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博蘭 劉晶晶 王曉偉 王麗顯★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在經(jīng)過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療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大多數(shù)的患者預后不容樂觀[1]。近年來,有研究指出,生化指標與心血管疾病的的發(fā)生有著顯著相關性[2]。生長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在心血管疾病中發(fā)揮保護作用已有較多學者報道[3]。相關研究顯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降低是冠心病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患者預后聯(lián)系密切[4]。肌鈣蛋白Ⅰ(Troponin I,cTnI)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進展的過程,而其與ACS 患者預后與出血風險(Crusade bleeding risk,CRUSADE)評分的關系的相關性鮮有報道。為進一步探討ACS 患者血清GDF-15、HDL-C 及cTnI 水平檢測聯(lián)合CRUSADE評分評估非ST 段抬高的ACS(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本文選取本院將NSTE-ACS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部治療的102 例NSTE-ACS 患者設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NSTE-ACS 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年齡在80 歲以下;③均在入院后1 周內(nèi)實施PCI 術。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感染、惡性腫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②納入研究前3 個月內(nèi)服用過影響GDF-15、HDL-C及cTnI水平的藥物者;③隨訪過程中失訪者。
根據(jù)CRUSADE 評分[6]分為3 組:低危組34 例(CRUSADE 評分:1~30 分),中危組36 例(CRUSADE 評分:31~40 分),高危組32 例(CRUSADE評分:≥41 分)。選取同期在本院體檢的110 例健康者設為對照組。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n(%),(±s)]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n(%),(±s)]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對比[n(%),(±s)]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2 groups[n(%),(±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n 性別男59(57.84)55(50.00)1.310 0.252女102 110 43(42.16)55(50.00)--平均年齡(歲)55.41±3.31 55.48±3.39 0.152 0.879平均體重(kg)63.54±1.23 63.62±1.31 0.457 0.648
1.2.1 GDF-15、HDL-C 水平檢測
對照組于體檢當日、觀察組于入院48 h 內(nèi)測定血清GDF-15 水平,以枸櫞酸鹽抗凝血標本,存儲于-70℃的冰箱冷凍待測。以羊抗人GDF-15Ig 多克隆抗體[安迪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對血標本GDF-15 進行免疫放射學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HDL-C,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商務(中國)有限公司,具體操作步驟參見試劑盒說明書。
1.2.2 cTnI 水平檢測
兩組均取靜脈血2 mL,通過順磁性微?;瘜W發(fā)光免疫定量法測定cTnI,試劑盒購自貝克曼庫爾特商務(中國)有限公司,操作步驟參見試劑盒說明書。
采用標準Judkins 法對所有患者行選擇性冠狀動脈影。造影結果由兩名心內(nèi)科副主任醫(yī)師目測并以計算機定量分析法測定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冠脈造影結果顯示左冠狀動脈主干、左前降支(含主要對角支)、回旋支(含主要邊緣支)或右冠脈(含后降支或左室后側(cè)支)中至少1 支血管官腔內(nèi)徑減少≥50%者定義為冠狀動脈狹窄[7]。
1.4.1 GDF-15、HDL-C、cTnI 水平檢測
GDF-15 參考范圍[8]:110~260 ng/L,GDF-15 測值>260 ng/L 則視為異常升高;HDL-C 參考范圍[9]:1.04 mmol/L(40 mg/dL),HDL-C 測值<1.04 mmol/L則視為異常降低;cTnI 參考范圍[10]:0.03~0.50 μg/L,cTnI 測值>0.50 μg/L 則視為異常升高。
1.4.2 隨訪
對觀察組患者隨訪3年(隨訪方式:電話隨訪或門診復查),隨訪截止時間2021年1月,比較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心肌缺血事件發(fā)生率、出血事件發(fā)生率及預后生存率。
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組間比較行F檢驗。ROC 曲線分析GDF-15、HDL-C 及cTnI 水平聯(lián)合CRUSADE 評分對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預測價值。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GDF-15、cTnI 水平明顯低于低危、中危、高危組,HDL-C 水平明顯高于低危、中危、高危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危組GDF-15 及cTnI水平顯著高于中危組及低危組,HDL-C 水平明顯低于中危組及低危組,4 組GDF-15、HDL-C 及cTnI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4 組GDF-15、HDL-C 及cTnI 水平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GDF-15,HDL-C and cTnI levels in 4 groups(±s)
