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
火星地下城想象圖
為什么放著火星廣袤空曠的土地不用,偏偏要住到地下去?答案很簡單:火星的表面并不像地球一樣生機勃勃,而是一片充滿危險的不毛之地。
火星的全球磁場在數(shù)十億年前就已消失,太陽風和宇宙輻射卷走了火星表面的水分與絕大部分大氣,也會給未來的火星移居者帶來潛在的傷害;稀薄的大氣使得火星晝夜溫差很大,最低溫可達-143℃。火星上時不時還會有沙塵暴肆虐、隕石襲擊,要在這樣的險惡環(huán)境里從零開始建設居住設施,簡直難上加難。
2011年,在火星赤道上的一座火山周邊,偵查衛(wèi)星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約35米寬的洞口,科學家認為它是由古老的熔巖管道造成的。
因此,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地表之下的世界——熔巖管道。
火山爆發(fā)是最具破壞性的自然災難之一,災難過后不僅會留下猙獰的火山口,有時還有從火山口向周圍蔓延的一條條熔巖管道。高溫、低黏度的熔巖在流動的過程中,外表面冷卻較快,形成了固體硬殼;在這層硬殼的保溫作用下,內部的熔巖繼續(xù)流動,直至熔巖斷流,硬殼內排空,形成了管狀洞穴,這就是熔巖管道。
火山與熔巖管道并非地球的專屬奇觀,也存在于太陽系的其他星球上,比如火星。熔巖管道深藏于火星的地下,人們無需耗費大量的物資建造防護墻,利用厚實的巖層就可以抵御輻射、沙塵暴、隕石等災害。
不僅如此,由于引力僅相當于地球引力的38%,火星的熔巖管道也比地球上的更加廣闊,地球上的熔巖管道寬度可達15米,而在火星上的寬度可超過160米,足以供人類居住,簡直就是天然的避難所。
美國圣海倫斯火山一條長達4千米的熔巖管道。
熔巖管道的形成過程
假如火星上發(fā)生了火山爆發(fā),熔巖流確實有可能再次灌入從前的熔巖管道。然而,科學家們從未見證過在火星表面有活火山噴發(fā),最新的一次火山爆發(fā)至少也在200萬年之前。
理想很美好,可要怎么實現(xiàn)呢?研究人員制定了一個火星基地建造計劃。
火星上還沒有任何可供人類生存的設備,火箭的載重也非常有限,因此最初的工作要依靠機器來完成。
熔巖管道電梯想象圖
在火星地下,可能存在水源與生命。
目前,已經有多臺探測器、探測車在火星的高空和地表運行。在它們的幫助下,人們已經找到了許多通往地下熔巖管道的洞口,但這些洞穴深達數(shù)十米,洞壁非常陡峭,探測車無法安全進入。
當洞穴能保障宇航員的基本生存需求后,可以進一步擴張,加入功能更豐富的生活、娛樂設施,逐漸建成一座火星地下城。
除了水、氧氣和食物,陽光對人類的生活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國、美國的設計師共同設計了一款熔巖管道電梯,它由3D打印機制造,既能用以運輸,又能使部分陽光照入洞穴。在它的周圍,人們可以種植樹木和農作物。不過,由于火星的土壤含有有毒物質,無法讓地球的植物生存,因此人們還需要改造土壤,或改造植物的基因。
玄武巖絲網
由于火星的大氣壓力僅有地球的1%,液態(tài)水無法存在于火星地表,但探測器已在火星的兩極和中緯度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冰。在地下熔巖管道中,我們也有可能找到水源。
如果火星生物真的存在,它們最有可能是棲息在地下的微生物。在建設火星地下城的同時,攀爬機器人能繼續(xù)深入洞穴,尋找未知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