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元雪
天津市北辰中醫(yī)醫(yī)院 (天津 300400)
腹股溝疝是一種以腹股溝處可復性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癥,部分患者伴有疼痛癥狀,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腸穿孔、腸壞死等癥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患者的主要方式,但術后護理不當易出現(xiàn)疝復發(fā)、補片感染、慢性疼痛等癥狀,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常規(guī)護理因操作簡單、內(nèi)容單一已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往往需在術后強化護理干預。微波治療儀是一種新型醫(yī)療儀器,可通過微波產(chǎn)生的電磁場迫使物質分子進行周期性振動,使生物體組織溫度迅速升高,達到鎮(zhèn)痛、抗炎、消腫、軟化瘢痕、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在外科、皮膚科、婦產(chǎn)科等均有廣泛應用[1]?;诖耍狙芯恐荚诜治鑫⒉ㄖ委焹x在腹股溝疝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腹股溝疝術后患者的臨床干預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擇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4例行腹股溝疝術治療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男43例,女4例;年齡26~56歲,平均(40.43±2.33)歲;其中雙側腹股溝疝29例,單側腹股溝疝18例。觀察組男44例,女3例;年齡24~53歲,平均(40.38±2.31)歲;其中雙側腹股溝疝32例,單側腹股溝疝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成人腹股溝疝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年版)》[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符合腹股溝疝手術適應證;可全程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近1個月內(nèi)接受過腹部手術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1)術前護理:術前1 d召集患者進行術前宣教,介紹手術方法、手術過程、配合方法及成功率;術前1 d晚上,囑患者洗澡更衣,清潔皮膚,尤其注意用石蠟油清除干凈臍孔內(nèi)污物;術前1 d晚8點灌腸,便秘患者予以20 g番瀉葉清凈腸道。(2)術后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與切口恢復情況,患者臥床時需注重體位引流太高疝囊,并用鹽袋壓迫腹股溝區(qū)疝囊部,男性患者可應用T字托帶將陰囊托起或以小枕抬高陰囊,及時更換浸濕敷料;主動告知患者無張力疝修補術術后需平臥6 h才能離床活動;通過播放舒緩音樂、引導患者主訴感受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疼痛,必要時遵醫(yī)囑給予鎮(zhèn)痛藥物;術后6~12 h為患者提供流質食物,如米湯、稀藕粉、菜汁、果汁等,次日提供軟食或普食,如軟飯、面條、雞蛋糕、切碎煮熟的菜及肉等,飲食以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為主;告知患者注意保暖、保持大小便通暢的重要性,便秘者可給予通便藥物或低壓肥皂水灌腸;囑患者術后3個月內(nèi)避免重體力勞動,如有異常應及時來院復診。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微波治療儀(天津市中亞醫(yī)療儀器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型號ZW-1001F)干預:術后次日開始干預,患者取仰臥位,按照患者創(chuàng)面位置及大小設置微波治療儀相關參數(shù),選擇間歇加載連續(xù)運行模式,微波輸出功率25~35 W,頻率2 450 MHz,輸出量60 mA,治療儀探頭距離創(chuàng)面高度3~5 cm,每次照射時長15~20 min,2次/d,干預時間為1周。
(1)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周后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3]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滿分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劇痛,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嚴重。(2)比較兩組的手術切口愈合時間。
干預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周后,兩組V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手術切口愈合時間為(4.50±1.13)d,短于對照組的(7.61±2.52)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720,P<0.001)。
3討論
臨床治療腹股溝疝患者的有效方法是手術治療,但患者在術后常會發(fā)生疼痛、感染等癥狀,以致創(chuàng)口愈合緩慢,影響康復進度。因此,為保障腹股溝疝患者術后創(chuàng)口順利愈合,需強化護理干預,并積極給予鎮(zhèn)痛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1周后,兩組VA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腹股溝疝術后護理中應用微波治療儀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常規(guī)護理時采取的體位及疼痛干預措施雖有利于患者更好的休息,減輕術后疼痛,但起效較為緩慢;而微波治療儀具有內(nèi)生熱效應,能夠在微波作用下升高組織溫度,擴張血管,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局部白細胞和抗體濃度,有利于加快毒素細菌及代謝物的排出速度,緩解局部肌肉痙攣,進而達到快速消除疼痛的目的[4-5]。因此,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用微波治療儀可進一步減輕腹股溝疝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切口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腹股溝疝術后護理中應用微波治療儀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切口愈合時間。分析其原因在于,常規(guī)護理時給予患者創(chuàng)口敷料干預、飲食及健康指導等措施雖能幫助患者降低手術切口感染發(fā)生率,促進機體營養(yǎng)吸收,加快術后康復進程,但耗時較長,起效較慢;而在微波的熱效應和高速轉換極性的作用下,病菌會被立即殺死,實現(xiàn)殺菌消毒的效果,有利于傷口的快速愈合[6];此外,微波照射到人體局部還會產(chǎn)生生物效應,加快血液循環(huán),激活細胞再生,利于促進傷口愈合[7]。
綜上所述,微波治療儀在腹股溝疝術后護理中具有較好應用價值,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縮短手術切口愈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