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葛曉雨 黃怡慧 陳行 趙凌云
摘要:2020年春季學期教育部做出“停課不停學”的呼吁與號召,全國大中小學紛紛轉戰(zhàn)網上課程,且“網課”因其特有優(yōu)勢將常態(tài)化,因此,發(fā)揮網上課程特色,保證教學質量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本項目通過調查高校網上課程的常用互動方式和效果,探討如何促進高校“網課”更高效地“動”起來。
關鍵詞:高校;網課;互動方式;效果
引言:2020年春季,全國各高校響應教育部做出的“停課不停學”號召,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活動。雖然在此之前,已經有高校嘗試在其教學體系中引入“網課”,許多學者也對“線上教學”改革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像2020年春季這樣大規(guī)模的純線上教學活動還是第一次實施,之前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對“線上+線下”混合課程模式的探究上。在幾個月純“線上教學”的實踐后,許多學者對純“線上教學”的模式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對策等都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1]通過查閱文獻并進行分析和總結,不難發(fā)現(xiàn),“網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確保課堂互動、課堂質量以及課堂效果上。[2]
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重點對2020年春季學期高校“網課”互動情況進行探究。具體探究了多所高?!熬W課”互動情況,包括常用互動平臺、主要互動方式以及互動活動效果,還重點分析了高?!熬W課”互動優(yōu)化途徑。通過分析總結“網課”互動情況以及各種互動方式存在的優(yōu)缺點,探討改進對策,希望能為今后的“網課”實踐提供經驗,以提高“網課”課堂互動的質量和效果。
二、高?!熬W課”互動情況
1.常用網絡互動平臺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為多所高校的在讀大學生,共收回119份有效問卷。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在網課學習中,高校師生主要使用的互動平臺有學習通、騰訊會議、QQ群和微信群,所占比例分別為85.71%、70.59%、77.31%;其次是釘釘和雨課堂,所占比例分別為34.45%、13.45%;此外,還有3.36%的問卷填寫者使用的平臺為U校園、騰訊課堂和Zoom等等。由此可知,2020年春季學期高校網課互動平臺形式豐富,種類多樣,其中使用學習通平臺的人數(shù)最多,其次是騰訊會議。
2.主要互動方式
網絡課程互動方式是網絡教學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參與度和教學效果。在網課期間,88.24%的老師采用課堂隨機點人的方式進行互動,還有68.07%的老師采用自愿回答加平時分的互動方式,這兩者所占比例最高;此外,33.61%的老師會有規(guī)律地點人進行回答,35.29%的老師采用課前準備,課上某一時間段進行互動的方式;最后,2.52%的網課中,大部分老師無互動,或者是與同學們簡單地交流體會。由此可見,2020年春季學期高校網課互動方式多為老師引導,學生跟隨老師進行互動,大部分主動與老師進行互動的學生會考慮到平時分等有利因素,只有極少部分老師與學生不進行互動。
另外,在網絡課程教學方式上,89.92%的教師采用直播授課,63.03%的教師通過錄播授課加教師答疑的方式,還有46.22%的教師發(fā)放教學資料由學生自學。
3.互動活動效果
(1)互動活動參與度
網絡課程學生參與度反映著學生對網絡教學的興趣和自我管理能力。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學生上網課期間課程互動狀態(tài)為一般活躍或者比較活躍,所占比例分別為54.62%和32.77%;有22.69%的學生甚至不活躍,幾乎不和老師互動;只有13.45%的學生很活躍,還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由此可知,很多學生被動地與老師進行互動,高校網課互動效果較差。
從調查結果來看,諸如內向或外向的性格因素、老師授課方式、上課內容枯燥與否、課堂有無互動是影響學生網課活躍度的主要因素,分別占比57.14%、55.46%、52.94%、44.54%。由此可見,高校網課如果想要“動”起來,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充分考慮這四個方面因素對學生網課活躍度的影響,增強網課互動效果。
(2)互動活動滿意度
互動活動是否符合學生特點,能否有效完成教學預設目標,學生能否從互動活動中學有所得,這些是衡量網絡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9.75%的學生能夠通過兩周的調整很快適應網課互動方式,22.69%的學生對網課一直很適應,只有7.56%的學生對網課很不適應,需要較長時間調整。另外,81.51%的學生對網課互動活動感到基本滿意,13.45%的學生對網課互動活動感到不滿意,還有少數(shù)5.04%的學生對網課互動活動感到很滿意。由此可見,2020年春季學期大部分高校學生對網課互動方式還是比較適應的,并對網課互動活動感到比較滿意,但也有少數(shù)學生不適應網課互動方式,學習效果強差人意。
(3)互動活動充分度
網課互動活動開展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對網絡設備和個體自我管理能力要求較高。相較于線下教學,57.17%的問卷填寫者認為網課互動對知識的掌握較差,32.77%的問卷填寫者認為與線下一樣,只有10.08%的問卷填寫者認為網課互動對知識的掌握更好。由此可見,高校網課互動活動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如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網課互動活動充分度遠遠不夠。
三、高?!熬W課”互動優(yōu)化途徑
在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防控疫情的形勢下,線上教學必然會面對諸多問題,既有教師突然轉移到線上虛擬課堂開展教學的現(xiàn)實困境,也有線上教學在組織、管理、工具選擇、師生互動諸方面問題。但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有效技術手段將師生互動在線上有效開展起來,不僅有利于線上教學的管理和組織,更增強了線上教學的吸引力和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師能夠充分利用網上優(yōu)質課程資源,嘗試直播授課,并有效結合互動教學平臺應用來開展線上教學是解決當前困境與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1.互動技術手段的選擇與整合
各高校組織教師學習了多種網絡授課方式,教師們也嘗試了QQ、釘釘、騰訊會議、雨課堂等網絡直播方式,迅速完成從“線下”到“線上”的教學轉變,使師生互動在線上有效開展起來。調查結果顯示,在給學生提供網課時,盡量采用直播或錄播的形式進行,同時采用一些專業(yè)的平臺如MOOC或較常用平臺如QQ、微信等,這樣更能增加學生的接受度。
對于線上教學平臺及備用平臺的選擇應把握好幾個原則:一是選擇規(guī)模大、信譽高、技術過硬、質量穩(wěn)定的平臺;二是選擇用戶口碑好(可查看各APP應用商城的評分及用戶評論),“不良記錄”少,“客怨”少的平臺;三是有強大客服能力,能夠提供線上線下實時服務,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第一時間給師生提供“急救”服務的平臺;四是最好選擇經過教育部審核并備案的教育APP應用平臺,這一點不僅涉及技術和服務問題,更重要的還有信息安全問題。
