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 馬志紅 郝燕菲
在當今醫(y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現實情況下,我國醫(yī)務人員承擔著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艱巨使命,醫(yī)療任務非常繁重。醫(yī)療行業(yè)普遍的職業(yè)特點是工作時間長、負荷重、心理壓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等,這些因素對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但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還未得到社會甚至醫(yī)務人員自身的足夠重視和關注。研究證明,超重和肥胖與多種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密切相關[1-5]。體重指數(BMI)是傳統(tǒng)的評價體重狀況的常用指標,但因其不能反映人體肌肉、脂肪等成分的比例而具有較大的局限性,而且有研究顯示如果身體脂肪含量高,即使體重在正常范圍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與肥胖患者等同[6]。人體成分分析儀采用生物電阻抗測定法,能夠對人體的脂肪、蛋白質、水分和無機鹽含量及在體內的分布情況進行精確的測量,從而更好地評價受檢者的健康狀況[7,8],因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傷、準確率高等優(yōu)點[9],近年來被臨床上廣泛用于人體組分的測定,人體成分分析已經成為醫(yī)學界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和受到關注的檢測方法。本研究通過對醫(yī)務人員進行體脂成分分析檢測,并分析與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代謝指標的相關性,評價醫(yī)務人員的健康狀況,從而為維護醫(yī)務人員群體的健康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19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體檢的醫(yī)務人員,有完整有效體檢資料的1 863名(含在職和離退休人員)。男361人,女1 502人;年齡20~90歲,平均年齡(41.06±17.00)歲。納入標準:本院醫(yī)務人員,可以單獨站立>5 min。排除標準:(1)患有惡性腫瘤、因疾病不能正常進食者、甲狀腺功能異常、病毒性肝病及其他嚴重疾病者;(2)心臟起搏器、支架、金屬植入術后,有假肢;(3)孕婦;(4)長期過量飲酒者(乙醇攝入量,男性≥140 g/周、女性≥70 g/周)疾病史和飲酒信息通過體檢問卷調查獲取。
1.2 方法 檢測項目均在上午進行,晨起禁食水,測量前排空大小便,女性避開經期。(1)使用百利達 410A 專業(yè)人體脂肪測量儀對體檢者進行人體成分分析檢測,體檢者著單衣、赤足、平靜站立在電極片上5 min,人體成分分析檢測指標包括體重、總水量、水分率、脂肪量、脂肪率、肌肉量、礦物質、基礎代謝率、健康評分等。(2)體重指數(BMI)測量及計算:空腹測量體重、身高,計算BMI=體重(kg)/身高(m)2。(3)空腹檢查腹部超聲(肝、膽、胰、脾、雙腎)、血液生化(三酰甘油、總膽固醇、空腹血糖、尿酸)。
1.3 診斷標準 健康評分≥80.0分為健康優(yōu)良狀態(tài),健康評分在75.0~79.9 分為健康狀態(tài),健康評分<75.0分為亞健康狀態(tài);PBF(體脂百分比)型肥胖定義為男性PBF>20%,女性PBF>30%[10]。BMI為24.0~27.9 kg/m2為超重,BMI≥28.0 kg/m2為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診斷標準采用中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
2.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1 863例醫(y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61例,女1 502例(80.6%)。按照年齡分為4組,青年組20~44歲1 256 例(67.4%),中年組45~59歲268例(14.4%),老年組>60歲(含)339例(18.2%)。
2.2 超重與肥胖情況 以BMI為評價指標,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28.1%,9.3%;以PBF為評價指標,總體肥胖率為50.9%,男性肥胖率為77.6%,女性肥胖率為44.5%。2種方法中男性BMI超重率、BMI肥胖率及 PBF肥胖率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年齡組男性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BMI超重率和肥胖率隨著年齡組的增長有上升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組的男性PBF肥胖率差異、不同年齡組的女性PBF肥胖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PBF肥胖率最高的是中年組,女性PBF肥胖率最高的是老年組。見表1、2。
表1 BMI超重和肥胖的情況 人(%)
表2 PBF肥胖的情況 人(%)
2.3 健康評分情況 1863例醫(yī)務人員健康評分為 50~100分,平均(72.22±6.04)分。其中<75.0分者1 339例(71.9%),75.0~79.9分者377例(20.2%),≥80.0分者147例(7.9%)。女性醫(yī)務人員健康評分<75.0分者比率明顯高于男性,≥80.0分的比率明顯低于男性,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中年組<75.0分的比例與青年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組<75.0分的比例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老年組75.0~79.9 分及≥80.0分的比例高于青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健康評分情況 人(%)
