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 曉
(吉首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湖南 湘西 416000)
曹秀美是人盡皆知的亞洲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的音色極具特色,表演具有高度的親和力,使得她演唱的每一首作品都給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并獲得來自世界觀眾的高度贊嘆。她就像是為歌而生,在舞臺上永遠是熠熠生輝的形象,她刻苦學習的精神和對不同作品的精彩演繹帶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驚喜。
曹秀美(Jo Sumi),朝鮮族,1962年出生在韓國漢城,畢業(yè)于羅馬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母親自小就非常重視對她的培養(yǎng),4歲開始學習鋼琴,慢慢地愛上了音樂,培養(yǎng)出了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11歲時立志要唱歌,并向自己的偶像卡拉斯看齊。1983年赴羅馬的圣塞西莉亞音樂學院學習,在校期間,得到他的老師貝爾貢齊(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的賞識,貝爾貢齊老師把曹秀美的歌唱基礎打的非常扎實,我們可以從她清晰的吐字咬字和純正的歌唱風格方面體會的到。曹秀美學習非??炭嗾J真,她的嗓音特別,高音不屬于纖細柔軟型,中聲區(qū)爆發(fā)力很強,因此,可以演唱一些很特別的角色。大學期間開始成就了她的歌唱演藝生涯,第一次擔任歌劇角色是在漢城歌劇院演唱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1985年,大學畢業(yè)的曹秀美獲得在意大利賽爾斯特歌劇院首次登臺的機會,并且擔任《弄臣》中的吉爾達一角大獲成功,受到了當時的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贊賞和關注,贊頌她是“來自天堂的聲音”。從此,曹秀美開始不斷地展露出她在歌唱領域的優(yōu)勢。
1988年可以說是曹秀美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年,她獲得指揮大師卡拉揚的賞識,并受邀在威爾第歌劇《假面舞會》中演唱奧斯卡這一角色,正是這一調皮可愛又招人喜愛的侍童角色使得初生牛犢的曹秀美一炮而紅。從此,曹秀美成為了歌唱演藝界被關注的焦點,從這以后也獲得了與諸多世界著名指揮家合作的機會,在世界各大歌劇院先后演唱了莫扎特《魔笛》(The Magic Flute)中的夜后(Queen of the Night)、施特勞斯的《Ariadne auf Naxos》中的Zerbinetta、羅西尼的《Il turco in Italia》中的Fiorilla、以及《La Sonnambula》中的Amina等眾多重要的花腔女高音唱角,受到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曹秀美的發(fā)展道路很寬,充分展現出了東方歌唱家極強的適應性,歌唱表演不光局限于意大利歌劇,對于法國、德國歌劇也輕車熟路。他與Elektra合作的首張唱片都是意大利歌劇中的經典作品,充分顯示出了她對意大利歌劇的熟捻。她發(fā)行的《曹秀美演唱的莫扎特》成為當年歌壇熱賣的唱片之一。1998年,曹秀美錄制的歌劇《斗牛士》完全使人們顛覆了對她嬌弱形象的看法,此后,她的演繹道路更為廣闊。
后來的許多年,曹秀美不斷地到世界各地參加各種演出、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與不同國家的指揮家和合唱團合作演唱各種不同的著名歌劇、出版專輯等。如:2001年,曹秀美推出了大賣的專輯《祈禱》、她與詹姆斯·孔龍指揮科隆愛樂樂團和合唱團合作,演唱了福雷、拉威爾、莫扎特、古諾、伯恩斯坦、唐尼采蒂等人創(chuàng)作的歌曲;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和平藝術家”的稱號同時獲得普契尼獎;2004年,在悉尼、布里斯本、堪培拉達伯斯、墨爾本進行巡演;2008年10月,與中國指揮家李心草及中國愛樂樂團合作,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閉幕音樂會;是首位在香港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2010年5月參加中國愛樂樂團建團十周年慶典音樂會;2013年參加上海夏季音樂節(jié)演出;2014年2月,與指揮家樸正鎬,香港管弦樂團合作在香港舉辦音樂會;2016年與古典吉他演奏者佩佩·羅梅羅合作,參加中國國家大劇院5月音樂節(jié)演出等等。在喜歡曹秀美的觀眾心里,她就是亞洲夜鶯,她就是為歌唱而生。
通過上述可知,曹秀美演唱的歌劇及藝術歌曲的選擇面非常廣泛,涉及多個國家和不同作曲家的經典之作。下面文章以喬爾達尼的《我親愛的》為例對曹秀美的歌唱藝術進行文本分析。
《我親愛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喬爾達尼創(chuàng)作于十八世紀中下葉的一首藝術歌曲,他一生寫過不少的歌劇、教堂音樂、清唱劇、器樂曲等,但留存下來的甚少,只有歌曲《我親愛的》一直流傳至今,該歌曲適合各個聲部演唱,也是各個專業(yè)院校聲樂學生的常唱曲目。
