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甲卷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jié)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jié)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jié)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可為之志,當有為之人
文/四川一考生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敝袊伯a(chǎn)黨歷百年滄桑,迎可為時代。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我們應該立可為之志,當有為之人。
2021年是特別的一年,它不僅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強有力的領導下,紅色文化根植中華大地?!陡璩鎳贰段业闹袊摹返雀枨芏鱽?、錢學森等老一輩令人敬仰的事跡……無處不隨歷史的洪流交織著紅色的印跡。歷史給予的文化滋養(yǎng),為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打下堅固的基石。
立可為之志,當追溯歷史,踏著前人的足跡,與家國共生。在上個世紀,中國是一個災難深重的國家。為了喚醒這個被封建思想禁錮了幾千年的民族,幾代人踏上了探索之旅,用自己的一生去尋找那條救國救民的道路。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了《新青年》。在《紅樓鐘聲》的報幕詞中,有這樣一句話:“《新青年》的吶喊,就是躁動于母腹之中新生嬰兒自由的歌唱?!碑斈?,李大釗先生和陳獨秀先生進行了莊嚴的宣誓,立下了展望中國命運的宏圖之志:“為了中華國富民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愿意奮斗終生!”這不僅是救亡圖存的吶喊,更是民族復蘇的開端。
當有為之人,應結(jié)合當下,開拓未知的世界,同時代共存。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青年要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一個有為的人既能發(fā)揚五四精神,也能做一個傳承中華文化、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的人。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全國上下涌現(xiàn)出了太多值得歌頌的可愛的人。他們積極樂觀,踏踏實實,以“新時代青年”的身份踐行著時代賦予的使命。鐘南山爺爺?shù)鸟R不停蹄,陳薇院士的廢寢忘食,平凡崗位上人們的默默奉獻等,都是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紅色精神?!版隙鹞逄枴卑l(fā)射成功,“天問一號”登陸火星……中國人正在浩瀚宇宙中探尋著未知的世界,與星空做伴,留下星星點點的印跡。
生活在這個復興的時代,有人選擇在平凡的日子里與“不凡”為友,也有人選擇在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里“躺平”?!翱欣献濉薄凹纳x”“御宅族”等網(wǎng)絡新詞揭示了當代部分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新時代帶給了我們歲月靜好,但這從來都不是不肩負責任的借口。
身處可為之境,共擔復興大業(yè)。立可為之志,當有為之人,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閱卷啟示
一篇好的考場作文,不僅要中心突出、內(nèi)容充實,還要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更要有現(xiàn)實意義。這篇高分作文主體部分以時間為序來展開論述,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流暢。更難能可貴的是,考生能結(jié)合當今青年常見之弊病,深度挖掘“可為”與“有為”的時代含義,將時代追求與實踐精神相對接,讓文章極具現(xiàn)實針對性。
核心亮點
1.?思路清晰
文章開篇便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歷百年滄桑,迎可為時代”,緊扣材料,進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中心論點——“立可為之志,當有為之人”,觀點顯豁。第二段緊承第一段強調(diào)“在中國共產(chǎn)黨強有力的領導下,紅色文化根植中華大地”,較好地扣合材料,同時引出過渡句——“歷史給予的文化滋養(yǎng),為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打下堅固的基石”,為第三段、第四段分別從“立可為之志,當追溯歷史,踏著前人的足跡,與家國共生”“當有為之人,應結(jié)合當下,開拓未知的世界,同時代共存”兩個角度進行論述做好鋪墊。第五段再對當今青年存在的“躺平”“啃老”等現(xiàn)象進行批判,彰顯了青年人在“可為”的時代應“有為”的主旨。結(jié)尾再次點題,發(fā)出號召,頗有感染力。文章緊扣材料和中心論點,將“可為”與“有為”的深層關系逐步展現(xiàn)出來,可謂思路清晰、邏輯嚴密、結(jié)構(gòu)嚴謹。
2.?富有文采
文章語言整散結(jié)合,句式靈活,多處恰當引用,文句有意蘊,頗具文采,展現(xiàn)了考生的才情。如開篇所引用的蘇軾的詩,與“中國共產(chǎn)黨歷百年滄桑,迎可為時代”一句相得益彰,為文章的開頭增添了一抹亮色。又如第三段將《新青年》的創(chuàng)刊與李大釗、陳獨秀兩位革命先驅(qū)的錚錚誓言有機結(jié)合,語言流暢洗練,彰顯了考生的閱讀積淀。再如第五段在對當今青年常見之弊病進行批判之后,一直見血地指出“新時代帶給了我們歲月靜好,但這從來都不是不肩負責任的借口”,觀點啟人深思,富有哲理,增強了文章的現(xiàn)實針對性。還如結(jié)尾一段,在總結(jié)前文的基礎上,化用革命先驅(qū)李大釗的名言,使語言鋪排有力、收束有情,彰顯了“豹尾”的特點。
技法點撥
如何讓議論文思路清晰?
