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璞 盧燕 王會 楊婭娟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導致糖類、脂類的攝入量明顯增加,而日常活動、運動明顯減少,糖尿病的發(fā)病概率隨之上升,且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發(fā)展,引起了公共衛(wèi)生領域的廣泛關注。2型糖尿病是成年人主要的糖尿病類型,約占糖尿病發(fā)病的90%以上[1]。臨床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體內(nèi)血糖濃度過高有關,常合并糖代謝及脂代謝紊亂。臨床統(tǒng)計顯示,約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而體重的增加是大多數(shù)傳統(tǒng)降糖藥物在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良反應,是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的主要障礙。同時,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脂肪肝、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明顯升高,已成為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因此,如何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體重,是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利拉魯肽為新型腸促胰素類藥物,是一種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GLP-1),能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穩(wěn)定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還具有調(diào)脂作用,可降低體重指數(shù)(BMI),且無明顯肝臟毒性作用[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利拉魯肽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產(chǎn)生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內(nèi)分泌科治療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81例,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齡30~68歲,平均年齡(45.2±8.4)歲;體重指數(shù)(BMI)28~35 kg/m2,平均(30.8±2.9)kg/m2。對照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9~67歲,平均年齡(45.6±8.3)歲;BMI 28~35 kg/m2,平均(30.9±2.7)kg/m2。2組的年齡、性別比、病程、BMI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4]中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HbA1c≥7%,BMI≥25 kg/m2,腰圍:男>90 cm,女>85 cm,均屬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心肝腎功能均正常。
1.2.2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糖尿病并發(fā)癥者;合并其他內(nèi)分泌相關腫瘤或炎癥者;近半年內(nèi)使用GLP-1 類似物及胰島素者;長期接受激素治療者;合并心肝腎等主要臟器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治療,指導患者合理飲食、積極運動鍛煉、學會日常自我監(jiān)測血糖,對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給予指導,服用二甲雙胍片(北京雙鶴現(xiàn)代醫(yī)藥技術有限責任公司),1 g/次,2次/d,整個治療期間劑量保持不變[5]。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使用利拉魯肽治療,利拉魯肽注射液(丹麥Novo Nordisk A/S),皮下注射,起始劑量0.6 mg,1次/d,要求患者每天測定并記錄FPG及三餐中任意一餐的2hPG,每周根據(jù)血糖情況調(diào)整藥物劑量,如FBG>7.0 mmol/L,則增加利拉魯肽劑量至1.2 mg/d,最大可增加至1.8 mg/d,直至血糖達標[6]。2組血糖達標值為:FBG為4.0~7.0 mmol/L,2hPG<10 mmol/L[7]。2組均治療12周后。
1.4 療效判定 (1)顯效:FPG、2 h PG控制在正常范圍內(nèi),HbA1c下降≥1%,且無不良反應發(fā)生;(2)有效:FPG、2hPG明顯下降,但未降至正常范圍內(nèi),HbA1c下降0.3%~1%;(3)無效:FPG、2hPG下降不明顯,HbA1c下降不足0.3%,或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8]??傆行?(顯效+有效)/總數(shù)×100%。
1.5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檢測血糖各指標,應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FPG、2hPG,應用色譜法檢測HbA1c;(2)治療前后測量身高及體重,計算BMI值;(3)治療前后檢測胰島β細胞功能,包括空腹胰島素(FINS),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HOMA-IR=FPG×FINS/22.5;(4)治療前后檢測血脂各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血生化儀檢測;(5)治療前后評估生活質(zhì)量,使用SF-36量表,內(nèi)容包括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等,每項100分,得分越高則生活質(zhì)量越好。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治療前后血糖、胰島功能、BMI水平比較 2組治療前FPG、2hPG、HbA1c、BMI、FINS、HOMA-IR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FPG、2hPG、HbA1c、BMI、HOMA-I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FINS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糖、胰島功能、BMI水平比較
2.3 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2組治療前TC、TG、HDL-C、LDL-C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TC、TG、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2.4 2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2組治療前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等SF-36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等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分,
2型糖尿病臨床表現(xiàn)為血糖升高引起的糖代謝紊亂,常合并脂肪代謝紊亂,導致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較高[9]。臨床統(tǒng)計顯示,肥胖人群發(fā)生2型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體重人群的2.6倍[10]。2012年WHO資料顯示,約44%的糖尿病負擔歸因于超重及肥胖[11]。肥胖型2型糖尿病對機體的損害較大,長期的高血糖狀態(tài)可嚴重損害靶器官功能,導致心、腎、神經(jīng)、血管等并發(fā)癥,嚴重損傷身體功能,預后較差[12,13]。因此,臨床需要在降低血糖的同時減少BMI,以提升臨床療效。但傳統(tǒng)降糖藥物在降低血糖的效果上并不穩(wěn)定,容易造成低血糖,還可造成BMI增加,最終可導致血糖控制失敗[14]。
利拉魯肽屬于GLP-1類似物,與人胰高素樣肽-1具有97%的序列同源性,通過促進胰島β細胞增殖、分化達到增加自身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并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的特性,能在調(diào)節(jié)血糖的同時防止低血糖的發(fā)生,達到良好的降糖效果[15,16]。有研究顯示,機體缺乏GLP-1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減弱、胰高血糖素分泌過多等,在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17]。因此,提高體內(nèi)GL-1水平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改善機體胰島素抵抗,修復受損的胰島β細胞功能。藥理研究表明,利拉魯肽可同時作用于α細胞和β細胞,機體普通糖升高時能有效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并拮抗胰高血糖素的生成,雙調(diào)節(jié)α、β細胞功能,達到有效降低血糖的目的[18,19]。而在葡萄糖平穩(wěn)狀態(tài)下,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調(diào)節(jié)血糖的作用呈葡萄糖依賴性,因此發(fā)生低血糖的概率較低[20]。對于肥胖者來說,利拉魯肽還可抑制食欲,延緩胃排空,從而降低BMI[21]。這與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理念相符合,尤其適用于BMI>28 kg/m2的肥胖患者[22]。因此,利拉魯肽在良好控制血糖的同時,可有效減輕BMI,而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BMI的減輕又可降低胰島素抵抗,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有助于病情的控制,降低靶器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傳統(tǒng)降糖藥物相比,有明顯優(yōu)勢[23,2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1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2組治療前FPG、2hPG、HbA1c、BMI、FINS、HOMA-IR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FPG、2hPG、HbA1c、BMI、HOMA-IR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FINS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前TC、TG、HDL-C、LDL-C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TC、TG、L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2周后的社會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軀體功能等SF-36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利拉魯肽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12周后,血糖、血脂明顯降低,胰島素抵抗明顯減輕,BMI明顯減少,能有效延緩糖尿病相關大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提高生活質(zhì)量[25]。
綜上所述,利拉魯肽對肥胖型糖尿病患者FPG、2hPG、HbA1c有積極影響,兼具降糖、降脂、降BMI等功效,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