該作品的歌詞由當時的詩歌改編,詩歌與音樂相互交融、相互詮釋,讓聽眾感受雙重的藝術美感。旋律柔美流暢、委婉感人,節(jié)奏平穩(wěn),全曲詮釋了女性溫文爾雅的性格。當時歐洲處于巨大變革前夕,資本主義在進一步發(fā)展,啟蒙運動對音樂家思想的影響,體現了作曲家對當時的生活認識和態(tài)度。因此,同期的聲樂作品在風格和寫法上都帶有明顯的歌劇詠嘆調的韻味,所以歌曲《我親愛的》也被稱為小詠嘆調。
1.裝飾音
歌曲的原調是bE大調,曹秀美演唱的《我親愛的》是F大調,在原調的基礎上整整升高了大二度,音域也發(fā)生了變化,為d1___f2,除了移調外還進行了演唱加花,如:在A段結束處的歌詞中:“如沒有你,我心中憂郁”部分,曹秀美在結尾處用了顫音,這也是她最擅長進行的裝飾性加花,這一顫音的使用使歌曲的憂郁和主人公內心的無奈栩栩如生,仿佛表達內心的顫抖和哀求。
2.氣息
在句子的處理上,曹秀美充分地展現了她歌唱呼吸的技術性,從側面也反應出她扎實的歌唱功底為她的歌唱藝術增添色彩。原本用兩句演唱的樂句,她用一句完成。如作品中有多處換氣的地方她都無需換氣,這樣也增強了句與句之間的連貫性,也更好地塑造了歌曲的意境,表現出曹秀美對藝術歌曲的演繹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3.情感
在B部分的歌詞“請別對我無情無義“中,曹秀美在最高音處做了全新的處理,同時在某些音上適當延長音的時值,使高潮結尾處推向更高潮,這樣處理也充分說明了她聲樂演唱基本功的扎實,超長穩(wěn)定的氣息和歌唱情感處理上的獨妙之處。
第三部分是重復A段,在歌詞“如沒有你,我心中憂郁”中在原有的音高上向上提高了四度,在全曲的結束處又進行了微妙的處理,這與原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主人公內心對愛人的哭訴,一再請求對方相信自己。
《我親愛的》是意大利古典歌曲,音域不寬,難度不大,但是要把它演繹得美麗動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的人認為對于這種巴洛克晚期的作品要唱的循規(guī)蹈矩,因為它并沒有完全脫離宗教的影響,不能唱的太過花俏,網絡上各個聲部的演唱版本都有,大部分都是按照譜面來演繹,較忠于原作。曹秀美的演唱比獨特,連貫的氣息,清晰的咬字吐字,強弱對比,流暢舒展的曲風,牢牢抓住了聽眾的心,唱出了女性的柔美,把該作品演繹的惟妙惟肖。
風格是事物的內在精神和它的外貌特征相統(tǒng)一的體現。風格就是思想,是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所表現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風格應是文辭的內容、體裁、表達時的語言、腔別、伴奏樂器和獨特的演唱方法以及與之相適應協(xié)調的表情動態(tài)、身段舞蹈的總和?!雹?/p>
1.弱聲
弱聲并不是表示沒有聲音,而是需要有極強的氣息支撐,并保持流暢的氣息貫通。在聽賞曹秀美的演唱時可以發(fā)現她比較擅長用超強的氣息支撐弱位來演繹歌曲,這正是美聲唱法所注重的一個非常有深度的演唱技巧,要求所有的音能強也能弱,在弱音轉強或者強音轉弱時都能很圓滑無痕跡。
2.裝飾音
在長音時擅長進行裝飾性的加花和加顫音來體現自己的特色,而且處理的很柔美自然,具有超強的感染力和帶有很強的金屬感。另外,通過視頻資料可以看到曹秀美在演唱歌曲時無論肢體語言多豐富,她的胸腔永遠是保持穩(wěn)定的,雙肩也處于放松狀態(tài),呈現給觀眾的是通透靈巧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令人沉醉。
1.自然歌唱
曹秀美歌唱自然、舒展、輕松、音量不算大但是散發(fā)出很高的音樂感召力,極為迷人。涉及的曲目選擇面非常廣泛,其中大多數為意大利各個時期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在演唱中很重視歌詞句法的完整性,非常講究用聲,飾演的角色栩栩如生、聲情交融。這些與她的自然歌唱是分不開的,如:自然的呼吸系統(tǒng)與咬字系統(tǒng)相結合、自然的共鳴腔體的調節(jié)與藝術處理相結合,使之聲情并茂。
2.不斷積累
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加強個人的學習能力,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雅大方自然的舞臺形象。超高的舞臺親和力和優(yōu)雅的舞臺氣質形象是曹秀美成功的關鍵因素,這與她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及審美情趣是分不開的。我們在學習中要不斷積累各種知識,深刻理解劇中人物形象并詮釋劇中角色,鍛煉自己的舞臺氣質形象,使作品的演繹更加出彩和得心應手。
曹秀美演唱過的藝術歌曲數量非常多,不同風格、不同國家、不同作曲家的都有涉及,并贏得了人們的贊嘆。與歌劇相比之下,曹秀美演唱藝術歌曲時更加注重作品的細膩性,較注重半音、輕聲、高音弱唱的表現手法、高超的氣息控制力等全面的歌唱素養(yǎng)。在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中有自己獨到的韻味,對于不同大小的藝術歌曲都能用聲精致,情真意切地表現作品的意境,極高地展現了她的藝術修養(yǎng)。她的歌唱藝術對于聲樂演唱研究均有理論與實際意義。
注釋:
①傅雪漪.戲曲傳統(tǒng)聲樂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