要想讓一篇議論文思路清晰,關鍵在于選擇合理的論證結(jié)構(gòu)。下面筆者就簡要介紹一下考場高分議論文常見的三種論證結(jié)構(gòu)。
1.并列結(jié)構(gòu),即各個分論點和論據(jù)一般采用并列方式。在設置分論點時要注意圍繞中心論點,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角度中的其中一個入手,從而得到幾個分論點,各個分論點之間不能交叉,亦不可包含。同時,分論點最好句式一致、字數(shù)相等,這樣就有一種建筑美,放在每段的開頭或結(jié)尾也很醒目。
2.對比結(jié)構(gòu),即在論證中把兩種事物或意見加以對比,或用一種事物或意見來襯托另一種事物或意見。對比結(jié)構(gòu)的模式通常為:第一部分引論,提出論點;第二部分本論,采用對比或?qū)φ盏姆绞絹韺?,分正反兩個方面,每一個方面都由分論點、論據(jù)和小結(jié)組成;最后得出結(jié)論加以評析,并照應開頭。
3.層進結(jié)構(gòu),即論證結(jié)構(gòu)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原則,文章的各個層次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或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或從原因到結(jié)果等。它的實質(zhì)是對事理做縱深剖析,以顯示思維的深刻性。經(jīng)常先言本質(zhì),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再分析原因,揭示危害,說明后果,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最后提對策,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全國乙卷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贝笠馐?,只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xiàn)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jié)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修身與矯思齊飛 立義共行動一色
──當代青年“追求理想”主題演講
文/河南一考生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修身與矯思齊飛,立義共行動一色。
生逢盛世,我們正值一個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舍我其誰,我們將擔中華巨龍騰飛九天的重任。感動于五月的成人禮,師長們對我們的殷殷厚望;欣喜于六月的畢業(yè)季,同學們對未來的憧憬希冀。我們驕傲,新時代的舞臺海闊天空;我們自豪,新時代的使命重大光榮。
“修身以為弓”,不修身,無以立。這是追求理想的前提。修身是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的基礎,是宋代張載的“橫渠四句”,是青年毛澤東疾呼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當代青年的諄諄教誨——“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薄>灰?,時代楷模張富清隱藏功名,甘于奉獻,告別炮火連天沙場鏖戰(zhàn),響應號召扎根偏僻鄂西山區(qū),在來鳳縣一干就是大半輩子,“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
“矯思以為矢”,無端思,行不遠。這是追求理想的引擎。端正思想、堅定信念是我們行動的司南,是我們愈挫愈勇的力量源泉,是梳理升華我們?yōu)橹K生奮斗的人生目標的利器,更是我們不斷矯正人生航標的熠熠燈塔。君不見,我們的“民族魂”魯迅先生,為醫(yī)父病矢志向?qū)W,為救治國人之愚昧麻木而棄醫(yī)從文。他一路走來,不斷矯正自己的思想,明確自己的追求,確定人生的目標,篤定自己的信念。
“立義以為的”,無道義,不人生。這是追求理想的要義。黃文秀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币舱驗辄S文秀的心中有了“義”的勁松,才有了她面對扶貧攻堅時的剛毅果敢,“任爾東西南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有了她與朋友交流時的錚錚誓言,“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才有了她駐村日記里的甘之如飴,“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
“奠而后發(fā)”,行勝于言,貴在實踐。這是追求理想的鎖鑰。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親手栽種的泡桐見證著他躬親實踐,與百姓一起“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的匆匆腳步;歷經(jīng)40年風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論斷仍言猶在耳;“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教導我們“一次行動勝過一打綱領”。
最后,化用北京大學趙蘭昕同學的話與諸位共勉:
青年何妨夢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
莫言今朝精衛(wèi)少,且邀他日看海平!
閱卷啟示
寫作高考作文時要敢于打造亮點。亮點即文章的精彩之處,它是高考作文獲得發(fā)展等級分數(shù)的重要籌碼與贏得閱卷老師青睞的關鍵因素。那么該如何為高考作文打造亮點呢?本文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文采飛揚擬標題,畫龍點睛扣材料,別出心裁巧構(gòu)思,層層深入精結(jié)構(gòu);同時,立意切中肯綮,論述旁征博引,選材以一當十,說理不蔓不枝,文體特征鮮明。
核心亮點
1.?結(jié)構(gòu)行云流水
文章采用演講稿形式寫成,結(jié)構(gòu)行云流水,契合材料展開。主標題“修身與矯思齊飛 立義共行動一色”,緊扣材料中揚雄的話,并化用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形式,可謂切中肯綮、立意精準,不僅觀點明確,還頗具匠心;副標題緊扣驅(qū)動任務中“追求理想”“當代青年”“思考”等關鍵詞,使得文章主題鮮明、有的放矢。開篇交代演講的題目,接著置身具體時代背景、環(huán)境演講,抒發(fā)家國情懷,居高聲遠,特別是“我們驕傲,新時代的舞臺海闊天空;我們自豪,新時代的使命重大光榮”一句,洋溢著青年的豪情,使文章未成曲調(diào)便先有了情。主體部分,“‘修身以為弓,不修身,無以立”“‘矯思以為矢,無端思,行不遠”“‘立義以為的,無道義,不人生”“‘奠而后發(fā),行勝于言,貴在實踐”四個分論點一目了然,層層深入,結(jié)構(gòu)勻稱,或道理論證,或舉例論證,井然有序。結(jié)尾,“回眸一笑”,呼應題目見真情。
2.?語言文采飛揚
文章語言文采飛揚,征引豐富精彩。(1)引用、化用俯拾皆是,彰顯積淀。如第三段中,“修身是儒家倡導的‘修齊治平的基礎,是宋代張載的‘橫渠四句,是青年毛澤東疾呼的‘文明其精神, 野蠻其體魄,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當代青年的諄諄教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句,既有古代先賢的名言,又有現(xiàn)代及新時代國家領導人的名言,彰顯出考生的深厚積淀。(2)整句散句相得益彰,熠熠生輝。不必說標題巧妙化用的中肯蘊藉,不必說“鳳頭”打造的整飭充沛,不必說筋骨句的錘煉精當,也不必說令人拍案的“豹尾”收束,單是通篇語言的凝練嚴謹,就值得大家借鑒、學習。例如,上面提到的四個分論點中,前三個分論點不僅格式基本相同,而且富有哲理情韻,可謂字字珠璣;第四個分論點又呈現(xiàn)出變化,避免了呆板,可謂整飭中有變化。
技法點撥
如何為高考作文打造行云流水的結(jié)構(gòu)?