2.“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結合
一是師生需要完成好角色的轉換。雖然有些教師對于新媒體新技術還不熟悉、不了解,但對于廣大的大學生來說,移動互聯(lián)網和直播間是其平日里最熟悉的學習交往之地。師生需要完成好角色的轉換,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線上課堂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上來,而學生要轉換為通過互聯(lián)網和直播課堂更好地求學的網上學習者。同時,在線上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設計都基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課上的主導作用趨于弱化,而課后的作業(yè)、輔導、答疑、討論及反饋在整體教學過程中占了較大比重。在這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從而形成了一個新的學習共同體,每個人的學習經驗和體驗都是對學習共同體的貢獻。[4]從某種意義上說,線上教學,教師已經從一個知識傳播者變成了一個知識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觀察者。
二是教師授課前需準備充分。教師應積極學習并利用線上教學中新的技術手段來評估他們的教學實踐,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應提前準備好線上教學所需要的設備,并對設備進行檢測。測試不僅僅是測教學策略的應用和授課的流程,還要測試教學平臺是否穩(wěn)定,網絡環(huán)境是否優(yōu)質,還要測試自己的電腦配置是否能夠支持長時間的直播授課。要在正式開課前多“演習”幾次,最好先和自己的學生提前通過微信群或QQ群建立即時聯(lián)系,而后通知并組織全體學生進行至少一次的線上授課策略應用的全流程預演,從中發(fā)現(xiàn)潛藏的問題,在正式開課前加以糾正。同時,在授課前教師應告知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和教學計劃,從而使學生有所準備,提前預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是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有效結合起來。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多組織課堂互動,例如可以設置一些簡單的互動題型以判斷題和選擇題為主,來考核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已經理解、掌握。除了互動中采用的各種題型之外,也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互動方式,以調動學生線上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起到顯性互動、隱性管理的功能。以騰訊課堂為例,教師可以從所有進入課堂的學生中抽取一人或幾人來“舉手”并“連麥”回答老師的提問;同時,教師講的精彩之處,學生可以點贊或“獻花”。教師可以采取一定的互動獎勵機制,例如加平時分等,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5]為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發(fā)布某個與學習相關的話題或課題,由各個小組分別線上陳述或展示,從而達到“生生”有效互動。
3.互動活動的效果評測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采用直播加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是最受大學生歡迎和喜愛的,也是目前線上教學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這種教學模式能大大提高學生上課學習的效率。當然,互動活動也存在不足之處。而從內部主觀因素來看,線上教學對學生的自控能力、學習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要求較高;長時間的線上教學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也容易使學生注意力分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為減少以上因素的干擾,教師在線上授課時長上要掌握適度原則,同時盡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多一些“師生”互動。
四、結語
網絡課程的提供不僅僅是線下課程的遠程實現(xiàn),而是針對于跨領域跨空間多用戶交互等眾多線下課程無法實現(xiàn)的教學優(yōu)勢,如何完善發(fā)展這一教學模式存在著重大意義。本次研究通過調查問卷和對相關文獻內容發(fā)現(xiàn),在2020年春季學期高?!熬W課”互動上,大部分老師都會主動去和學生進行互動來了解學生上課情況,但是很多學生都是被動的與老師進行互動,因此在互動效果上較差。而影響互動效果包含多種原因,其中學生性格、老師授課方式,上課內容枯燥與否等都是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在之后發(fā)展的網課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提升自身“動”力,同時本次研究重點分析了高?!熬W課”互動優(yōu)化的三個途徑來提網絡教學互動質量和效果。
然而,盡管已有的研究從多方面探討了在2020年春季學期網課互動情況,但總體來講,隨著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以后的線上教學上可能和2020年春季學期不盡相同,而今后5G智能時代的到來很可能極大程度推動網課教學質量,新技術如虛擬現(xiàn)實和混合現(xiàn)實技術都將成為未來網課遠程結合線下的互動新方向,后續(xù)研究主體也需要針對具體情況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陳功,黃華興,孟殿懷.南京市5所高校大學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網課學習情況抽樣調查與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0,35(09)
[2]任曉敏,辛瑞萍,陳岱云.疫情時期高校網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J大學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20(11)
[3]鄔大光,李文.我國高校大規(guī)模線上教學的階段性特征——基于對學生、教師、教務人員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7)
[4]沈震.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線上教學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3)
[5]周晨濤,周春暉,戴天航.新型交流反饋網課平臺的探索[J].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1(01):91-92.
湖北經濟學院
項目:湖北經濟學院校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X2020116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