表2 4 組GDF-15、HDL-C 及cTnI 水平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GDF-15,HDL-C and cTnI levels in 4 groups(±s)
組別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對照組F 值P 值n 34 36 32 110--GDF-15(ng/L)228.65±80.36 279.68±95.64 320.65±110.25 133.65±56.32 63.230<0.001 HDL-C(mg/dL)41.65±5.42 35.34±5.04 29.65±4.76 50.65±8.54 92.960<0.001 cTnI(μg/L)0.39±0.02 0.43±0.07 0.47±0.13 0.19±0.05 209.76<0.001
高危組心肌缺血事件發(fā)生率、出血事件發(fā)生率均顯著高于中危組及低危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 組患者心肌缺血事件發(fā)生率、出血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events and bleeding events among 3 groups[n(%)]
102 例患者3年死亡率為19.61(20/102)。GDF-15 及cTnI 高表達、HDL-C 低表達、CRUSADE評分≥41 分的患者死亡率更高(P<0.05)。見表4。
表4 不同GDF-15、HDL-C、cTnI 表達及不同CRUSADE評分患者的預后情況[n(%)]Table 4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DF-15,HDL-C,cTnI expression and CRUSADE score[n(%)]
GDF-15、HDL-C、cTnI 水平、CRUSADE 評分及四者聯(lián)合檢測RCC 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839、0.803、0.876、0.938、0.978,各指標曲線下面積以聯(lián)合檢測最大。見表5、圖1。
表5 GDF-15、HDL-C 及cTnI 水平聯(lián)合CRUSADE 評分對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預測價值Table 5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GDF-15,HDL-C and cTnI levels combined with CRUSADE score for prognosis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S
圖1 GDF-15、HDL-C 及cTnI 水平聯(lián)合CRUSADE 評分對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預測價值Figure 1 predictive value of GDF-15,HDL-C and cTnI levels combined with CRUSADE score for prognosis and death in patients with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ACS
加強風險評估,權衡NSTE-ACS 患者心肌出血風險,篩選高危患者,指導選擇合適的抗栓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GDF-15 為超家族蛋白,是機體重要的調(diào)節(jié)因子,已有較多文獻證實其參與了器官及組織生長、增殖等過程[11]。本研究中,高危組患者GDF-15 水平明顯高于中危組及低危組,這一研究結果與Chung 等學者[12]報道結果一致。分析高危組患者GDF-15 水平升高的原因:GDF-15 是一種心肌保護因子,可抑制巨噬細胞激活及炎癥反應,保護離體和在體心肌細胞,避免缺血再灌注性損失,其在機體處于各種應激狀態(tài)下或者發(fā)生病理改變時呈高表達狀態(tài)。Sharma 等學者[13]研究證實,抑制血清GDF-15 的抗炎機制,可導致心臟破裂風險增加,正常范圍的血清GDF-15 水平的NSTE-ACS 患者預后較好,血清GDF-15 水平越高,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的風險越高,這一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cTnI 是臨床用于檢測心肌損傷的標志物。本研究中高危組患者cTnI 水平明顯高于中危組及低危組,同時NSTE-ACS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損傷,而高危組患者心肌損傷最為嚴重,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外文獻報道結果一致[14]。NSTE-ACS 患者cTnI 水平升高的機制尚不完善,據(jù)統(tǒng)計cTnI 呈高表達狀態(tài)的NSTE-ACS 患者預后不良時間的發(fā)生率會異常增高[15],可見cTnI 可作為預測ACS 患者預后死亡的重要指標。本研究中HDL-C 呈低表達的NSTE-ACS 患者死亡率更高,這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一致。
CRUSADEE 評分已廣泛用于NSTE-ACS 患者早期危險分層、評估預后中,該評分具有操作簡便和時效性強的優(yōu)點,對指導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16]。本研究結果顯示,GDF-15、HDL-C、cTnI水平與患者的長、短期預后密切相關,并通過檢測GDF-15、HDL-C、cTnI 水平聯(lián)合CRUSADEE 評分預測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的預測價值,發(fā)現(xiàn)各指標RCC 曲線進一步證實GDF-15、HDL-C、cTnI 水平聯(lián)合CRUSADEE 評分可作為評估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的重要指標。同時聯(lián)合評分檢測還可以提高早期整體危險分層,快速分辨出高危組和低危組,提高單一指標預測效能。
綜上所述,NSTE-ACS 患者GDF-15、HDL-C、cTnI 水平呈異常表達狀態(tài),GDF-15、HDL-C、cTnI檢測聯(lián)合CRUSADEE 評分評估NSTE-ACS 患者預后死亡的價值較高。本研究后續(xù)將完善研究方法,準確反映、全面評估該類患者的短期預后,以獲得更有價值的研究結果服務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