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馨銳 馮文雅
[關鍵詞]面部刮痧;黃褐斑;聯(lián)合治療;色素沉著
黃褐斑的臨床表現(xiàn)為顏面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沉著斑,斑片形狀大小不一,往往多對稱分布。顴骨的突出部位及眉弓、眼周、鼻部等為皮損的好發(fā)部位,皮損處無炎癥、鱗屑及主觀癥狀,病程長,夏重冬輕。皮損顏色深淺隨日曬因素、內分泌變化、休息及精神情緒因素而有所改變[1]。
黃褐斑病因繁多,包括遺傳、藥物、內分泌及皮膚屏障破壞等,發(fā)病機制復雜,包括日光彈力纖維變性、基底膜帶破壞、血管增生、肥大細胞數(shù)量增加等,現(xiàn)階段治療后往往會伴隨炎癥性色素沉著、色素減退及高復發(fā)率等問題,這使得本病陷入易于診斷,難治療的境地。目前,西醫(yī)治療黃褐斑主要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黑素生成、對抗氧化及熱損傷效應等,多予以口服氨甲環(huán)酸片、維生素C和維生素E,外用氫醌、維甲酸、果酸及光電治療等,但因其療效不一、治療費用昂貴、操作技術要求高、治療過程中會帶來副作用及不適感,故造成接受度不高等情況。祖國醫(yī)學對于黃褐斑的治療擁有針灸、穴位埋線、耳穴及穴位貼敷等多種外治療法,但多存在療效慢、單用效果不佳,且部分為有創(chuàng)治療,故存在不適感及藥物接觸皮膚后可能帶來的過敏等不良反應。相比較而言,面部刮痧療法,在臨床中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現(xiàn)階段也較多運用于臨床治療黃褐斑[2]。
1 面部刮痧療法的作用機制
刮痧療法自“砭石”產(chǎn)生以來,與針灸、推拿等其他中醫(yī)外治法相輔相成轉化而來。明嵐提出[3],《五十二病方》提到,當嬰兒瘛疭時可用飯匕或湯匙進行捪法撫摩、擦拭相應部位,使該部位“有血如蠅羽”即可。刮痧早在2000年前就被運用于臨床治療當中。
1.1 面部刮痧療法的中醫(yī)理論作用機制:①在經(jīng)絡學說的指導下,運用刮痧板等工具,對身體局部進行較強刺激,使“痧氣”外出,以達到開合身體腠理,引導邪氣外出、通絡行氣、疏經(jīng)活血的治療目的[4]。而面部則與十四經(jīng)脈聯(lián)系緊密,手陽明大腸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及任督二脈,此八條經(jīng)脈直接循行予面部,其余六條相互表里及絡屬關系間接與面部相連;②臟腑學說: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協(xié)調,在病理上相互影響。《素問·皮部論》云:“凡十二經(jīng)絡脈者,皮之部也,故百病始生于皮毛”,面部皮膚完全暴露在外,往往起著抵御外邪的作用。因此,按照一定的手法,運用合適的工具,對面部皮膚進行規(guī)律的刺激,可以達到增強皮膚“衛(wèi)表”的能力,疏通經(jīng)絡、行氣活血,達到陰平陽秘。
1.2 面部刮痧療法的西醫(yī)作用機制:①面部刮痧療法刺激局部皮膚,使其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液微循環(huán)增快,增強血流灌注,促進細胞及組織新陳代謝[5];②刮痧療法可作為誘因降低白細胞炎癥反應,具有抗炎作用[6];③刮痧療法可升高直接膽紅素,減少自由基帶來的損害,且可以提高人體內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具有抗氧化的作用[7];④刮痧療法通過刺激皮膚感受器,將刺激信息傳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以此實現(xiàn)對機體的調控,此外,研究表明刮痧后可刺激周圍神經(jīng)釋放P物質,且對肥大細胞表達起下調作用,因此,具有神經(jīng)調節(jié)作用[8-9]。
2 面部刮痧療法在黃褐斑治療方面的臨床運用
