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物理知識教學,還要在緊緊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物理知識的構建,發(fā)展自身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文章緊緊圍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對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開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初中物理;教學;路徑
一、 引言
針對初中物理這一學科來說,其知識點比較抽象、復雜,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不僅僅要加強物理基礎知識教學,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等,并促使學生在物理知識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面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物理知識的建構,發(fā)展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
雖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依然陷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泥沼中,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佳。一方面,物理教學片面重視知識灌輸,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嚴格按照高考重點等,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物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片面關注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常常出現(xiàn)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xiàn)象,針對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等知識常常不甚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致使物理教學效果不佳,也極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
三、 探究性學習模式與初中物理教學
(一)探究性學習模式內(nèi)涵
探究性學習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習要求相適應。具體來說,探究性學習方法又被稱之為發(fā)現(xiàn)學習法、研究學習法,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結合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選取某個知識點作為切入點,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
可以說,在探究學習模式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遞者,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促使學生在積極主動探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探究性學習模式主要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即:(1)開放性: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不僅僅來源于教材上,還可以來源于實際生活中和學習中,涉及的領域比較廣。在這種情況下,課堂變得更加開放;(2)探究性:探究性學習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初中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弊端,給學生留有了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解決,最終促使學生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獲得了知識、發(fā)展了自身的探究能力;(3)實踐性: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到一起,使得課堂學習不再局限于理論知識中,而是引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價值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彰顯出顯著的價值。
首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也是指引學生學習的航標。通過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如此一來,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知識探究學習中。
其次,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互動。在“滿堂灌”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會滋生出惰性思維,在學習中存在極強的依賴性。而通過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參與到物理知識的探究學習中,并通過交流和互動等,共同完成教學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再次,有助于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通過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使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手段更加豐富、多元化。如此一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結合實際教學內(nèi)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手段的多元化。
最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問題驅(qū)動等多種途徑參與到知識的探究學習中,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構建,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 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更新教學理念,樹立探究性教學目標
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應用,真正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相適應,旨在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探究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必須要對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進行全面、深刻的學習,緊緊圍繞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探究性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還必須要結合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科學設計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明確的目標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物理探究學習中。具體來說,在設置探究教學目標的時候,應立足于初中物理知識教學目標,學生物理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能力等,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區(qū)域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否則,一旦探究教學目標設置過低,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一旦探究教學目標設置過高,就會導致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因為難度過大,逐漸喪失探究學習的自信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建構主義者認為,課堂學習必須要建立在一定的課堂情境中。尤其是在探究性學習模式下,教師在開展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在創(chuàng)設物理探究情境的時候,應結合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遵循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科學創(chuàng)設出多種具有探究價值的教學情境,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以“浮力”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就充分借助了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實驗探究情境:怎么樣才能將一個比較重的物體浮在水面上?在這一問題情境下,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究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