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婷
天津市海河醫(yī)院手術室 (天津 300350)
腹股溝疝為臨床常見疾病,成人疝多發(fā)于男性,全球每年有>2 000萬例腹股溝疝手術患者[1]。雖然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具有微創(chuàng)的特點,但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無法避免地會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且手術室作為手術場所,若室溫過低,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壓抑、恐懼等不良情緒,增加手術應激風險,影響手術成功率和患者術后康復,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本研究旨在探討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對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的93例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男46例,女1例;年齡40~72歲,平均(68.13±6.76)歲;右側疝33例,左側疝14例。觀察組男45例,女1例;年齡60~91歲,平均(68.22±6.74)歲;右側疝32例,左側疝1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jīng)超聲、CT 等檢查確診,符合腹股溝疝相關診斷標準[3];經(jīng)心肺功能評估,符合全身麻醉手術指征;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心、肺功能障礙;其他感染性疾??;精神或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對照組采用手助腹腔鏡+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1)手助腹腔鏡手術:患者取頭低足高體位,全身麻醉后,于臍下做7~8 cm 切口,并放入手助器 (青島華仁醫(yī)療,型號:HR5ML、HR12ML),確保其緊貼患者壁層腹膜,且不卡壓腹腔內臟器,醫(yī)師將手經(jīng)藍碟口伸入患者腹腔內,在腹腔鏡[卡爾史托斯內窺鏡(上海)有限公司,型號:TC200]輔助下行腹股溝疝修補術。(2)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給予患者心理護理,術中密切配合醫(yī)師完成各項操作,并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
觀察組采用全腹腔鏡+手術室精細化護理。(1)全腹腔鏡手術:患者取頭低位,全身麻醉后,于臍下做1.5 cm 切口并逐層分離,通過Trocar 插入10 mm 腹腔鏡,在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點分別放置5、10 mm 腹腔鏡Trocar 各1 個,充分暴露腹股溝韌帶,還納疝囊后,于臍下放置大小適宜的補片,固定后用氣腹機放氣,逐層縫合。(2)手術室精細化護理:術前嚴格遵照醫(y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guī)范,定期檢查空氣處理機組,并更換和清潔回風口過濾網(wǎng),確保室內空氣清新,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地面,保證其清潔和干燥,加強空氣細菌菌落總數(shù)的檢測,確保其符合GB 50333的要求,采用離子滅菌的方式對腹腔鏡器械進行消毒,提前準備全部手術用品并進行嚴格核對,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核對其基本信息,主動與患者溝通,由于患者對手術室內的環(huán)境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術前30 min 應通風,并主動詢問患者對室內溫濕度的要求,若感覺溫度較低,可適當調高室溫,并為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對于負面情緒嚴重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鼓勵和安慰,幫助患者放松心情;麻醉前指導患者正確擺放體位,并按照其耐受度和舒適度進行調整,注意切勿讓無影燈照射到患者臉部,以免增加患者的不適,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并詳細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氣腹機壓力變化,設定氣腹使用流量(2~4 L/min)為宜,氣腹壓力保持在10~14 mmHg(1 mmHg=0.133 kPa);術后需要對患者手術部位和鄰近部位進行消毒,并檢查各導管固定情況,告知患者手術非常成功,讓其放松心情,在移送患者回病房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保護好導管。
(1)術后指標: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持續(xù)時間。(2)并發(fā)癥:切口感染、尿潴留、膀胱損傷、陰囊血腫或水腫、便秘。(3)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80分表示非常滿意,≥60分且<80分表示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持續(xù)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術后指標比較(±s)
疼痛持續(xù)時間(d)對照組 47 36.25±4.41 6.41±1.02 2.81±0.12觀察組 46 22.19±4.02 3.01±0.81 2.01±0.11 t 16.058 17.777 33.494 P 0.000 0.000 0.000組別 例數(shù) 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非常滿意26例,滿意18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度為95.65%;對照組非常滿意13例,滿意22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為74.47%;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158,P=0.004)。
腹股溝疝是臨床發(fā)病率較高的普外科疾病,老年人屬于高危群體,發(fā)病后患者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通過腹股溝缺損或薄弱區(qū)域向外突出于皮下,并形成腫塊,發(fā)病初期腫塊較小,只有輕微的墜脹感,但隨著腫塊的增大,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疼痛[4]。該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與腹壁薄弱及腹腔壓力升高有關[5]?;颊咧挥行型饪剖中g治療才能痊愈,其中腹腔鏡下腹股溝疝修補術手術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復發(fā)率低、效果顯著,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但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若處理不當,會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因此,提高手術護理質量十分必要。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全面強化基礎護理,優(yōu)化護理流程,提高整體護理水平,可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持續(xù)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6-7]。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于手助腹腔鏡術式藍碟處切口較長,為保證腹股溝疝修補術氣腹的嚴密性,藍碟需通過持續(xù)壓力在切口周圍牢固固定,易引起切口組織挫傷、充血或紅腫;此外,術中醫(yī)師頻繁操作會刺激患者切口,加重術后疼痛;全腹腔鏡+手術室精細化護理能夠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手術環(huán)境,有利于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術前應激,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并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全腹腔鏡+手術室精細化護理能夠減少腹股溝疝修補術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升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