2.1 面部刮痧療法為主:根據(jù)面部皮膚特質、經(jīng)絡循行及穴位分布的特點,對面部皮膚進行規(guī)律的刮痧手法刺激。張興蘋[10]將面部刮痧用以治療多種面部疾病時提到,面部刮痧強調不同手法運用的同時,力度上也應講究“刮則不強求出痧”,治愈患者7例,有效患者10例,無效患者3例,總有效率85%,此外還提出面部刮痧起輔助作用,與面膜結合會取得更佳療效。莫勵敏[11]單獨運用面部刮痧療法依據(jù)體質辨識,因人施用,療程結束后,痊愈4例、顯效26例、有效2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0.0%。選方開藥尚需辨證論治,如若能做到運用不同手法、側重于不同穴位、不同路線等方面,做到因人施治,相信療效將能事半功倍。姚慧芳[12]將黃褐斑分型而治,主要運用面部刮痧療法輔以口服中藥制劑、飲食調理等方式,刮痧治療各型黃褐斑患者。肝郁氣滯、脾虛痰瘀、腎虛水泛分別辨證選穴,施以不同手法,依據(jù)辨證分別口服加味逍遙丸、人參健脾丸及金匱腎氣丸。以上三型均需要著重刺激皮損部位陽性反應點。其中肝郁型痊愈者達95%,脾虛及腎虛治愈率80%,從疏肝、健脾、益腎入手,運用不同的手法辨證施治,取得了客觀療效。單用面部刮痧治療時需注意刮痧的手法技巧,以及結合患者病癥,因人施治,往往可以取得不俗療效。
2 . 2 面部刮痧療法聯(lián)合中藥方劑:“有諸內者,必行諸外”,疾病的外在變化與內在表現(xiàn)往往息息相關,歷代醫(yī)家在黃褐斑的治療當中,多從肝、脾、腎三臟角度出發(fā)。秦小怡[13]在治療黃褐斑時,運用中藥湯劑,配合面部刮痧療法。治療組采用面部刮痧療法,結合口服柴胡疏肝散加減益母草、三七等活血行氣藥物,同時外用絲白祛斑膏,總有效率為93.1%,對照組僅面部刮痧并外用絲白祛斑膏,總有效率58.6%。《血證論》云“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故諸抑郁皆可導致肝失條達,氣血郁結凝滯;郁而化火,灼傷陰津,血行艱澀,面肌失養(yǎng),則生斑。對于肝瘀血滯型,應當兼顧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內服、外用結合共收肝疏瘀化、美容消斑之效??拙S枝等[14]在臨床觀察中,運用全息穴位循經(jīng)刮痧法,依據(jù)三焦理論對應面部皮損及患者伴隨癥狀進行分型施治,視患者伴隨癥狀加服對癥中成藥物。療程結束后,完全治愈27例,好轉11例,有效率100%。刮痧結合中藥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項治療。鄧茜[15]內調外治黃褐斑時,治療組內服祛斑丸,配合面部刮痧;對照組單用面部刮痧。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6.2%和52.17%。中藥內調配合刮痧手法外治更能達到行氣消瘀化斑之功。張苗[16]在治療黃褐斑時,輔助以祛斑美白湯的同時,施以面部刮痧療法,依照面部由上而下的順序,采取不同力度、手法,配合口服祛斑美白湯,療程完成后基本治愈19例,顯效21例,好轉13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1.54%。黃褐斑本為由內而發(fā)的疾病,刮痧結合活血滋陰,養(yǎng)血增白之方,標本兼顧,療效顯著。董鳳[17]在黃褐斑的治療中采用面部刮痧治療為主,配合中藥及食療法,辨證論治予以口服藥物。療程完成后,3例達到臨床治愈,2例癥狀好轉。許斌[18]在治療黃褐斑時,以口服維E和維C治療對照組;治療組在其基礎上同時應用逍遙散加減,聯(lián)合中醫(yī)面部刮痧物理療法,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68.6%,86.1%。在逍遙散同調肝脾,兼顧氣血,疏養(yǎng)并施的同時配合面部刮痧治療,以達到緩解患者伴隨癥狀、活血祛斑的療效。黃褐斑皮損表現(xiàn)為標,臟腑功能失衡為本,故治療時內外兼顧,將取得更好效果。
2.3 面部刮痧療法聯(lián)合其他中醫(yī)療法:面部刮痧因其方便、效顯、價廉、簡單等優(yōu)點被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當中,除此之外,其他多種祖國醫(yī)學特色療法也可與面部刮痧聯(lián)用以取得更優(yōu)療效。張艷[19]運用獨特的“三部三線”經(jīng)絡刮痧法治療黃褐斑?!叭咳€法”依據(jù)人眼、鼻部為界限,將面部分為上、中、下三焦。上焦手法輕快、中焦手法可稍重、下焦手法輕重適中,三焦均需按照一定路線行手法治療,配合使用珍珠美白散面膜,同時治療組予口服維C,治療總有效率為92.1%。對照組予口服維C,總有效率為52.9%;依據(jù)三焦理論,運用三部三線法,操作時注重對力度、時間、線路方向的把握,同時配合疏肝健脾、潤膚美白中藥面膜取得顯著療效??登蒣20]治療脾虛型黃褐斑,采用面部刮痧輔以針刺穴位配合口服中藥予治療組患者。