1.標題點睛,旗幟鮮明。作文擬題不能隨意,題目最好能起到畫龍點睛、明確觀點的作用。論點式、話題式、修辭式等擬題方式的恰切選用,主標題和副標題的相得益彰,均能讓題目出彩。
2.契合文體,精心布局。精選符合寫作要求、自己擅長的文體,然后采用契合文體的結(jié)構(gòu)精心布局謀篇,是精彩行文的重要一環(huán)。
3.筋骨鍛造,有條不紊。在行文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關鍵句、段首句、中心句、分論點句等的設計與錘煉,只有這樣才能讓閱卷老師對文章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一目了然。
4.回眸一笑,首尾圓合。結(jié)尾應照應開頭,與全篇渾然一體;應如撞鐘,清音有余,或深化、拓展、升華文章的意蘊,或余音繞梁般喚起閱卷老師的思考和共鳴,讓其沉浸在文章的境界之中,久久回味。
全國新高考Ⅰ卷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1917年4月,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人的身體會天天變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聰可以聰。生而強者如果濫用其強,即使是至強者,最終也許會轉(zhuǎn)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強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生而弱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
文/湖北一考生
1917年4月,青年毛澤東在《新青年》發(fā)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論及“體育之效”時指出:弱者如果勤自鍛煉,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會變而為強。因此“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誘我以至于強,未可知也”。
青年毛澤東的這番話,揭示了弱者“以至于強”的基本規(guī)律:生而弱者不必自怨自艾,自強不息才是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
由此,我想起了非洲大地上的一種知名的植物——尖毛草。在生長最初的半年里,尖毛草幾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而在沉潛半年之后,它就會像被施了魔法一樣,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瘋長,三五天便會長到兩米的高度,成為“草地之王”??梢?,生而弱者,或許只是在起點上晚了一步,但起點并不能決定最終的結(jié)果。仔細想想,“起點低”也許是上天額外的“恩遇”呢,正如青年毛澤東“天之誘我”的觀點,也與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名言如出一轍。
起點比別人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怨天尤人而不知進取。深圳的“三和大神”原本是些懷揣著賺錢致富夢想來到深圳打工的“農(nóng)二代”,現(xiàn)實中的種種不堪無情打碎了他們的夢想,于是他們心安理得地“破罐破摔”——他們抵制枯燥乏味的流水線工作,在三和周邊干著“日清日結(jié)”的臨時工,“混吃等死”卻樂在其中。試想,生活中像“三和大神”一樣的,不乏其人。如果只貪戀成功后的果實,卻不賦予努力奮斗的加持,面對困境只會自悲自嘆、自怨自艾,哪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反之,只要埋首奮斗,相信總會有逆天改命的一天。今年四月,中科院自動化所黃國平的博士論文致謝部分引發(fā)熱議。作者回顧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打動了大批網(wǎng)友?!拔易吡撕苓h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但正因為有了這些坎坷點滴,我才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挑戰(zhàn)。希望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边@是弱者走向強大的宣言書,更是一個智者的徹悟!
澳大利亞勵志演講家、天生四肢缺失的尼克·胡哲說,每個優(yōu)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那一段時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獨和寂寞,不抱怨不訴苦,只有自己知道,而當日后說起時,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
生而弱者,不必自悲,更不能怨天尤人;永不放棄,自強不息,弱者才能在磨礪中成長,進而走向強大!