2.4 醫(yī)務人員人體成分測定情況 分性別及年齡組人體成分分析各個指標進行分析。女性醫(yī)務人員分析結果:(1)基礎代謝率、體脂肪量、體脂百分比:均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中年組及老年組均高于青年組、老年組高于中年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肌肉量、蛋白質和礦物質:與年齡相關,老年組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男性醫(yī)務人員分析結果:(1)基礎代謝率、肌肉量:均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中年組及老年組均高于青年組、老年組高于中年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體脂肪量、體脂百分比、礦物質:與年齡相關,老年組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青年組和中年組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5。
表4 女性醫(yī)務人員各年齡組人體成分測定情況
表5 男性醫(yī)務人員各年齡組人體成分測定情況
2.5 體脂百分比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膽固醇、血尿酸的相關性 女性的PBF與血三酰甘油有低度相關性(r值為0.368),男性的PBF與血三酰甘油和血尿酸有低度相關性(r值為0.337和0.382)。見表6。
表6 體脂百分比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膽固醇、血尿酸的相關性(r值)
2.6 醫(yī)務人員PBF肥胖與NAFLD的相關性 PBF肥胖的男性和女性醫(yī)務人員NAFLD分別檢出146例(52.1%)和284(43.2%),男性和女性非PBF肥胖者的NAFLD的檢出率9.9%和4.7%,同性別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本研究采用BMI和PBF兩種方法對醫(yī)務人員超重和肥胖情況進行評價及比較。其中BMI超重率為28.1%,肥胖率為9.3%,低于我國2012年≥18歲成年超重率為30.1%、肥胖率11.9%的水平[11],分析原因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女性占了大多數(80.6%),2個調查研究的性別構成比有較大的差別。段云卉等[12]對北京某三甲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超重率及肥胖率的研究結果顯示,BMI超重和肥胖率總計37.6%(超重率率為 31.8%,肥胖率為 5.8%),與本研究的結果(37.4%)基本一致,但本研究的肥胖率明顯高于段云卉的研究(9.3%VS 5.8%)。本研究PBF肥胖率為50.9%,明顯高于以BMI為評價指標的肥胖率,與谷斌斌等[13]的研究結果相似,說明在BMI正常的人群中隱藏著較大一部分體脂肪量超標的隱形肥胖者,單純使用 BMI 的評估方法忽略了某些體脂型肥胖。因此,對肥胖的診斷不能單純參考 BMI,要綜合考慮PBF等數據。在男性醫(yī)務人員中,以PBF為評價指標的肥胖率檢出率高達77.6%,所以要特別注意體脂肪量的控制;男性醫(yī)務人員的超重和肥胖的高峰在中年組,女性的高峰值在老年組,考慮與女性絕經期之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身體代謝水平變化有關。醫(yī)務人員的肥胖問題較為突出,可能與醫(yī)務人員工作壓力大、時間長,缺乏運動鍛煉,忽視飲食健康有關,因此必須加強醫(yī)務人員自身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識,堅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將體重和體脂肪量控制在理想的范圍內。
本研究采用人體成分分析結果中的健康評分作為醫(yī)務人員健康狀況的評價指標,健康評分是綜合人體的脂肪、肌肉、水分、無機鹽等測量指標給出的綜合健康評分,是一種客觀、準確的評價工具。在本研究中,醫(yī)務人員健康優(yōu)良者(評分≥80.0分)僅占7.89%,正常健康狀態(tài)(評分在 75.0~79.9 分)占20.24 %,而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者(<75.0 分)則高達71.87%。女性醫(yī)務人員的低評分比例明顯高于男性,而醫(yī)務人員的特點是女性占較大的比例,因此醫(yī)務人員尤其是女性醫(yī)務人員應對自身的健康狀況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提高醫(yī)務人員整體的健康水平。本研究還發(fā)現,老年組人員<75.0 分的健康評分比例低于青年組和中年組,≥80.0分的比例要高于青年組和中年組,可能的原因是醫(yī)務人員離退休之后,由于改變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況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也提示在職的醫(yī)務人員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以期提高健康水平。
本研究還發(fā)現,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體成分分析結果有不同的特點。男性醫(yī)務人員的體脂肪量和體脂百分比在青年組和中年組較高,老年組下降,肌肉量在中年組開始下降。女性醫(yī)務人員的體脂量和體脂百分比在老年組最高,肌肉量、蛋白質和礦物質在老年組最低。說明由于不同性別和年齡有不同的代謝特點,需要有差別性的干預指導措施。
既往的研究表明體脂肪率超標與高脂血癥相關[13],與本研究的結論相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因其發(fā)病率高、危害性強而成為臨床和公共衛(wèi)生學共同關注的問題。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肥胖與NAFLD的發(fā)病相關性最強,超重和肥胖是NAFLD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和核心環(huán)節(jié)[14-17]。有研究提出,NAFLD患者體內脂肪的量和分布情況與健康人有區(qū)別[18]。本研究發(fā)現PBF肥胖的人群比非肥胖人群有更高的脂肪肝患病率,合理地控制體脂百分比對防治血脂異常和NAFLD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本文為醫(yī)務人員的健康保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依據,通過人體成分分析結果發(fā)現醫(yī)務人員存在一定的健康問題和危險因素。在目前的醫(yī)療環(huán)境和條件下,應該盡可能為醫(yī)務人員制定合理、科學的膳食和運動方案,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