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萱
摘要:當前對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對人類行為的抑制或促進和對自己種族的歸屬感和不認同,以及人們?nèi)绾芜\用刻板印象來提升自己等方面?;趯@些文獻的綜合研究,本文為大眾提供減少對刻板印象的偏見的參考。為全面了解刻板印象對人類行為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本文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方便學者對該議題進行后續(xù)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促進,積極刻板印象,消極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簡述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征,而忽視個體差異。常見的刻板印象有性別刻板印象、種族刻板印象等。
二、研究背景
刻板印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特定群體身上,以智商為例,黑人的智商被大眾認為比白人低。2015年Gaither等人利用該刻板印象進行了測試,在測試時啟動這種“黑人智商低”和“白人智商高”的種族刻板印象,結果顯示被試白人的測試成績顯著高于被試黑人的測試成績。由此看來,積極刻板印象對于人類行為促進存在著正面影響,同時消極刻板印象則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有著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改善對刻板印象的偏見并利用其積極影響成為了本文的重點。
三、刻板印象的影響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跨種族交流日益密切,學術界對于刻板印象的研究也越來越多,而研究表明,刻板印象與人類行為學和心理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一)刻板印象的負面影響
刻板印象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人們行為表現(xiàn)上的下降,和對自己種族的不認同與缺乏歸屬感(楊素真,2018)。
1.對行為和表現(xiàn)的負面影響
首先,受刻板印象影響,人類的行為可能會不盡人意。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壓力來自于評估對象、獎勵、懲罰、競爭以及被個體視為與自我有關的表現(xiàn)領域(Baumeister等, 1986)。在1984年,Baumeister, R. F. 提出的壓力窒息效應假說認為,盡管外界情境和內(nèi)驅力都要求個體表現(xiàn)卓越,但當實際表現(xiàn)差強人意時,個體會因沒有達到外界或自己的預期而受到壓力窒息,進而表現(xiàn)糟糕。例如,在亞裔美國人中存在“模范少數(shù)的神話”, 也就是大眾對亞裔美國人這樣的“模范少數(shù)”群體存在著積極的刻板印象, 認為在中國或日本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能克服逆境, 通過堅持努力工作來取得學習和工作上的成功。Gupta等人在2011年的研究中考察了這種“模范少數(shù)的神話”,也就是積極刻板印象對亞裔美國人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對積極刻板印象的認可度越高, 其心理應激水平越高, 對求助的態(tài)度越消極。
2.對心理的負面影響
除了對行為和表現(xiàn)有消極影響外,刻板印象對心理上的影響更為顯著,其原因在于刻板印象不僅會干擾個體的認知加工,使其表現(xiàn)下降,(Régner等, 2010), 更甚者會導致個體對其領域的解離和否定認同。這種消極影響對種族和性別上的體現(xiàn)也很明顯。例如在學科學習中就存在著性別刻板印象,大眾普遍認為男生的數(shù)學能力要優(yōu)于女生,而這種對女生的消極性別刻板印象對女生的數(shù)學學習造成了影響,具體表現(xiàn)為數(shù)學成績下降,數(shù)學焦慮上升(董博,2019)。
消極種族刻板印象具體體現(xiàn)為種族歧視,常見于有意或無意的日常言語、行為和環(huán)境中, 由于歧視者將其構造成積極或善意的言論, 使得這些歧視言論容易被公正化或合理化(Tran等,2016)。加害者把原本對某一特定群體的攻擊性語言轉化成善意的言論,受害者會因為習慣于那些攻擊性語言所以不覺得自己受到歧視,從而慢慢陷入了一種溫水煮青蛙式的自我否定。
(二)刻板印象的積極影響
在某些層面,刻板印象也會給人帶來積極影響,例如刻板印象提升和刻板印象促進??贪逵∠筇嵘競€體在意識到外群體對其具有消積刻板印象時的自我提升的動機,進而提升個體表現(xiàn)??贪逵∠蟠龠M指當個體意識到自己處于一種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時的行為上升現(xiàn)象,通常是在他們的積極刻板身份印象被認可和支持的情況下(王禎,楊麗嫻,2018)。
為了進一步闡述刻板印象促進,Shih在1999年進行了通過激活個體積極刻板印象來促進個體在任務上的表現(xiàn)的實驗。實驗通過分別啟動關于亞洲女性的種族和性別的刻板印象,得出的結果表明啟動亞洲人在數(shù)學方面的能力較強的積極刻板印象會使個體取得比其他測試對象更高的測試分數(shù)。由此,Shih, Pittinsky 等人在2012年提出,刻板印象促進是指當個體處于其積極刻板印象身份被激活時行為所表現(xiàn)的一種上升狀態(tài)。
無獨有偶,刻板印象對人類的正面影響也可以體現(xiàn)在老年人身上。退休刻板印象表明,持積極刻板印象的老年人擁有比持消極刻板印象的老年人更長的壽命。Menkin在2017年提出積極退休刻板印象也可以使人在老年生活擁有更多的新朋友,Cheng在2020年提出積極退休刻板印象可以使老年人提過對社會支持的感知,使其對家人的滿意度更高。
Brehm在1996年提出的心理阻抗理論也從另一層面論證了刻板印象對人心理的正面影響。該理論提出個體會在其自由受到威脅時展現(xiàn)出更加主張自由的姿態(tài)?;诖?,Kray等人在2001年假設當個體感覺自己受到刻板印象威脅時會認為自己的表現(xiàn)受限,即自己的自由受到威脅,因而產(chǎn)生與刻板印象威脅效應相反的行為,即表現(xiàn)上升。為證明此假設,研究者對MBA學生通過模擬談判能力考查測試,當向女性呈現(xiàn)談判能力差的性別刻板印象時,女性并沒有像假設中一樣展現(xiàn)談判能力差的表現(xiàn),而是在談判中的成績有了顯著提高。這與刻板印象相反的行為被統(tǒng)稱為刻板印象阻抗。
四、總結
