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佳麗 楊志偉 崔文燦 蘇 爽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重慶 401331)
漢語詞類問題一直被認為是個難題,個體詞的歸類與兼類更是一個沒有解決好的問題,以至于漢語詞典和漢英詞典長期以來都沒有標注詞類。但是對漢語詞類進行識別卻是雙語詞典準確釋義的前提。鑒于漢語詞典和漢英詞典在詞的準確釋義、詞類標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王仁強在2006年指出,語料庫的使用給詞典編纂帶來了一場革命,英美各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英語詞典都以語料庫為編纂基礎。語料庫提供了實際使用中的真實語言材料,通過語料庫研究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比僅靠直覺和參照已有的漢語詞典更加科學[1]。
本文以“思維”一詞為例,選取影響力較大的漢英詞典來考察詞類標注狀況及釋義,在對幾部大中型漢英詞典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漢英詞典對“思維”的詞類識別不一致,詳見表1:
表1 漢英詞典“思維”一詞的詞類識別對比
?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漢英綜合詞典》(1991),《漢英大辭典》(1994),《遠東漢英大辭典》(1995),《現(xiàn)代實用漢英詞典》(1996),《漢英雙解詞典》(1997),《漢英綜合大辭典》(2004),《科斯林英漢漢英詞典》(2007),這七部詞典把“思維”僅作名詞釋義,以上調查僅《漢英詞典》(1995),《21世紀漢英詞典》(1999),《現(xiàn)代漢英大詞典》(2000),《新世紀 漢英大詞典》(2002),《世紀版 英漢漢英詞典》(2004)這五部詞典將“思維”標注為名動兼類詞,較為完整。
那么,大中型漢語詞典對“思維”的詞類標注及釋義處理又如何呢?通過翻閱《古今漢語實用詞典》(1988)等幾部影響較大的大中型漢語詞典,“思維”的詞類標注及釋義見表2:
表2 漢語詞典“思維”一詞的詞類識別對比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以上幾部漢語詞典都把“思維”一詞作為名動兼類來釋義,即便其中《古今漢語實用詞典》(1988)、《新編漢語實用詞典》(1990)、《現(xiàn)代漢語詞典》(1995)、《新華字典》(2001)、《新華漢語詞典》(2005)沒有明確標注動詞或者名詞,但是從它們給出的釋義可以看出“思維”一詞是處理為名動兼類詞的,然而有些詞典在釋義上不夠全面。以上所調查的八部漢語詞典均把“思維”作為名動兼類詞來處理,然而在十二部漢英詞典中有七部詞典都把“思維”僅處理為名詞。那么“思維”一詞僅僅是名詞還是如某些漢語詞典所列為名動兼類詞?為了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必須以充足的語料作為依據(jù),用事實而非直覺來進行判斷。
為了解決“思維”這一詞項到底是單一詞還是兼類詞,怎樣標注詞類比較合理這個問題,本次研究采用了語料庫的方法,通過利用“語料庫在線”對“思維”一詞進行檢索,共發(fā)現(xiàn)了1708條與“思維”有關的結果,前200條索引結果被用來研究“思維”的使用模式。
按照使用模式對這200條索引結果進行人工分類,并把不同使用模式語料的部分索引(前兩種模式我們各選取10個索引,第三種模式由于語料所限從中抽取三個代表性索引)例示如下:
第一組:
1.首先從我們所理解的哲學的一個定義來看:哲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2.他們認為,[思維]不是人的專利。
3.有的同志認為,動物根本沒有[思維],而只是一種簡單地模仿。
4.人類屬于三維感覺動物,其[思維]、語言在超三維世界里便無能為力。
5.在認識論上,費爾巴哈肯定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批判了不可知論,同時也批判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觀點。
6.閱讀不追蹤問題,[思維]就捕捉不到既定目標,學習就難于有收效。
7.看了他的一篇篇論文,你會覺得,他的[思維]沾滿了漆液。
8.想到這里,李人華象渾身通電般地一陣震顫,因為這個設想一旦成功,那么,他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可以捕捉到別人“[思維]”的人了。
9.博士覺得自己的腦袋有點發(fā)暈,[思維]也開始亂了。
10.她的[思維],產(chǎn)生的腦電波,通過頭盔上的導線,全部進入這臺裝置里,裝置又把她大腦中想到的變成無線電波發(fā)射出去。
第二組:
1.其一,動物沒有語言,所以不能[思維]。
2.過去有人說,喜劇讓人[思維]。
3.其實悲劇激動人的感情,即使是哭不是笑,照樣讓人[思維]。
4.為什么讓人[思維]?