閱卷啟示
2021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題目具有很強的思辨性(材料中提到了“體育之效”“強弱轉(zhuǎn)化”等),可以看作是一道思辨型材料作文題。雖然這樣的作文題目給考生提供的立意切入點不是唯一的,考生不容易偏題,但要寫出深度從而得高分,就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這篇文章選擇從“生而弱者”如何走向強大的角度來論述“強弱之變”,對切入角度的選擇可謂機智。同時,開篇合理而有選擇性地引述材料,順勢引出中心論點;主體部分采取類比論述和正反對比的思路行文,事例典型精當,論述辯證有力;結(jié)尾再次點題,收束頗有力度。
核心亮點
1.?說理方法多樣
議論的力量,主要在于說理分析。這篇文章綜合運用了舉例論證、類比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述方法——第二段引述非洲草原上尖毛草由弱變強的事例材料后,由物及人,類比論述;然后用“上天額外的‘恩遇”緊扣材料中的“天之誘我”,又舉孟子的名言予以佐證,論述“起點低并不可怕”的觀點。第三段列舉深圳“三和大神”的事例材料后,由此及彼,從反面分析危害,體現(xiàn)了理例結(jié)合的論述特點。第四段舉出中科院黃國平博士的事例材料,與第三段中“三和大神”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引述之后只稍作點化,但因為其中引述的內(nèi)容本身已經(jīng)揭示了“生而弱者”面對人生應有的正確態(tài)度,顯得理趣十足。結(jié)尾部分引述尼克·胡哲的名言,對中心論點予以有力的佐證,也十分恰當。
2.?思辨色彩鮮明
文章開頭,考生有意識地從材料中選擇相關信息,提煉概括出“弱者‘以至于強的基本規(guī)律”,為全篇張本——提煉概括材料能力值得稱道。第二段,考生將“生而弱者”的概念內(nèi)涵定位為“或許只是在起點上晚了一步”,這樣的定位較好地扣住了尖毛草的材料,做到了自圓其說——這是概念辨析方面的功夫。三、四兩段,考生先舉出“三和大神”的事例從反面論述,再舉出黃國平的材料從正面論述——這種正反對比的論述,最能體現(xiàn)出思辨色彩。另外,“三和大神”的材料對應中心論點中“基本規(guī)律”的前半句(“生而弱者不必自怨自艾”),黃國平的材料則扣住后半句(“自強不息才是走向強大的必由之路”);而尼克·胡哲的名言與前面正反兩則材料都有邏輯關聯(lián),結(jié)尾概括也能照應兩個方面——這些勾連、點題和照應之筆,讓文章顯得文脈清晰而又邏輯嚴密。
技法點撥
議論文如何凸顯思辨色彩?
1.層次分明,文脈清晰。層次分明,文脈清晰,這涉及行文思路與脈絡。無論是常見的并列式、遞進式、正反式、總分式,還是復雜一些的變體,如“引—議—聯(lián)—結(jié)”“擺現(xiàn)象—析危害—挖根源—指辦法”等,本身并沒有高下之分,只要運用恰當自如,都能達到讓文章層次分明、文脈清晰的效果。上述高分作文采用“總—分—總”式和正反式的論述結(jié)構(gòu),脈絡相當清晰。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大家要能根據(jù)不同的寫作要求,合理選擇并熟練運用多種行文結(jié)構(gòu)。
2.邏輯嚴密,說理有力。邏輯嚴密,說理有力,這涉及論述說理的效度。要達到邏輯嚴密、說理有力的效果,由此及彼、因果推斷、提煉概括等方法都比較實用。大家思考和辨析某種現(xiàn)象或問題,只有站在更高的觀察視點上,著眼更大的空間維度和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考量,跳出現(xiàn)象本身的圈子去觀察現(xiàn)象,跳出問題本身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才可能真正弄清問題——這就是由此及彼。同時,任何現(xiàn)象或問題的產(chǎn)生絕非偶然,結(jié)果背后必然隱藏著錯綜復雜的原因,表象背后必然隱藏著更深層面的實質(zhì),遵從從原因到結(jié)果或由結(jié)果到原因的認識思路來思考問題,才能把現(xiàn)象或問題分析透徹——這就需要因果推斷的邏輯思維。而由此及彼和因果推斷,最終必須通過高度凝練的觀點來傳達作者的思想。
全國新高考Ⅱ卷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注]描紅:用毛筆蘸墨在紅模子上描著寫字。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nèi)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書堂堂之人,奏時代華章
文/重慶一考生
人世間,一撇一捺,三歲幼兒即可寫;但人性如素絲,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則講人之可塑。對人來說,不加檢點的生活確實不值得一過,是人就要自省。而我時代之青年,如毛筆書人,于藏處藏,于偏處不倚,于緩處緩,書堂堂之人,奏時代華章。
“逆鋒起筆,藏而不露。”此處之藏,非躲藏、隱藏也,也非什么避世之意。而是力量的積蓄,薄發(fā)之厚積。君可聞,毛竹五年扎根地下,芽不超過雜草,而積累之期一過,便扶搖而上,甚至高達四十米;君可聞,華為十年準備,焚膏繼晷,最終在遭受打壓之際,露出藏著的“鴻蒙”“麒麟”,才不至于陷入絕境。故吾輩當以其為圭臬,不斷積累自我,終有“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的豪氣干云,為時代奏響最強音。
“中鋒用筆,不偏不倚?!碑斒悄考斑h方,眼神不離之堅定;當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毅。習總書記說過,中國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越是艱難越向前的一種精神。一如從廣東惠州到湘西支教的“小橘燈”殷沙漫,遠赴窮惡之地奉獻自己,為大山里的孩子們送去打開知識殿堂的鑰匙;一如從搖滾青年變身鄉(xiāng)村音樂教師的顧亞,為大山里最初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學送去音樂,成立搖滾樂隊,紅極一時,為學生們打開多彩世界之門。他們也迷茫過,失望過,懷疑過,但他們相信,只要能再邁出一步,只要能以人類所懷有的無與倫比的決心為力量之源,他們便勢不可擋。所以,前進吧,即使獨自前行,也仿佛帶著一萬雄兵。他們與我們同在,不要指望少數(shù)人做很多,而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多做一點點,終將改變這個世界。
“停滯迂回,緩緩出頭?!边@是不急不躁之緩,是不急于求成之緩。《菜根譚》有言:“人生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xiàn)。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彼晕覀兛慈粘鋈章?,看春花秋月,聽雨喝茶,品味美食,這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們能滌蕩我們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披甲執(zhí)銳,使我們不必陷入“內(nèi)卷”的痛苦當中。
如何為人,百歲老人也道不盡,但如何做這新時代青年,我們應有自己的答案,便是:書堂堂之人,為時代奏響最燦爛的華章!
