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
(河南省獲嘉縣人民醫(yī)院 獲嘉453800)
肺癌作為常見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高且易轉移,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1]?;熥鳛榉伟┲委煹膬?yōu)選方法,雖可殺滅腫瘤細胞,但會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抑制[2]。肺癌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體質(zhì)虛弱,且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易增加感染發(fā)生風險,為導致患者死亡、影響抗腫瘤治療效果重要原因,因此實施免疫支持治療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顯得尤為重要[3]。胸腺肽α1為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及腫瘤治療中常用藥物,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的作用,促進促炎細胞因子釋放[4]。本研究旨在觀察胸腺肽α1免疫支持治療對肺癌化療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5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接受含鉑一線化療治療的92 例肺癌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 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 例;年齡43~78 歲,平均年齡(59.87±3.12)歲;病理分型:非小細胞肺癌36 例,小細胞肺癌 10 例;分期:Ⅰ期 8 例,Ⅱ期 12 例,Ⅲ期 16 例,Ⅳ期 10 例。對照組男 26 例,女 20 例;年齡 44~80 歲,平均年齡(59.93±3.15)歲;病理分型:非小細胞肺癌38 例,小細胞肺癌 8 例;分期:Ⅰ期8 例,Ⅱ期12例,Ⅲ期17 例,Ⅳ期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肺癌經(jīng)CT、病理檢查證實;可耐受化療、胸腺肽α1治療;預計生存期>3 個月;卡氏功能狀態(tài)量表(KPS)評分≥70 分;未患有精神疾病。(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創(chuàng)傷或感染;伴有免疫系統(tǒng)疾??;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淮嬖谄渌麗盒阅[瘤。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單純化療治療。小細胞肺癌化療方案:(1)靜脈滴注 60~80 mg/m2注射用順鉑(國藥準字 H53021677)第 1 天 +80~120 mg/m2注射用依托泊苷(國藥準字 H20060014)第 1~3 天,一個周期為21 d;(2)靜脈滴注60 mg/m2順鉑d1+60 mg/m2注射用鹽酸伊立替康(國藥準字H20040711)第1、8、15 天,一個周期為28 d。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方案:(1) 靜脈滴注 75 mg/m2順鉑第 1 天 +1 000 mg/m2注射用鹽酸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183448)第 1、8 天;(2)靜脈滴注 75 mg/m2順鉑第 1 天 +175 mg/m2紫杉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3786)第1天;(3) 靜脈滴注 75 mg/m2順鉑 d1+25 mg/m2注射用酒石酸長春瑞濱(國藥準字H20060611)第1、8天,一個周期為21 d。入選者均進行4 個周期化療,化療前進行常規(guī)止吐、保護肝腎功能。于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接受注射用胸腺法新(國藥準字H20030407)治療,于每周期化療結束后第1 周皮下注射1.6 mg,2 次/周,連續(xù)治療至化療結束,化療期間不用藥。
1.4 觀察指標 (1)細胞免疫功能(T 細胞亞群CD3+、CD4+、CD8+):化療前、4 個化療周期結束后采集兩組空腹外周靜脈血,通過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提供)測定。(2)感染情況:統(tǒng)計化療期間兩組感染病例。(3)病死率:化療后隨訪6 個月,統(tǒng)計兩組病死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 CD3+、CD4+、CD8+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 CD3+、CD4+高于對照組,CD8+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 1 兩組 CD3+、CD4+、CD8+水平比較(%,)
表 1 兩組 CD3+、CD4+、CD8+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CD3+ CD4+ CD8+治療前 對照組觀察組46 46 t P治療后 對照組觀察組46 46 t P 55.41±4.79 55.36±4.82 0.050 0.960 51.29±5.76*60.85±6.47*7.485 0.000 31.64±5.81 31.59±5.76 0.042 0.967 24.23±5.60*37.39±4.28*12.663 0.000 28.94±5.30 28.97±5.28 0.027 0.978 34.29±7.06*24.51±6.24*7.040 0.000
2.2 兩組感染率、病死率比較 觀察組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病死率低于對照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感染率、病死率比較[例(%)]
機體免疫功能參與肺癌發(fā)生發(fā)展,肺癌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現(xiàn)象,即T 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多由于癌細胞產(chǎn)生的免疫抑制因子所導致的T 淋巴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改變有關,且患者在接受化療等治療后會加重機體免疫功能損傷[5]。肺癌患者并發(fā)癥較多,其中以肺部感染較為常見,肺癌發(fā)病隱匿,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導致腺體增生、支氣管引流不暢,影響肺組織彈性,誘發(fā)肺部感染,且癌細胞將分泌多種免疫抑制因子,化療藥物細胞毒作用,改變T 淋巴細胞功能,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增加肺部感染發(fā)生風險,在化療基礎上輔以免疫調(diào)節(jié)劑治療,對于增強肺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防治感染、提高抗腫瘤效果具有重要意義[6~7]。
T 淋巴細胞亞群在腫瘤免疫監(jiān)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中CD3+、CD4+作為機體免疫系統(tǒng)中重要細胞亞群,前者可對免疫應答中T 細胞總量進行評估,后者作為輔助T 淋巴細胞,對腫瘤細胞具有殺傷、溶解作用;CD8+作為細胞毒效應細胞,水平過高將對機體造成損傷[8]。辛海榮等[9]研究指出,惡性腫瘤合并感染患者接受胸腺肽α1治療可發(fā)揮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減輕機體免疫抑制,緩解炎癥反應,提升機體抗感染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D3+、CD4+高于對照組,CD8+、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兩組病死率相近,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表明胸腺肽α1用于肺癌化療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改善免疫抑制狀態(tài),增強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預后良好。胸腺肽α1屬于多肽類物質(zhì),由28 個氨基酸組成,利于促進T 淋巴細胞、B 細胞分化,誘導T 淋巴細胞成熟,并增強其活性,對T 淋巴細胞亞群比例進行調(diào)整,誘導抑制因子、巨噬細胞、干擾素、白介素等淋巴因子產(chǎn)生,以達到改善免疫功能的效果[10]。此外,胸腺肽α1作為抗炎因子,可對T 細胞數(shù)量、活性進行調(diào)節(jié),刺激巨噬細胞、其他抗病毒淋巴因子產(chǎn)生,提升吞噬功能,利于清除病毒、細菌,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下調(diào)炎性細胞因子水平,緩解炎癥癥狀,減輕炎癥介質(zhì)損傷,利于輔助抗感染治療。綜上所述,肺癌化療患者接受胸腺肽α1免疫支持治療利于改善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