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此后,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求索中,“如何探測黑洞發(fā)來的信息”與“誰能率先捕獲引力波”成為引力波物理學界競技的方向。2015年9月,來自LIGO的“有趣現(xiàn)象”顯示,人類終于捕捉到了引力波。
做出諾獎級別的成果時,你會怎么想?至少對于LIGO和Virgo的科學團隊,他們是興奮的。但仍需要經(jīng)歷5個月漫長的確認過程,他們才能向世界宣布這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
《引力之吻》的作者是GW150914的現(xiàn)場親歷者之一,他深入引力波社群40余年,對此進行了實時記錄,他用半生積累的科學素養(yǎng),給人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視角,一窺大型科學組織內部的交流協(xié)作,了解引力波發(fā)現(xiàn)的內幕。
全書圍繞“三道漣漪”展開,從本次事件發(fā)生后的大量電子郵件到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全面還原了信號分析,以及該發(fā)現(xiàn)被科學界、媒體和大眾接納的過程?,F(xiàn)代科學團隊內部最常用的交流方式是電子郵件,本書最精彩的便是引用了團隊內大量一手電子郵件。每一封電子郵件都能體現(xiàn)5個月中緊張的氣氛,一線科學家最真摯的感情,以及對待科學一絲不茍的精神。
此外,在書中,哈里·科林斯通過物理學家與天文學家的較量、利益內斗、新發(fā)現(xiàn)問世流程等內部信息,透露了科學界與媒體試圖隱藏的內幕,探討了科學本身的價值。
如今,探索宇宙的新紀元已然來臨,全球步入高新探測器時代。在這種環(huán)境下,科學家與大眾扮演著何種角色?我們該如何看待科學?或許你可以在《引力之吻》一書中體驗到別具魅力的科學世界。
2016年“物理學史亞伯拉罕·派斯獎”獲得者艾倫·富蘭克林推薦道:“科林斯采用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讓我們了解了科學是如何在大型合作中實踐的,以及這項由LIGO科學合作組織做出的重大發(fā)現(xiàn)的內幕。這是一份迷人又容易理解的記錄……也是一個偉大的故事。我想向所有對科學及其實踐感興趣的人推薦本書?!?/p>
比勒費爾德大學教授彼得·B.拉德金評價說:“哈里·科林斯在一家‘劇院’的前排座位上等待了將近半個世紀,其間沒有人知道‘劇院’是否存在。開幕之夜,他在場。當帷幕升起,我們的面前出現(xiàn)了一門新的科學。我們與這位開明的向導坐在一起,見證了人類非凡的成就。”
哈里·科林斯為英國知名的STS(科學與技術研究)學者,任教于卡迪夫大學,于2012年當選為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哈里·科林斯以引力波田野調查為研究課題,從1972年開始,對引力波社群進行了40余年的近距離觀察與研究,并作為“互動型專家”融入了LIGO科學合作組織。他曾出版《改變秩序:科學實踐中的復制與歸納》《引力之影:尋找引力波》《引力之魅:21世紀的科學發(fā)現(xiàn)》《引力之魅與大犬事件:21世紀的科學發(fā)現(xiàn)與社會研究》《人人應知的科學》《勾勒姆醫(yī)生》等暢銷科普書籍。在近20本書中,哈里·科林斯試圖重新定義并解釋科學專業(yè)知識與科學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