閱卷啟示
要在短時間內(nèi),當堂寫出一篇有思想、材料新、構(gòu)思巧、語言美的作文,絕非易事。但本文作為一篇考場應試作文,卻做到了“四美具”。在審題上,考生能夠全面準確地理解材料,切合題意要求。在論證過程中,以漫畫中的文字作為分論點進行論述,層層遞進,觀點明確,結(jié)構(gòu)清晰而完整。在論據(jù)使用上,不僅論據(jù)豐富,而且所選論據(jù)貼切、有時代感。再加上文筆優(yōu)雅暢達,句式長短參差,令人賞心悅目,最終該文被評為滿分作文。
核心亮點
1.行文貫通,層層推進
文章開篇開門見山,明確拋出中心論點——作為時代之青年,應如毛筆書“人”,于藏處藏,于易偏處中,于須緩處緩。繼而分“‘逆鋒起筆,藏而不露。此處之藏……是力量的積蓄,薄發(fā)之厚積”“‘中鋒用筆,不偏不倚。當是目及遠方,眼神不離之堅定;當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毅”“‘停滯迂回,緩緩出頭。這是不急不躁之緩,是不急于求成之緩”三個層次進行論述,不僅結(jié)構(gòu)清晰,而且論證深入,足可見考生對分論點深刻而獨到的見解。結(jié)尾再次回扣標題和開頭,點明主旨,并發(fā)出呼吁,啟人深思。
2.文辭典雅,句式參差
本文文辭典雅,句式長短參差,行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極富說服力和氣勢。如第二段“君可聞,毛竹五年扎根地下,芽不超過雜草,而積累之期一過,便扶搖而上,甚至高達四十米;君可聞,華為十年準備,焚膏繼晷,最終在遭受打壓之際,露出藏著的‘鴻蒙‘麒麟,才不至于陷入絕境”一句,由物及人,文辭典雅,頗有比興的意味。又如第三段選取的從廣東惠州到湘西支教的“小橘燈”殷沙漫和從搖滾青年變身鄉(xiāng)村音樂教師的顧亞的例子,不僅貼切且具有時代感,同時表述結(jié)構(gòu)基本一致,有一種整飭美,為文章增色不少。再如倒數(shù)第二段,考生從《菜根譚》里的名言得出結(jié)論:“所以我們看日出日落,看春花秋月,聽雨喝茶,品味美食,這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它們能滌蕩我們的精神,讓我們的靈魂披甲執(zhí)銳,使我們不必陷入‘內(nèi)卷的痛苦當中。”文辭同樣典雅優(yōu)美,同時長短句結(jié)合,具有一種句式參差之美,充分彰顯出考生不凡的文字駕馭能力。文章做到文辭和思想如此密切結(jié)合,怎能不令閱卷老師青睞?
技法點撥
如何寫出一篇有思想的考場作文?
