛弱、陽浮于外之虛熱證。黃芪性微溫,歸脾、肺經,有利水消腫、養(yǎng)血補氣等功效;當歸味甘而重,歸心、肝、肺經,有補血行血功效?!端幮愿柙E》中記載,黃芪入藥,為強壯劑,壯脾胃、益正氣、活血醫(yī)危。明代吳昆在《醫(yī)方考》中有言:“當歸味厚,為陽中之陰,故能養(yǎng)血;而黃芪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芪多于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也?!薄秲冉洝吩唬骸瓣柹庨L,是之謂爾?!秉S芪最終目的是助當歸補血養(yǎng)血,所以該方乃以當歸補血湯命名。
中醫(yī)認為腎虛血瘀始終貫穿在DN 病情進展的整個過程中。通過補腎活血增加腎動脈灌流量,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或延緩腎功能損害,使腎絡通而水腫消。文獻研究發(fā)現,部分臨床系統(tǒng)評價可作為研究佐證:補腎活血中藥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早期DN[18]能夠提高臨床有效率,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脂質代謝;補腎益氣活血類中藥聯(lián)合RAAS 阻斷劑治療早期DN[19]能減少24 h-UPro 定量、降低Scr 和BUN 水平,且具有良好臨床安全性。當歸補血湯中單味藥物治療DN 的系統(tǒng)評價也可作為佐證:黃芪注射液聯(lián)合前列地爾[20-21]治療DN 在降低24 h-UPro、Scr 和BUN 水平方面高于單用前列地爾;當歸中藥復方[22]對DN 空腹血糖、Scr、HbA1c 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誠然也有相反的佐證研究[23],當歸補血湯在DN 的治愈率、空腹血糖、24 h-UPro 等的變化情況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于腎功能無明顯影響,分析原因可能與本項系統(tǒng)評價納入研究的樣本量較少,受中藥復方及西藥干擾影響大,造成結果的差異。
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IV 期DN 具有更好臨床療效可能作用機制:當歸補血湯抑制對腎小球硬化起主要調節(jié)作用的乙酰肝素酶HPA 的表達,達到減輕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目的[24];其次,當歸補血湯還可以通過抑制高糖情況下轉化生長因子-β1 和核因子kB 的mRNA 和蛋白的表達水平,減少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進而預防和治療腎小球硬化和間質纖維化的發(fā)生;最后,當歸補血湯上調高糖條件下腎小球系膜細胞的核因子相關因子2 表達,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丙二醛過多生成,從而抵抗高糖誘導的氧化應激反應,保護腎小球系膜細胞[25]。單味中藥黃芪[26-27]也被發(fā)現可以抑制核因子kB 介導的炎癥基因表達,減少蛋白質漏出,增加DN 患者腎臟血流量,降低患者體內血小板自身黏附率,延緩疾病進展;當歸中所含阿拉伯糖葡聚糖[28]顯著抑制糖基化終末產物受體產生,降低血糖波動,減輕小鼠腎臟損傷,達到延緩DN 疾病進展目的。
本研究納入的9 篇RCT 文獻中4 篇[7,9,12,14]提及了不良反應情況:2 篇[7,9]未報道不良反應;剩余2篇報道了不良反應[12,14];其中對照組5 例,低血糖1例,頭暈2 例,輕微肝損害1 例,腹瀉1 例;治療組8例,低血糖1 例,輕微肝損害3 例,腹瀉2 例,頭暈2例。Meta 分析結果表明,2 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 意 義(OR=1.69,95%CI[0.45~6.38],P>0.05),說明當歸補血湯加減聯(lián)合ACEI/ARB 治療Ⅲ期和Ⅳ期DN 臨床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但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納入RCT 對象均分布在中國,樣本來源較單一,無法進行不同地區(qū)和民族的亞組分析;②納入RCT 部分評價結局指標測量單位不一致可能存在測量偏倚;③納入RCT 患者的DN 病情程度、分期存在差異,也會導致結果出現誤差;④納入RCT 均未提及失訪、退出情況,也不排除存在報告偏倚等情況。綜上所述,本研究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高質量RCT 研究,以獲得較可靠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