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科
廣東省化州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科一區(qū) 525100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神經(jīng)內科較為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與感染、藥物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好發(fā)于女性群體,患者多有視力模糊、復視、斜視以及眼皮下垂等表現(xiàn)[1]。該疾病具有病程進展緩慢的特點,若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治療,會累及身體其他重要器官如呼吸肌、延髓肌等而引起癱瘓,進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針對該疾病采取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相比于手術治療更具有安全性,常用的對癥治療藥物有膽堿酯酶抑制劑、免疫抑制劑、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中醫(yī)藥治療等,治療效果不盡相同[3]。本文就丙種球蛋白與潑尼松結合治療重癥肌無力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與促進癥狀改善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76例。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每組38例。其中行丙種球蛋白+潑尼松治療方法的患者設為研究組,另外給予單一潑尼松治療的患者設為參照組。參照組中男16例,女22例;患者15~65歲,平均年齡(35.63±8.82)歲;病程7d~4年,平均病程(2.11±0.23)年。研究組男18例,女20例;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6.13±8.79)歲;病程6d~4年,平均病程(2.10±0.25)年。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經(jīng)新斯的明試驗呈陽性,單纖維肌電圖呈陽性;(2)神志清醒,能夠進行簡單交流的患者;(3)患者病史資料完整;(4)此次研究得到了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許可,且76例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并簽字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受損的患者;(2)精神意識不清晰,無法正常交流的患者;(3)伴有其他免疫性疾?。?4)既往存在過敏史或對本次研究用藥過敏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6)近期使用免疫調節(jié)劑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嗅吡斯的明片(生產廠家:上海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867;產品規(guī)格:60mg×60片)60~120mg,3次/d,在此基礎上給予參照組患者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生產廠家:華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1216;產品規(guī)格:5ml:0.125g)1.5mg/(kg·d)靜滴;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丙種球蛋白(生產單位: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9983001)0.4g/(kg·d)靜滴,兩組治療時長均為2個月[4-5]。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變化情況,主要為T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3+、CD4+、CD8+、CD4+/CD8+。(2)記錄兩組患者癥狀改善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變化,并進行分析和比較。
2.1 免疫功能調節(jié)情況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免疫功能指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治療后,兩組指標均得到改善,但研究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免疫功能調節(jié)情況比較
2.2 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同參照組的癥狀改善時間、住院時間相比,觀察組均較短,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較大(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
MG好發(fā)于20~40歲的人群,通常患有該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長達5年及以上的專業(yè)性治療方可好轉,該疾病的發(fā)生與患者體內免疫系統(tǒng)耐受失敗存在密切關聯(lián)[6]。隨著病情的進展,誘發(fā)肌無力現(xiàn)象,進而使得患者出現(xiàn)呼吸、吞咽困難等情況,基本生活無法維持,對其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7]。
目前臨床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主要以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為主,如潑尼松,此類藥物通過抑制胞中介的免疫反應,對體內淋巴細胞進行分化,改善其分布結構,對B細胞產生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有抑制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且藥物還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作用,能夠減輕和防止組織細胞對炎癥的反應,從而減輕炎癥的表現(xiàn),也能對抗細菌內毒素對機體的刺激反應,減輕細胞損傷,進而發(fā)揮保護機體的作用[8]。但郭東等[9]的研究報告中提到,當MG患者病情加重時,單獨使用該治療方法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需要采取另外一種較為快速的治療手段來進行控制。
王棟慧等[10]的研究報告提到,尼潑松聯(lián)合丙種球蛋白治療MG疾病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系統(tǒng)紊亂現(xiàn)象,利于促進疾病的早日康復。這主要是因為丙種球蛋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將其應用于治療MG疾病過程中,可減少患者血清中的乙酰膽堿受體抗體合成,清除能力有所提升,干擾抗體激活途徑,阻止Fe受體喪失抗原提呈功能,中斷免疫反應,進而讓重度患者的病情得到顯著改善,聯(lián)合尼潑松藥物進行治療,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恢復質量[11]。本文結果表明,同參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免疫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且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與住院時間較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峰等[12]的研究報告結果基本一致。充分表明相比于單一的尼潑松治療方法,應用聯(lián)合治療效果明顯更優(yōu),臨床推廣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應用丙種球蛋白聯(lián)合潑尼松治療方法,有助于改善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調節(jié)患者的免疫功能,利于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