1.理性審題,科學立論,關注時代,多維思辨
在寫作過程中,要對材料設置的情境、給定的話題進行概括提煉,找出關鍵詞或核心概念,然后依據(jù)材料來界定概念內(nèi)涵,辨析和厘定概念。要能敏銳感知并捕捉作文題干提供的材料包含的旨意,從中多方向挖掘主題。當然,還要注意挖掘人性、人情之美,探究其精神價值、時代意義與社會影響,有關注當下的情懷溫度、有體現(xiàn)主流價值觀的高度、有多維思辨的思想深度。
2.立片言以居要,成一篇之警策
要寫出有思維力度、思辨深度、思想高度的考場佳作,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快速構(gòu)思以打造出“片言居要,綱舉目張”的主干段、主干句。應將所寫的論題、觀點等關鍵詞句,直接置于段首或段尾或立于主干段中,切忌若即若離、朦朧隱晦。一般來說,論述類文章寫好兩三個主干段,或并列、或?qū)舆M、或辯證、或?qū)Ρ仁秸归_,就是“結(jié)構(gòu)嚴謹”。當然,構(gòu)架這些主干段,還應關聯(lián)相關素材,設計材料組合方式,充分發(fā)揮“片言居要,綱舉目張”的統(tǒng)帥作用。
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名言疊構(gòu),引證出彩
在確定好文章的“骨架”和“肌理”之后,就該考慮“美圖秀秀”,讓深刻的思想、正能量的價值觀實現(xiàn)藝術(shù)化的表達:或名言嵌入式,或比喻形象摹狀式,或近義聯(lián)想對偶、排比式,或正反分析式等。旁征博引是議論文常用的證明方法。運用引證時要注意:引證要準確,切忌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引證要恰當,不宜引證過多,不能以引代證,簡單堆砌。
天津卷
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如果說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么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cè)最醒目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時間永不停步,紀念日不會消失。記住它,可以讓日歷上簡單的數(shù)字成為歲月厚重的注腳,而它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帶著初心奔向前方。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五月的紀念
文/天津一考生
說到紀念日,不自覺地想起了剛剛翻過的五月日歷上,能讓我的目光長久停留的那幾頁。
首先是“五四”。每年的這一天學校都要舉行紀念活動,但我對“五四”的了解,不會超過課本上那一頁半的介紹,能說出來的也只有幾條少得可憐的口號。前些日子忙里偷閑,每天要看幾眼《覺醒年代》,雖說斷斷續(xù)續(xù),但通過演員們的精彩演繹,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陳延年等在國家風雨飄搖的緊要關頭,苦苦求索國家強盛之路的精神有了直觀形象的理解。終于明白,“五四運動”其實是啟蒙的春雨,是覺醒的驚雷,其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起到了無可替代的孵化作用。
我覺得,“五四”精神的核心應該是天下興亡我有責;紀念“五四”的目的,是把這種精神植入我們的大腦,然后虎虎生風地行走于奮斗的路上。
五月十二日,黑色的日子。十三年前地魔濫施淫威的時刻,我只有五歲,但至今依稀記得那幾天電視屏幕里災區(qū)的慘象與令人心碎的數(shù)字。前年暑假我到過汶川,在大地震紀念館碑前駐足良久。鞠躬低頭,致祭八萬多逝去的生命;仰望蒼天,表達對不屈人民的敬仰。在無可預知的災難面前,唯一可做的就是挺直身姿,重建被毀的家園。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無數(shù)令人動容的身影,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細節(jié),成為盛開于廢墟之上的木棉。
以國家的名義紀念,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對抗震精神的弘揚。英勇無懼、步調(diào)一致,皇皇華夏獨有的優(yōu)勢,是我們?nèi)〉靡粋€又一個勝利的根本。
五月十六日,很多人不愿提及的日子。從1966年起以后的十年,是艱難曲折的十年。小時候經(jīng)常聽爺爺斷斷續(xù)續(xù)地說起那十年中間發(fā)生的一些荒誕事。劇情的最后走向遠遠超出了人們最初的設想,可能誰也沒有預估到最后的結(jié)局。但歷史無法改變,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歷史課本上說這十年是“災難”,是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nèi)亂”。
這是深刻的自省與自我修正。有了這樣的勇氣與自信,才有了改革開放四十幾年的蒸蒸日上與燦爛輝煌。紀念是沉重的,更是有價值的。
天一腳地一腳,我的思維跳躍異常。其實,歷史長河的流走軌跡有時就是大收大放大起大合,國家命運、個體職責,慷慨高歌、幽咽低吟……一切的一切,合成了宏大、雄渾的盛世交響。
閱卷啟示
對于熱點話題,由于平時看到、聽到的相關表述太多,下筆時很容易先受這些大眾化話語的影響。想要避免內(nèi)容與立意上的同質(zhì)化,就要精心選“點”,并力求凸顯“我”的認識。在這方面,該文是很好的示范。文章構(gòu)思巧妙,以五月的三個特殊日子作為切入口,通過對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中幾個片段的掃描式呈現(xiàn),突出了黨的光輝形象。此外,文章對相關素材的解讀也頗有新意,讓人耳目一新。
核心亮點
1.精心劃定時間線,避免隨大流
2021年高考天津卷的作文試題具有很強的暗示性,很多考生會把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華誕作為寫作的首選。有些考生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選擇關鍵的幾個時間點,如1921年、1949年、1979年、2019年等,通過對特定歷史事件的呈現(xiàn)與解析,提取其中豐厚的精神要素。這無疑是值得肯定的設想,但由于這幾個時間點的特殊性過于顯豁,是大多數(shù)考生的首選,很容易出現(xiàn)素材“撞車”現(xiàn)象。寫作時,不妨調(diào)整一下思路,重新劃定時間線,比如可以從“每月一號”中選擇幾個有關聯(lián)的紀念日,也可以選擇某個固定月份的幾個有關聯(lián)的紀念日。本文明顯屬于后者,考生以五月的三個特殊日子作為切入口,通過對中國共產(chǎn)黨從建立至今的百年歷史中幾個片段的掃描式呈現(xiàn),突出了中國共產(chǎn)黨“天下興亡我有責,矢志奮斗”“沉著應對災難,尊重生命”“能夠深刻自省與自我修正”的光輝形象。
2.選“點”有講究,設計有匠心
五月的紀念日其實也很多,所以選其中的哪幾個也是要動一番腦筋的,必須在相關性方面下功夫?!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設立于1889年,與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歷史的直接關聯(lián)有些遠,所以舍棄;“五四運動”雖然發(fā)生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前兩年,但其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有密切關聯(lián),陳獨秀、李大釗等都是“五四”時期的風云人物,他們在民族危亡關頭勇于擔當,這種精神其實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初心;而“五·一二”大地震,則彰顯了在不可預知的天災面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正確性與重要性;選擇“五·一六”有些出人意料,可見考生的大膽,其從“勇于自省與自我修復”的角度立論,突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可貴品質(zhì),這比簡單化、程序化的歌頌更有感染力,無疑是頗見匠心的設計。
另外,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設計也頗有意思。開篇直接點明五月日歷上有幾頁能讓自己“目光長久停留”,簡明精練,總領全篇;結(jié)尾“歷史長河的流走軌跡有時就是大收大放大起大合”“一切的一切,合成了宏大、雄渾的盛世交響”的表述則形象蘊藉,令人回味。
技法點撥
如何讓時政作文避免同質(zhì)化?
