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權
太陽從冬眠中睜開眼睛,打了一個哈欠,大地就蘇醒過來。
今日立春,一個季節(jié)就要從這一天出發(fā),啟動一趟綠色的旅行。
立春,像一首朦朧詩。需要讀者平心靜氣,認真地咀嚼,細細地品讀。只要把目光略作停留,你就能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一個冬季都熟視無睹的冬景在慢慢地消融。
南淝河畔的柳枝萌芽了,枝條在風中羞澀地擺動,仿佛情竇初開的少女;田疇間過火的土地上,焦黑的土壤表面,悄然拱出了調皮的嫩綠的草尖;廣場和開闊地上,性急的孩童已經(jīng)牽著紙鳶躍躍欲試了;在環(huán)城公園和逍遙津公園的叢林間,起伏翻飛的鳥雀日漸增多,知名的灰喜鵲、八哥、山雀,不太為人知的烏鶇、椋鳥、戴勝,似乎得到了命令般,它們呼朋引伴,用或婉轉或嘹亮的鳴唱,傳遞著一個季節(jié)的喜訊。
遠方的故鄉(xiāng),被如紗似霧般的記憶溫柔地隔開,依稀隔著一個輪回的距離。拂面的風不再從北面來,而是從南方來,帶著故土的芬芳,似乎還有田野清晨淡淡的氤氳水汽,縹緲在城市一天的喧囂之前,然后如夢一樣地散開,簡直像極了兒時那一場淺睡的夢。那個夢里應是有悠遠的牧童的笛聲的,而當你駐足凝神聽去,卻又恍惚,似是海市蜃樓、瑤池仙境,叫人縈繞著欲罷不能的鄉(xiāng)思。
一個節(jié)氣,就像歷史上很多東西一樣,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興衰。倘若回放千百年前的立春,是什么景象呢?“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薄爸駬硐獦螓溕w坡,土牛行處亦笙歌?!睆奶迫藦埦琵g和宋人范成大的詩句中,我們可以對千年前的民俗窺見一斑。
作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的立春,在古代,無論帝王公卿,還是黎民百姓,都是異常重視的?!稘h書·禮儀志》對此有著非常翔實的記載。在我的家鄉(xiāng),舊時就有在立春之日,用紙彩繪,扎成耕牛狀,謂之“春?!?鄉(xiāng)親農人使用柳條編成的鞭子,輕輕鞭打春牛,名之曰“打春”。記憶中,我的奶奶一直都是把“立春”稱之為“打春”的,這應該就是我們民族古老文化風俗的一種孑余吧。那些視土地和春天為親人的農人們用這種儀式祈禱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品嘗著這季節(jié)的香醇,播撒和守望又一年的情愫。
在當今社會,蘊含商機的節(jié)日才會受到人們的追捧,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等洋節(jié)因而大行其道。像立春這樣與天地、農事相關的節(jié)氣,城里的人感興趣的卻不會太多。早年,有“鬼才”之稱的導演顧長衛(wèi)曾經(jīng)拍攝過一部反映平凡的小人物執(zhí)著追求的影片。故事的主人公王彩玲,雖卑微,歷經(jīng)坎坷,但仍然充滿希望。顧長衛(wèi)為這部電影取名《立春》,實是意味深長,可謂點睛之筆。
而現(xiàn)在,立春,我和所有人一樣,期待著你,我們的春天。你是孕育在柳梢尖婉約的詩嗎?你是熟睡在桃花蕊里纏綿的夢嗎?但你又分明是演奏著一曲恢弘的交響樂——風聲漸遠,衣帶漸寬。
此刻,望望頭上蔚藍高遠的天空,陽光一如母親溫暖的手,內心不自覺地就春潮涌動。于是乎,有了一種沖動,想吟誦一首詩,想寫下一行文字,想引吭高歌一曲,甚至想對著那剛剛蘇醒的田野大聲呼喊。
翻開日歷,一個紅色喜人的數(shù)字底下——“立春”兩個字,如筍峭立。窗外,林間一聲悠長的雀鳴。
春天,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