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張浩,葉貴生,周長征*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傷科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種原因引發(fā)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因而壓迫刺激神經(jīng)根或硬膜囊,導致腰腿痛癥狀[1-2]?,F(xiàn)代人久坐、負重、受寒等不良習慣及生活方式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說,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腰痛”范疇,多由腎虛所致,具有本虛標實的特征。本文選用桃仁杜仲湯治療腎虛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傷科門診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腎虛血瘀型)患者,共計82例,其中男47例,女3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齡22~65歲,平均(45.49±11.62)歲,病程1周至12個月,平均(3.10±3.35)個月。對照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4~67歲,平均(46.54±11.47)歲,病程15天至14個月,平均(3.23±3.45)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病程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胡有谷教授等主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3]制訂:①有腰部慢性勞損病史;②腰腿痛并伴有坐骨神經(jīng)痛;③腰椎側(cè)凸畸形,腰椎活動明顯受限,且同時伴有棘突間及椎旁壓痛,且疼痛放射至下肢;④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股神經(jīng)牽拉試驗陽性;⑤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格檢查示跟腱反射、膝反射等異常,下肢皮膚感覺異常,踇趾背伸或跖屈力減弱;⑥X線檢查示椎間隙狹窄或骨質(zhì)增生等,腰椎側(cè)凸畸形,生理性前凸變淺或消失,并且排除其他疾病。同時核磁共振、CT等影像學檢查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表現(xiàn)。
中醫(yī)證候診斷參照《中醫(yī)診斷學》[4],主要表現(xiàn)為腰腿部酸軟脹痛、隱痛不適,腰膝酸軟無力,勞甚則劇,臥則減輕等。偏于腎陽虧虛者則出現(xiàn)腰部冷痛,手足失溫,面色白或黧黑,大便溏稀,小便清長,陽痿早泄,宮寒不孕,舌淡紅,苔薄白,脈沉細、軟弱無力。偏于腎陰虛者則腰部酸痛、眩暈、耳鳴、口干、咽燥,男子出現(xiàn)陽強易舉,女子則經(jīng)少、經(jīng)閉,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20~68歲;③發(fā)病前未接受相關治療;④患者能夠自主配合相關治療,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以及診斷標準;②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③患者存在其他慢性疾病,或有長期服藥史;④排除其他腰背部相關疾病或診斷不明的腰背部疼痛。
對照組患者給予藤黃健骨片(湖南方盛制藥公司,0.5 g/片,生產(chǎn)批號:131224),口服,4片/次,3次/天,4周為1個療程。藤黃健骨片是由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名老中醫(yī)劉伯齡教授的經(jīng)驗方制備而成,主要成分為熟地黃、萊菔子、肉蓯蓉、雞血藤、骨碎補、鹿銜草、淫羊藿等,具有補腎活血止痛的功效,臨床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增生性關節(jié)炎、頸椎病、大骨病等的治療[5-6]。
觀察組患者服用桃仁杜仲湯,藥物組成:赤芍9 g、桃仁9 g、川續(xù)斷9 g、紅花9 g、炒杜仲15 g、小茴香9 g、延胡索9 g、木瓜9 g、甘草6 g、補骨脂9 g、羌活9 g。偏于腎陽虛者加用肉桂9 g、熟附子5 g,偏腎陰虛者加用槲寄生12 g、熟地黃9 g、女貞子9 g。服用方法:每日1劑,煎煮好后分裝2袋,每袋200 mL,早晚各溫服1袋,4周為1個療程(以上袋裝中藥湯劑均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藥劑科提供)。
1.6.1 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7]畫出一條長約10 cm左右的線段,在線段的兩端分別標上0和10。0的一端表示無痛,10的一端表示最明顯的疼痛?;颊吒鶕?jù)實際情況在線段上標出表示自己疼痛的位置,由工作人員統(tǒng)計分值。
1.6.2 腰背部功能評分 選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量表(SC-ODI)[8]評價,由10個問題組成,每個問題有6個選項,分別計0~5分,總分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
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體征良好,腰腿部疼痛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或基本消失,腰腿部疼痛基本消失;有效:腰腿部疼痛癥狀較前緩解;無效:患者自覺全身癥狀及體征與之前無明顯變化,甚至有反復或加重。
兩組患者治療前SC-ODI、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4周后SC-ODI、VA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評分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及4周后SC-ODI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及4周后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突出節(jié)段大都位于腰4、5椎間盤和腰5、骶1椎間盤,約占腰椎間盤突出所有類型的95%左右[10]。該病病位在腰部,病臟在腎臟。腰是腎臟之外侯,倘若腎氣虧虛,腎精損耗,腰部的經(jīng)脈就會失于溫煦濡養(yǎng),從而導致疼痛[11]。中醫(yī)古籍中記載了很多導致腰痛的因素,但古人認為其病位在腎,腎虛為腰痛之本,因此治療以補腎為本,配合活血化瘀等法。西醫(yī)治療以消炎鎮(zhèn)痛為主,如局部封閉療法、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物等,長期應用副作用極大。中醫(yī)療效持久,安全性更高。
桃仁杜仲湯出自《千家妙方》,具有補腎強腰、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腰部損傷、傷及腎氣之癥。方中桃仁與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羌活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止痛;赤芍化瘀止痛;木瓜舒筋活絡;川斷、炒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健骨;小茴香行氣散寒止痛;補骨脂溫腎助陽。周長征教授在此基礎上加用延胡索以減輕疼痛癥狀,同時加用甘草調(diào)和諸藥。方中諸藥并舉,共奏補腎止痛之功效。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桃仁杜仲湯治療腎虛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但本實驗的不足之處在于缺乏對患者的隨訪,桃仁杜仲湯對腰痛的遠期治療效果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