對照組采用針灸、中藥內服外用治療,最終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5%及81%。脾失健運則無法運化水谷濡養(yǎng)全身并上榮于面,久而生斑;脾為太陰濕土,喜燥惡濕,無論外感內傷,若使得陰寒內盛,水濕不運,聚為痰飲,依據(jù)患者體質等因素,若壅遏氣血,可發(fā)為斑;郁而化生濕熱,熏蒸面部肌膚腠理,亦可化斑,故治斑需健脾運脾。綜合運用多種療法兼顧人體內部癥狀及外在表現(xiàn)、做到點面結合治療黃褐斑,比單用某一種治療,療效更顯,但選用哪幾種治療結合,如何結合,怎樣結合才能取得更佳療效,還需要進一步觀察、探索。鄧瀾[21]治療黃褐斑,治療組施以面部刮痧療法輔以辨證選穴行穴位注射治療,注射藥物選用復方當歸注射液;對照組予口服維C、維E,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0.0%和67.5%。用復方當歸注射液行穴位注射配合面部刮痧,以達到調和氣血、化瘀消斑的治療目的。潘瑜[22]在治療氣滯血瘀型黃褐斑時,以穴位敷貼輔以刮痧療法予治療組,對照組則口服維C及維E。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86.67%和63.33%。穴位貼敷采用以桃紅四物湯為主方的浸膏,配合面部刮痧的同時進一步達到活血行氣化瘀之效。張軍英[23]通過辨證選取不同音樂療法結合面部刮痧治療黃褐斑,施以手法治療對應不同區(qū)域采用不同力度的同時,對于肝郁血瘀型、脾虛濕蘊型、腎陰不足型,分別予播放不同樂曲,療程完成后,治愈10例,顯效13例,好轉7例。“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流精神而正心也”,《黃帝內經(jīng)》也早就提出五音對應五臟的關系,不同分型配合面部刮痧療法予不同曲調音樂取得一定療效。王欣等[24]在治療黃褐斑時輔助以足反射療法,在面部刮痧治療的同時依照全息胚理論運用特定手法順序刺激足底反射區(qū),總有效率88.46%。推拿和刮痧治療時可以進一步通過患者反應,明確辨證歸經(jīng)和對應臟器,遂能完善辨證、明確診斷、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兩種治法可相互參考,且均易被接受,故可取得不俗療效。羅葉青[25]在治療黃褐斑的臨床觀察中,對照組1采用面部刮痧治療,總有效率為78.95%;對照組2采用以白芍、茯苓、白鮮皮、白芨以一定比例調制的中藥面膜治療,總有效率76.32%;觀察組則采用面部刮痧聯(lián)合中藥面膜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刮痧溫熱刺激能促進藥物吸收,藥物藥性又可刺激穴位、調理腧穴經(jīng)脈,故兩種治法相得益彰。莫勵敏[26]運用創(chuàng)新面部刮痧手法,輔以子午流注開穴法。治療時使用特制草藥揮發(fā)油行面部刮痧治療,配合因人施用,用刮痧板點按第一胸椎至第六胸椎的棘突及橫突等穴位。按照一定治療時段交替進行。完成后,痊愈2例, 顯效13例, 有效12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90.0%。配合活血化瘀功效的揮發(fā)油行面部刮痧,根據(jù)子午流注氣血盛衰在理想時段交替治療,達到更好的療效。王鈺婷[27]在治療黃褐斑時,治療組采用刮痧治療,輔以外敷蜂膠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辨證選穴進行針刺治療,總有效率為66.67%。當面部刮痧療法結合其他中醫(yī)特色治療時往往可以起到更佳療效。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部分嚴重的黃褐斑存在病位深、病程長、皮損重,且合并復雜的伴隨癥狀或其他基礎疾病。故單一治療往往無法取得較好療效,聯(lián)合多種治療方法則最佳。
