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立國
【摘要】幼兒園教育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何更好地推動幼兒教育的發(fā)展,建立真正適用于幼兒教育的幼兒園教育模式,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研究和討論。蒙氏混齡教育的研究理念認為幼兒在混齡的環(huán)境下成長,更容易形成與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進行交往的能力,從而更有利于幼兒社會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指南背景;幼兒園;蒙氏混齡教育;實施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7-0165-02
蒙氏混齡教育的教育理念,即將不同年齡的幼兒進行統一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不同年齡的幼兒對于同一事物的認知必然存在不同的理解,認知風暴的交互,更有利于他們進行不同思維的強勢碰撞。對年齡較大的幼兒來說,較小的幼兒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較為脆弱,更容易激起他們的保護欲望,培養(yǎng)其責任意識,照顧別人的意識。有利于促進雙方的情感的交流,對于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成長都有重要作用。
一、我國幼兒園現狀以及實施蒙氏混齡教育的難點
(一)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
我國幼兒園教育對兒童的上學時間進行了嚴格的劃分,3~6周歲的兒童獲得進入幼兒園的資格,以3歲進入幼兒園為例,伴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會對兒童進行班級的提升,基本的教育模式是3~4歲的兒童為小班,4歲時到中班,5歲時升到大班。在這三年的時間里,大部分兒童不會被進行重新分班,所接觸的人和事物會一直伴隨他們,直到幼兒園畢業(yè)。在這期間,兒童大都不會認識其他類型和年齡段的兒童,這樣的教育模式在當今中國社會的教育中方便了學校對于兒童的統一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國式家長對于子女教育習慣。
(二)實現蒙氏混齡教育的難點
首先,在上一段中我們分析了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是按照年齡來進行分段式教育的,這樣的教育方式跟中國現在的國情有重要聯系。蒙氏混齡教育于1907年在羅馬最先開展,該教育模式使那些“普通的、貧寒的”的兒童完成了有效地心智發(fā)展。這一教育模式的產生與當時的社會階級明顯、貧富差距嚴重的社會現狀密不可分。而如今,中國正處在平等自由的開放環(huán)境下,因此,蒙氏混齡教育在中國的拓展,有較大的難度。打破年齡分層,是兒童面對不同年齡的人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的第一步。這一階段的兒童,通過不同年齡段的人參與到其生活中,有利于其思維視野的開放。但由于我國當前的教育狀況是以學生的教育成績作為教育的目標和形式,教育過程具有單一的目的性,與國外教育模式存在差別,對于學生的教育主要是進行知識能力建設。蒙氏混齡教育所應用的教育形式與當前我國教育形式和方向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且目前該模式在中國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模式,未得到廣大學生家長的認可,這一現象導致蒙氏混齡教育短時間內想要進行完全的推廣存在一定困難。
蒙氏混齡教育的觀點是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放在一起進行成長,更利于大孩子關愛和幫助等能力的發(fā)展,有利于兒童角色的動態(tài)轉化。但遺憾的是,當前的中國式父母雖然處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但是對于兒童的發(fā)展,他們更重視學生的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心理和社交能力的發(fā)展不夠重視。蒙氏混齡教育模式將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放在同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與當前中國家長的教育理念缺乏完全統一性,且當前蒙氏混齡教育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的推廣,大部分家長未能直接地認識到蒙氏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進而造成部分家長對于蒙氏混齡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
最后,從當前中國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來說,由于中國兒童更習慣于與同輩群體的相處,導致兒童自身難以直接參與到混齡式教育環(huán)境中;此外,兒童家長由于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其沒能充分認識混齡對兒童人格發(fā)展、認知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成為蒙氏混齡教育在中國幼兒園發(fā)展的難點。
二、指南背景下幼兒園蒙氏混齡教育的實施的方式方法
(一)深入研究,實踐中國式蒙氏混齡教育
自蒙氏混齡教育出現以來,在國外受到不同程度的好評和應用,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較大,對于教育的理解和認知區(qū)別較大,蒙氏混齡教育想要完全在中國落地生根必然還有較長的路程要走。目前的中國教育只是立足于科學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教育,對于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還存在較大問題。要想使家長、教師、學生自己接受新的教學模式的發(fā)展,必須要進行相應的變化,使其與我國國情相符合,將其好的方面進行引進。這一過程需要實施者充分了解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我國家長對于該模式的看法、教師對于該模式的應用難度等。
(二)加強宣傳,改變家長教育觀念
中國社會有一個直觀的現狀,人們對于名氣大的東西的接受度更高。蒙氏混齡教育雖然在國外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但在中國教育界的局面還未完全打開,想要打開蒙氏混齡教育在中國幼兒園教育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家長熟知蒙氏混齡教育。為了達到這一效果,社會應該擴大對蒙氏混齡教育的宣傳力度,讓家長了解到這一模式對學生的教育意義。當前,在中國部分地區(qū)已經展開了蒙氏混齡教育的運用。
(三)創(chuàng)設蒙氏混齡教育的環(huán)境
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能夠有效推動教育的發(fā)展,首先,在我國教育建設過程中,受傳統教育形式的影響,我國的教育場所的建筑物較為單調,為了適應蒙氏教育形式我們要改變當前我國幼兒園在建設過程中所呈現的嚴肅的、單一的、缺乏活力的建筑風格,將其改造成符合孩子審美的形態(tài),例如制作成小動物的形狀、增添豐富的色彩。在教育開始的階段,大孩子和小孩子之間由于學習能力、年齡差異等情況,或許會出現不自覺分層的狀態(tài),這時教師需要積極打破這一狀態(tài),主動引導能力強的大孩子對小孩子進行幫扶,推動共同學習的氛圍,達到和諧共處,相互進步的目的。
(四)蒙氏教育本土化
蒙氏教育在中國很多地方已經實現有序的展開,幼兒園中混齡教育讓兒童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但由于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分級式教育,同輩學生群體被劃分在同一教育階段,接受同等教育內容。同時,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是為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小學教育中所進行的基礎教育,因此,幼兒園教育模式必須與小學教育形式相承接。由于我國當前的小學教育主要是以年齡和年級為基礎的,因此,幼兒園教育如果采用全面的蒙氏教育將會使我國幼兒在進入小學時產生心里建設偏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幼兒園在進行蒙氏教育的過程一定要進行本土化改造,例如,將蒙氏教育與中國幼兒園現狀相結合,具體內容為:首先,幼兒園必須充分了解這兩種教育的區(qū)別,清晰這兩種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次,將課程進行合理的安排,例如語言文字課程時對各層級的兒童進行分齡式幼兒園教育,手工活動等課程采用蒙氏教育的教育理念。
三、結語
蒙氏混齡教育通過混齡的方式幫助兒童進行全方位的發(fā)展,目前在國外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但與我國兒童教育發(fā)展現狀存在差異。蒙氏教育理念要想使其在我國幼兒園教育中被完全認可,還需要教育部門不斷總結經驗,根據我國教育現狀進行本土化道路的探索,使其更好地適應于我國當前的兒童教育現狀。
(責編 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