5.人的大腦在[思維]時,就會產(chǎn)生一種極其微弱的腦電波,這種超微腦電波,就像廣播電臺播音時的電波一樣,向外發(fā)射著。
6.連那位發(fā)明下棋機并敗給機器的塞謬爾本人,也否認機器能夠[思維]和人將成為機器奴隸的論調。
7.總而言之:沒有語言就沒有思想;而有了語言,不僅思維的進行有了倚靠,而且也促使思維出現(xiàn)規(guī)律并且反轉過來可以按照規(guī)律去[思維]了。
8.如果人只能反映當前的事物,也就是只有感知形式的反映,就不可能進行[思維]。
9.一方面,“對象意識”誘使我們必須如此這般去[思維];另一方面,先驗的“自我意識”運用邏輯范疇于雜多的感性材料,才產(chǎn)生對象的客觀規(guī)律。
10.他指出,思維的活動也就是腦的活動,因而是一種物質的、感性的活動,如果說人沒有腦也可以[思維],這就等于如果人沒有肺也可以呼吸和生存。
第三組:
1.在爭論中,一些人認為要重新認識法的本質,需要把[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法學理論的深層結構,認為權利是法學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疇,法學本來就應該是權利之學。
2.在實踐活動中,[思維]的側重點,首先應考慮整體效應,而不應只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應上。
3.人腦中有140億個腦細胞,這便相當于電路中的元件數(shù),而100萬比特集成電路中的元器件總數(shù)是200萬,根據(jù)現(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速度,預計到2000年,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可以達到1億,也就是說屆時只要用140個集成電路就有可能裝置功能類似人腦的電腦,那個時候生產(chǎn)的機器人不但會動作、說話和記憶,而且還具有[思維]和學習的能力。
基于“語料庫在線”對“思維”一詞的調查與分析發(fā)現(xiàn),第一組索引中的“思維”,如“他的思維”等,屬于名詞用法,此項共檢索到162條;第二組索引中的“思維”在句子中能夠單獨做謂語,屬于動詞用法,此項共檢索到29條。因此,“思維”在語言層面上是名詞兼動詞。第三組索引所列的“思維”在句中起修飾作用,這種用法僅有9條(上文給出了3條示例),因此,還不能就此斷定“思維”在語言層面上兼屬形容詞。
根據(jù)基于使用的語言學理論(Usage-Based Theory),語言知識是語言使用的知識。語言在使用中能夠體現(xiàn)出其結構,因而通過分析真實的語料有助于判斷詞項的詞類歸屬。朱德熙強調,劃分詞類最根本的依據(jù)是詞的分布,漢語如此,其他語言亦如此。由于漢語缺乏形態(tài),只能基于詞的語法功能來劃分詞類[2]。
在對“思維”的使用模式進行統(tǒng)計之后發(fā)現(xiàn),其名詞用法有162條,頻率最高;其次,動詞用法有29條,說明“思維”作動詞詞類已成為定型且規(guī)約化的用法,而非臨時的去范疇化用法。第三種索引中的“思維”作定語修飾其后的名詞,這種用法分布較少,按照規(guī)約的形容詞判斷標準對“思維”進行檢驗:
很[不]~∧*(很[不]~〈賓〉)[3]。
“很”是絕對程度副詞的代表,類似的程度副詞還包括“滿、挺、怪、特別、格外、非?!钡龋行┬稳菰~卻不能受程度副詞的修飾,例如“相同”,不過“很”類程度副詞卻可以修飾這些形容詞的否定式,比如“很不相同”。因此,為了確保檢驗結果的可靠性,“思維”的肯定式和否定式都會受到檢驗。根據(jù)檢驗結果,“思維”不符合形容詞標準。因此,第三組索引匯總的“思維”為標記性用法,可以排除“思維”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形容詞詞性,在語言層面上應處理為名動兼類詞,而不僅僅是單一的動詞或者名詞。
綜合調查和語料分析,漢語詞典對“思維”一詞的詞類識別與標注是正確的,但是其釋義可以更加全面,建議對“思維”釋義如下:
【思維】sīwéi①〈名〉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思維借助語言進行,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是從社會實踐中產(chǎn)生的。其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斷和推理等。例:動物根本沒有~,而只是一種簡單地模仿。②哲學范疇,是意識、精神的同義詞。與“存在”相對。例:~和存在是可以統(tǒng)一的,人的~能夠反映客觀存在。③〈動〉進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例:動物沒有語言,所以不能~。
建議大中型漢英詞典對“思維”釋義如下:
【思維】sīwéi①〈名〉the act of using one’s mind to analyze, sum up, judge, and deduce, etc. on the basis of an idea or concept:~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Thinking is a mental activity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s.②〈哲〉thought; thinking: 人的~能夠反映客觀存在。Human’s thought can reflect the objective existence.③〈動〉think; consider: 動物沒有語言,所以不能~. Animals have no language so they cannot 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