2.4 面部刮痧療法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西醫(yī)治療黃褐斑除口服及外用藥物之外、光電治療效果最顯。丁一帆[28]治療黃褐斑時,予口服維C和維E治療為對照組,觀察組在口服維C、維E時配合面部刮痧,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7.78%、95.56%??诜幬锫?lián)合面部刮痧療法治療黃褐斑,療效優(yōu)于單一療法。周雪民[29]治療黃褐斑時,對照組采取單純的刮痧療法,總有效率為83%,觀察組采取刮痧療法配合采用560 IPLQueenPremium光子嫩膚治療儀,能量21~25J/cm2, 脈沖類型參數(shù)第一次為2.4~2.8ms,第二次為4.6~5.0ms,第三次為4.2~4.6ms,脈沖間隔21~45ms, 30~60ms,總有效率為98%。刮痧著眼于長期調理,光子治療則能高效達到治療目的,兩者配合標本兼顧,且兩者結合可降低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目前,廣泛運用于臨床的有強脈沖光、調Q激光、皮秒激光及非剝脫性點陣激光。
3 小結
黃褐斑的形成原因與肝失條達、脾失健運及腎失藏精三臟功能失常休戚相關,此外,《難經(jīng)》云“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黑而黧,此血先死”,且現(xiàn)代研究表明黃褐斑患者血流變學存在顯著差異[30],故在治療過程中除調理肺、脾、腎三臟功能外,還需兼顧化瘀以消斑。而面部刮痧療法則有效運用手法刺激經(jīng)絡、穴位,使面部皮膚微微發(fā)紅,從而起到開合人體腠理,引導邪外出、疏經(jīng)活絡的功效。研究表明,刮痧有改善皮膚微循環(huán)、增強局部皮膚血流量及擴張皮膚微血管的作用[9]。且面部刮痧療法具有便、簡、效、廉、無毒副作用的優(yōu)勢,起到針灸治療刺激作用的同時,又兼具無創(chuàng)的特點,故往往患者依從性高。閱讀文獻發(fā)現(xiàn)臨床運用面部刮痧療法治療黃褐斑時亦可能發(fā)生皮膚泛紅、敏感不適等不良反應,因此,在手法操作時,需兼顧面部皮膚薄嫩,且易受外界刺激的特點。治療時不需同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一樣“有血如蠅羽”,而應當手法更加輕柔,“不強求出痧”。且若患者就診時面部皮膚本就存在明顯的屏障受損或炎癥表現(xiàn)等[31],則應該行對癥治療后,再決定是否行刮痧療法治療,不應一概而論。目前,對于黃褐斑的治療措施均不能阻止其復發(fā),如光電治療雖短期療效顯著,但僅局限于皮損部位,缺乏對整體的功能調節(jié)。而中醫(yī)對于黃褐斑的治療往往能從整體觀出發(fā)內調外治,通過閱讀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以中醫(yī)治療為主或結合中醫(yī)辨證施治的治療組復發(fā)率較低。
面部刮痧雖未作為中醫(yī)治療黃褐斑的一線治療方法,但其療效已得到肯定[32],且如今廣泛運用于臨床,筆者認為刮痧療法應當與其他治療方式相互配合方能相得益彰。目前,隨著患者期望值及醫(yī)療水平的提高發(fā)展,過去單一的、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經(jīng)常被聯(lián)合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所代替,通過臨床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單用面部刮痧療法治療黃褐斑存在療程長,效果慢等缺點,聯(lián)合運用其他療法能夠提高療效,縮短療程,但具體哪些方法聯(lián)用,怎樣聯(lián)用則需要進一步探索;除此之外,面部刮痧手法、刮痧介質也基于一定理論基礎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如孔維枝的全息穴位循經(jīng)刮痧法[14],張艷提出的三部三線法[19],莫勵敏替代傳統(tǒng)刮痧介質的草藥揮發(fā)油[26]等;近年來,面部刮痧療法的臨床研究不在少數(shù),但仍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如療效標準評價手段不一,目前的療效評價方法比較主觀,導致研究結果不易進行比較,不利于科技研究及學術交流,但在此方面亦有發(fā)展,如劉靖華等提出運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可為黃褐斑的療效做參考[33]??傊?,面部刮痧治療黃褐斑需要更多的循證醫(yī)學支持,為其作用機理、臨床應用、安全性、操作規(guī)范提供更多支持。面部刮痧治療黃褐斑是一種有效治療手段,值得深入研究并廣泛運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