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張衛(wèi)芳,鐘景興,彭 綿,陶龍城,楊正月,李翠容
(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01)
膿毒癥是臨床上常見的急危重癥,是機體因為感染、創(chuàng)傷等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癥性反應綜合征,可產(chǎn)生一系列的免疫應答反應[1]。近年來膿毒癥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50 %左右的膿毒癥患者合并腎損傷,增加死亡的風險,膿毒癥合并急性腎損傷的患者臨床上死亡率可達60 %。臨床上給予積極有效地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臨床救治率具有積極的意義[2]。連續(xù)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是臨床上治療膿毒癥合并急性腎損傷的常用方法,但在治療過程易在體外循環(huán)發(fā)生凝血情況,對治療效果產(chǎn)生影響,威脅患者的生命[3]。采取積極的抗凝治療對于提高CRRT治療的安全性至關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局部枸櫞酸抗凝在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符合《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3]診斷標準,且患者均出現(xiàn)急性腎損傷臨床癥狀,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方案。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嚴重出血傾向,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障礙,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各55例,A組男36例、女19例,年齡(72.4±15.1)歲;B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73.1±15.3)歲;兩組基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治療方法
1.2.1連續(xù)性腎替代治療 金寶公司的PRISMAFLEX血濾機和M100濾器(M100,膜面積1.0 cm2),12 F、16 cm雙腔中心靜脈導管通過股靜脈置入,設定參數(shù):前、后置換分別為75 %、25 %,流量為300 mL/h,血流量為150~200 mL/min,溫度為37 ℃,治療時間為48 h。
1.2.2A組 給予局部枸櫞酸抗凝,由體外循環(huán)的動脈端輸入,枸櫞酸鈉抗凝劑(四川南格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8912)配置濃度為4.0 mmol/L,設定輸入速度160 mL/h,置換液配方(置換液量為2 000 mL/h,血流速度100~150 mL/h),在治療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電解質(zhì)情況及時調(diào)整氯化鉀的用量,通過外周靜脈補充葡萄糖酸鈣,速度為25 mL/h,根據(jù)濾器后游離鈣水平調(diào)整枸櫞酸的輸注速度,游離鈣的目標值為0.2~0.4 mmol/L。
1.2.3B組 給予全身肝素抗凝,肝素鈉注射液(常州千紅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088)皮下注射,首次劑量為1 000~5 000 IU,維持劑量3~15 IU/(kg·h),劑量為12 500 IU。
1.3觀察指標
1.3.1腎功能指標 比較兩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酶法檢測,試劑為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
1.3.2凝血功能指標 比較兩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時間(APTT)、血小板計數(shù)(PLT)水平,采用九強公司提供的MDC3500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
1.3.4臨床指標 比較兩組濾器使用壽命、出血并發(fā)癥及ICU住院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2.0軟件統(tǒng)計,治療前后的計量指標均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其余采用成組t檢驗,χ2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BUN、Scr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BUN、Scr指標水平均低于B組(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2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A組PT、APTT、PLT指標水平改善程度均優(yōu)于B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3 治療前后酸堿指標水平比較
2.4濾器使用壽命、出血并發(fā)癥、ICU住院時間比較 A組濾器使用壽命較B顯著延長,出血發(fā)生率為3.64%顯著降低,ICU住院時間較B組顯著縮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濾器使用壽命、出血并發(fā)癥、ICU住院時間比較
膿毒癥是急性腎損傷發(fā)生的重要因素,極易導致患者死亡。臨床研究證實,早期對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采取CRRT治療,可有效清除炎癥因子,平衡內(nèi)環(huán)境,控制進一步惡化,降低多器官功能臟器障礙綜合征發(fā)生的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后,減少患者長期透析的發(fā)生[4-6]。CRRT治療屬于體外循環(huán)治療技術,通常需要聯(lián)合抗凝治療,肝素抗凝會導致血小板損失,膿毒癥患者本身血小板生產(chǎn)減少,加上過度消耗極易導致PLT急劇下降,尤其是年齡較大的膿毒癥急性腎損傷患者的各臟器功能衰退,耐受力下降,PLT在短時間內(nèi)急劇下降,加速病情惡化,威脅患者的生命[7]。
全身肝素抗凝是目前臨床上應用廣泛的抗凝方法,肝素作用于體內(nèi)、體外的多個抗凝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1)對凝血因子X直接作用,內(nèi)、外源性凝血途徑均被阻斷[8];(2)選擇性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增強對凝血因子活性抑制作用,尤其是抑制凝血因子Ⅱ,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在機體中的代謝速度較快,經(jīng)濟效益高,但臨床研究顯示,使用全身肝素抗凝應用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過程中增加出血的風險,威脅患者的生命,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應用[9-10]。
局部枸櫞酸抗凝是近年來臨床上新型的抗凝治療手段,在患者血透時使用枸櫞酸體外抗凝,枸櫞酸不進入到患者的體內(nèi),降低因抗凝劑導致的出血風險[11]。具體操作步驟是:CRRT治療中血液進入到體外循環(huán)時,將枸櫞酸加入到體外循環(huán)中,并且補充游離鈣,在體外抗凝,而患者體內(nèi)的血液正常,并且可以對游離鈣的水平進行監(jiān)測,評估抗凝的水平。其原理是枸櫞酸鹽能選擇性地與游離鈣結合,形成的可溶性枸櫞酸鹽復合物難以解離,減少血液中鈣離子的水平,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受阻,起到抗凝的作用;及時補充游離鈣[12-14],因此不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枸櫞酸鹽還具有彌散性清除的作用,約為尿素清除率的70 %,少部分進入機體后會被機體代謝,產(chǎn)生碳酸氫鹽,糾正酸堿電解質(zhì)紊亂,且臨床實踐研究顯示,枸櫞酸鹽對患者其他凝血因子水平影響甚微[12]。
本研究結果顯示,局部枸櫞酸抗凝的CRRT患者治療后血小板數(shù)量變化小,BUN、Scr指標水平下降更顯著,并且濾器使用壽命、ICU住院時間、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指標均優(yōu)于全身肝素抗凝的患者。枸櫞酸在體外循環(huán)發(fā)生作用,僅是局部抗凝,維持血鈣的正常,在機體內(nèi)無抗凝反應,不影響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出血的發(fā)生風險,而全身肝素抗凝主要是利用抗凝血酶Ⅲ對凝血酶的滅活作用,對患者的凝血功能影響大,在本研究也得到了證實,全身肝素抗凝的患者治療后PT、APTT、PLT指標水平變化幅度更大,說明局部枸櫞酸抗凝應用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CRRT治療的患者安全性更高,降低出血的風險。
綜上所述,局部枸櫞酸抗凝應用于膿毒癥急性腎損傷CRRT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指標,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更加安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