1.舊材新用
近年來,高考作文在命題時會或顯或隱地呈現(xiàn)宏大敘事的價值取向,即讓考生寫時政作文。時政作文的審題一般不是難點,考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容易離題、偏題,但卻容易在素材、表達上出現(xiàn)同質(zhì)化現(xiàn)象。如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很多考生就從黨史中選材。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中,很多事件其實是所有考生的共同“財產(chǎn)”,每個考生都有使用的權(quán)利,但只有用得“新”,才是取勝之道:可以采用組合式呈現(xiàn),也可以截取同一事件的不同“切面”來呈現(xiàn)。比如很多考生都使用了《覺醒年代》的素材,但與大多數(shù)考生只是贊頌相關人物的擔當、奉獻精神不同的是,《五月的紀念》一文是從啟蒙、覺醒的角度解讀“五四運動”的,這個“切面”給人的印象就很新穎、別致。
2.解析得宜
時政作文很容易出現(xiàn)因使用相同歷史事件而表達同質(zhì)化的問題。要想避免表達的同質(zhì)化,大家對相關歷史事件的解析就不能只是簡單重復媒體上的觀點,要能夠根據(jù)作文的中心與情感抒發(fā)的需要,做出特定情境下的恰切分析。如《五月的紀念》一文對“五·一二”大地震紀念的解讀,特別強調(diào)了“以國家的名義紀念,是對生命的尊重,更是對抗震精神的弘揚”,這與黨的百年華誕這一背景是吻合的;對“五·一六”的解讀,除了引用歷史課本上的結(jié)論,還特別對“自省與自我修正”做了強調(diào),并與四十多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相聯(lián)通。如此處理既解析得宜,又有新意,自然能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
浙江卷
題目
作文。(60分)
有人把得與失看成終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起點,有人把得與失看成過程。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蹀躞萬里,得失為途
文/浙江一考生
林清玄有言:“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擔每個過程?!鼻∪缛松械牡门c失,若我們把榮光與挫折皆視作過程,便可在一次次的經(jīng)歷中進行心靈的自省,找到未來的航向。
有人說得與失是人生的起點或終點,我認為不然。若將其視為起點,則畫地為限,猶豫不前,以至于窮困其間,難以奔赴山海;若將其視為終點,則瞻前顧后,患得患失,終成為在功名枷鎖下的精致利己者。唯有將得與失看作過程,才能跳出窠臼,大步向前,擺脫自我設限,回歸生命本真。且看樊錦詩將自己“心歸敦煌處,根入石窟蟠”,將人生化為一場文化苦旅,不因飽受塞外風沙的“失”而退縮,不因外界稱贊盛名加身的“得”而迷失,一窟洞,一壁畫,半生敦煌。試想:假使她不堪風吹日曬,亦非執(zhí)意敦煌,唯有滿心功成名就,豈能于敦煌文化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將得與失視作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應懷有“不念過往,不亂于心,不懼將來”的執(zhí)著勇毅之心。不念過往,并非兩手一攤的無作為,而是全力以赴后的不強求;不亂于心,是既不能耽于“所得”的幸福鄉(xiāng),又不可溺入“失去”的黑泥淖;不懼將來,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毅然追求,也是“是非在己,毀譽由人”般八風不動的堅定本心?!霸娫~的女兒”葉嘉瑩歷經(jīng)人生起落,仍延續(xù)易安薪火;改變山區(qū)女童命運的張桂梅被置之于危崖,卻饋之以芬芳;“北斗”總設計師謝軍與時間賽跑,用五十五顆吉星照亮國人的夢。
將得與失視作歲月的漫長過程,應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淡然之心。陶淵明在《形影神三首·神釋》中言:“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笨吹门c失,方能于此間解脫,不喜不悲,便可久久為功,行遠自邇。古往今來,不僅有東坡先生“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還有弘一法師在進退間穩(wěn)立于和諧圓滿的境地,更有于敏院士在時代旋渦與時光饋贈前的安然處之……
歌德言:“旅行的意義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程的樂趣?!比松雷枨议L,我們在每一個坎坷中失去,又在每一次燦爛中收獲。我們在得與失的過程中蹀躞萬里,扶搖直上,去到前程似錦,山河遠闊。
閱卷啟示