本文梳理了國內(nèi)外學者在刻板印象對人類行為及心理影響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刻板印象對人類行為的抑制或促進作用,以及人們?nèi)绾芜\用刻板印象來提升自己等方面。在這些研究中,研究者在實驗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科學地收集并分析數(shù)據(jù),最終得到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結論,即刻板印象不僅僅產(chǎn)生負面影響,它也會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人的表現(xiàn)行為,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Gupta, A., Szymanski, D. M., & Leong, F. T. L. (2011). The “model minority myth”: Internalized racialism of positive stereotypes as correlate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attitudes toward help-seeking. Asia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2), 101–114.
[2]王禎,楊麗嫻.刻板印象提升與刻板印象促進[J].心理科學進展,2018,26(07):1264-1271.
[3]Gaither, S. E., Remedios, J. D., Schultz, J. R., & Sommers, S. R. (2015). Priming White identity elicits stereotype boost for biracial Black-White individuals.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18(6), 778?787.
[4]楊素真.刻板印象威脅研究概述[J].教育觀察,2018,7(16):85-87.
[5]Baumeister, R. F. (1984). Choking under pressure: Self-consciousness and paradoxical effects of incentives on skillfu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3), 610–620.
[6]Régner, I., Smeding, A., Gimmig, D., Thinus-Blanc, C., Monteil, J. M., & Huguet, P. (201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moderate stereotype-threat effec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11), 1646?1648.
[7]Ng, R., Allore, H. G., Monin, J. K., & Levy, B. R. (2016). Retirement as meaningful: Positive retirement stereotypes associated with longevity.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72(1), 69–85.
[8]董博. 數(shù)學學科性別刻板印象認同對初中生數(shù)學成績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9.
[9]Tran, A. G. T. T., Miyake, E. R., Martinez-Morales, V., & Csizmadia, A. (2016). “What are you?” multiracial individuals responses to racial identification inquiries.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2(1), 26–37.
[10]Kray,L. J.,Thompson,L.,& Galinsky,A. ( 2001) . Battle of the sexes: Gender stereotype confirmation and reactance in negoti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80 ( 6) ,942-958.
[11]王禎,楊麗嫻.刻板印象提升與刻板印象促進[J].心理科學進展,2018,26(07):1264-1271.
[12]Shih, M. J., Pittinsky, T. L., & Ho, G. C. (2012). Stereotype boost: Positive outcomes from the activation of positive stereotypes. In M. Inzlicht & T. Schmader (Eds.), Stereotype threat: Theory,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pp. 141?158).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3]Menkin, J. A., Robles, T. F., Gruenewald, T. L., Tanner, E. K., & Seeman, T. E. (2017). Positive expectations regarding aging linked to more new friends in later life.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72(5), 771–781.
[14]Cheng, S. T. (2020). The effect of negative aging self-stereotypes on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support.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75(5), 981–990.
[15]Brehm,J. W. ( 1966) . A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actance . New York: Academic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