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秋
黑龍江省第三醫(yī)院,黑龍江 北安 164000
乳腺癌是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女性在當前社會壓力的增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有效的進行乳腺癌治療已經成為當前廣受矚目的課題之一[1]。乳腺癌手術是當前治療該病的首選措施,但是在手術后,患者會面臨形體上的變化,對其之后的很多生活方面產生影響,并損害患者的心理健康[2]。因此,本次研究即分析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對患者采取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78例乳腺癌手術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隨機抽簽法均分兩組,各39例。其中參照組患者年齡在36-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37±17.63)歲。研究組患者年齡在37-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4±17.4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等基本資料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護理措施,在手術前后對患者進行探訪,明確治療措施,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等。研究組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2.1術前護理 在開展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探訪,向患者介紹手術操作的過程及注意事項,強調手術治療的重要意義,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開導和安撫。同時向患者介紹本次手術的醫(yī)護團隊,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并向患者發(fā)放自制的術前須知卡片,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簡述手術過程,提示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如何更好的進行術前準備等。
1.2.2術中護理 在手術過程中,要將需用器械準備完善,按照醫(yī)生的實際需求進行調試,確保運行正常,同時加強對患者術中體征的監(jiān)測,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yī)生反饋。另外,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做好體溫保護和隱私保護,除手術必須暴露的部位意外,盡量減少其余位置的裸露,配合醫(yī)生盡快完成手術操作。整個手術過程需嚴格落實無菌化操作,避免患者出現術中感染等情況。
1.2.3術后護理 在手術結束后觀察患者體征,麻醉效果消退后告知患者手術成功,和病房護理人員做好交接,清晰準確的對術后風險、護理重點等問題進行強調。在手術結束的第二天,手術室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回訪,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給予科學的訓練計劃建議,點明在進行上肢訓練的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等[3]。在此階段,患者由于乳房部位的缺失,會存在較為嚴重的自卑、消沉、抑郁等情緒,嚴重的甚至對自我產生懷疑,對生活產生恐懼等,此時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思維引導,強調生命和健康對我們的重要意義[4],反復暗示患者手術已經成功,只要后期積極的配合治療和護理,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就能夠盡快恢復,如果擔心之后的美觀問題,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佩戴義乳或乳房重建等。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和滿意度進行對比。
判別標準:使用心理狀態(tài)評分表對患者護理后情緒進行評估,分數越高心理越健康。
使用護理評價表對患者意見進行調查,給予滿意評價的患者所占比例為滿意度。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資料使用SPSS19.0軟件統(tǒng)計處理,卡方檢驗中等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t檢驗中計量資料以均數±平方差表示,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時(P<0.05)。
2.1對比兩組術后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 研究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為(68.79±6.25),參照組評分為(63.32±5.46)。在心理狀態(tài)評分方面,研究組評分更高,對比差異顯著(t=4.116,P=0.000)。
2.2對比兩組術后的滿意度 研究組術后共37例患者給出滿意評價,滿意度94.87%,參照組30例,滿意度76.92%。在滿意度方面研究組更高,對比差異顯著(X2=5.186,P=0.023)。
優(yōu)質護理是傳統(tǒng)護理的完善和發(fā)展[5],在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通過術前加強探訪和健康教育、術中加強和醫(yī)師的配合、做好保溫保密等工作、術后加強回訪[6-8],增加對患者的關懷及康復鍛煉建議等措施,讓患者手術的安全感和有效性得到增強,同時提高患者的積極情緒,促進患者的恢復[9-11]。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心理狀態(tài)評分及滿意度的對比上,研究組均較參照組高,結果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在乳腺癌手術室護理中,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能夠讓患者的眾多消極情緒得到緩解,同時讓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工作更加滿意,提高其在面對治療時的主動性,加強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