近年來高考作文普遍增加了材料的開放性和寫作的可控性,以考查考生思維與語言結(jié)合的能力。而近年來各界不斷呼吁高考作文要更加凸顯思辨性,也在浙江卷的作文命題中體現(xiàn)了出來。面對思辨性材料作文,如何才能做到思維與語言齊輝,文質(zhì)兼美呢?這一篇考場佳作值得大家學習、借鑒。文章審題正確,立意顯豁,思路清晰,邏輯嚴密,觀點集中,事例貼切,論述深透,語言暢達,文意豐厚,體現(xiàn)了考生深刻的認識能力、扎實的分析能力與嚴謹?shù)谋磉_能力。
核心亮點
1.邏輯嚴謹,思想深刻
文章先引述林清玄的名言,再自然扣緊材料中的關鍵詞“得與失”進行假設分析,得出中心主旨——“視得與失為人生過程”,審題正確、觀點顯豁。在主體部分,考生圍繞主旨,先從“為什么”的層面闡述“唯有將得與失看作過程,才能跳出窠臼,大步向前,擺脫自我設限,回歸生命本真”;接著從“怎么樣”的層面,設置兩個分論點進行闡述:“將得與失視作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應懷有‘不念過往,不亂于心,不懼將來的執(zhí)著勇毅之心”“將得與失視作歲月的漫長過程,應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淡然之心”,從“為什么”進入到“怎么樣”,把文章引向深刻,讓閱卷老師在閱讀文章后能明確認識到“視得與失為人生過程”的理由和“視得與失為人生過程”中要關注的要點。結(jié)尾引用歌德名言,并再次點題,升華文章的主旨。
2.語言靈動,文意豐厚
本文語言表達揉以多種手法,如開頭引用林清玄名句(“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擔每個過程”)導入,為推出全文中心論點張本,給人一種文意豐厚的感覺,亮人眼目。第二段中“若將其視為起點,則畫地為限,猶豫不前,以至于窮困其間,難以奔赴山海;若將其視為終點,則瞻前顧后,患得患失,終成為在功名枷鎖下的精致利己者”的整散結(jié)合句,第三段中“不念過往,并非兩手一攤的無作為,而是全力以赴后的不強求;不亂于心,是既不能耽于‘所得的幸福鄉(xiāng),又不可溺入‘失去的黑泥淖;不懼將來,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毅然追求,也是‘是非在己,毀譽由人般八風不動的堅定本心”的排比句,讀來朗朗上口,昂然振奮,氣醞胸中,思接千載。結(jié)尾一段,引用、對偶連用,長句短句交叉,讓文章主旨在優(yōu)美的語言中更加深入讀者之心??梢哉f,本文靈動的語言增添了文章論述的厚度、廣度與深度。
技法點撥
高考作文如何做到文質(zhì)兼美?
1.打造深刻的思想
如前文所述,近幾年高考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卷的作文題,都愈來愈傾向于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場作文想得高分,就得在思想深刻上下功夫。要想做到思想深刻,除了多讀理論性文章和學會辯證思考外,還需要關注兩點:一是文章要寫清楚“為什么”或“怎么樣”,或“為什么”和“怎么樣”;二是要掌握一些能使議論文思想深刻的技巧,如:針對任務,分層闡述;縱向挖掘,步步深入;由果溯因,探源究底;由表及里、入木三分;獨辟蹊徑、求異求新;縱橫開掘、多向思維;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縝密辯證、理性分析;關聯(lián)現(xiàn)實,深度拓展;立駁結(jié)合,正反對比……
2.打磨靈動的語言
作文的語言是區(qū)分作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據(jù)。隨著高考作文審題難度的降低,語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語言是否有出彩之處,將直接影響閱卷老師對作文的第一印象??忌梢栽谝韵聨追矫嫦鹿Ψ颍海?)巧妙引用。引用、化用古詩詞、名言警句和典故。(2)多用修辭。諸如比喻、排比等,寫出神采。(3)靈活句式。靈活運用各種句式,如整句、散句,長句、短句,設問句、反問句等;還可用文白互滲的句子等。(4)滲透哲理。無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富有哲理味的語言都能提升文章的品位,增強文章的內(nèi)涵。
【友情提醒】
本欄目中的高分作文皆選自《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增刊《2021年全國各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報告》。更多最真實的2021年高考作文閱卷場信息與最專業(yè)的2022年高考作文備考建議盡在《2021年全國各省高考優(yōu)秀作文報告》。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21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