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童
關鍵詞:互聯網+黨建;宣傳;實踐
引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互聯網+大數據”已成為驅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先導力量。如何跟上互聯網+大數據的發(fā)展步伐,利用信息技術占領黨員群眾思想制高點,發(fā)揮主動引導、輿論引領的作用,是新形勢下加強和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而緊迫任務。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既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建工作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盎ヂ摼W+大數據+黨建”,創(chuàng)新了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豐富了黨員教育、黨建宣傳的形式,對于推進基層黨建信息化,暢通黨內信息互通,擴大黨的影響力,推動黨組織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現階段國有企業(yè)黨建宣傳工作存在的不足
1.1黨建宣傳工作廣度不夠
現階段,許多國有企業(yè)通過報刊、展板、雜志等載體定傳黨建信息,一般都傾向于對企業(yè)重要點組織活動的大力宣傳,而在國企的政務建設方面則宣傳不足,進而使得國有企業(yè)的黨建宣傳廣度不夠,宣傳覆蓋面過于狹窄,一些對國有企業(yè)發(fā)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模范部門和先進員工根本沒有得到大范圍宣傳。而且許多國有企業(yè)將黨建工作局限于本企業(yè)的發(fā)展熱點與相關政策。這樣,一方面難以促使非本企業(yè)員工深入了解國有企業(yè),無法增加社會大眾對國有企業(yè)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也不能充分發(fā)揮國有企業(yè)自身在行業(yè)發(fā)展中的帶頭作用,明顯削弱了國有企業(y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中的主導功能,非常不利于國民經濟的良性發(fā)展。
1.2傳播的主題和互動吸引力不夠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和用戶個性化體驗的優(yōu)化,除了千禧年代的網絡原住民外,中老年用戶群體也逐漸向新媒體遷移,成為網絡移民。過去傳統媒體的受眾大規(guī)模向新媒體遷移,影響著未來傳播媒介的發(fā)展前景,決定著未來黨建宣傳工作的方向。媒體所生產的內容產品和服務同人民大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的矛盾。同時,“在網不在崗”問題突出,雖然許多主流媒體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開設了賬號進行內容傳播,但是仍缺少與用戶的互動,對用戶所反映的問題反饋解答不及時,缺乏用戶黏性。
1.3黨建宣傳專業(yè)隊伍工作能力比較低
由于黨建宣傳工作沒有實質性的績效考核內容,黨委工作部許多工作人員都是一人身兼數職,既要負責上傳下達的工作,還要兼任負責工會共青團等工作,各種報表需要填寫,好多會議需要參加,然后上傳下達會議精神,文山會海的現象忙得這些工作人員喘不過氣來,很難有更多的精力抓好黨建宣傳工作。
2運用互聯網探尋改進黨建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2.1運用網絡技術激發(fā)黨建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
黨組織活動網絡化可以有效地激發(fā)黨建宣傳工作的創(chuàng)新。網絡黨建宣傳是網絡黨建宣傳工作的新領域。首先,采用網絡技術實施基層黨建創(chuàng)新與黨組織活動網絡化的策略,將黨的會議、黨的理論學習內容、“三會一課”內容搬到線上,這樣大大減少了黨員的工作負擔,提升了黨員工作效率。黨員可以靈活機動地掌握學習時間,黨務工作者通過網絡了解到每個黨員的學習情況;黨員還能將自己的學習心得發(fā)到網上相互交流,激發(fā)黨員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利用“互聯網+黨建模式”實現對黨員干部的檔案管理。黨委相關部門要積極探索并掌握“互聯網+黨組織模式”,實現對黨員干部的檔案管理規(guī)范化,將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等工作通過網絡智能化管理,使黨黨員干部管理既科學簡潔,又一目了然。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為黨員實施一站式服務,利用網絡技術還能逐步實現與傳統黨建工作資源共享和優(yōu)勢互補。
2.2加強黨建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黨建服務水平
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是“互聯網+黨建”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要重視黨建人才能力建設和培養(yǎng),一方面鞏固黨建工作者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鞏固黨建工作者的思想基礎,提高黨建人才的“互聯網+黨建”平臺使用技能。一個優(yōu)秀的隊伍必須擁有優(yōu)秀的帶頭人。黨建帶頭人要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養(yǎng)和組織領導能力,能夠制定合理優(yōu)化的組織結構和建設方針。在黨建工作體系中,要堅定黨的領導,跟隨黨的步伐,人員結構向基層層層遞進,有計劃地組織優(yōu)秀黨員定期培訓,成為建宣傳的切實實踐者。對“互聯網+黨建”平臺的實際操作和運營人員提出要求。企業(yè)在人員的培訓和招募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網絡型人才,在“互聯網+黨建”工作中幫助企業(yè)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日常運作和管理過程中適應黨建工作需求。培養(yǎng)出一支思想政治覺悟高、文字運用能力強和互聯網技術嫻熟的穩(wěn)定基層黨建隊伍。在繼續(xù)發(fā)展網絡黨建工作模式的過程中,通過培訓和實踐多重錘煉,加強和鞏固“互聯網+”背景下黨建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技能培訓,黨建工作者應具備各項新媒體實踐技術,在網絡平臺的維護和文章內容的審查編輯上加大投入,實現網絡平臺運營的專業(yè)化,運用良好的政治領悟能力和專業(yè)的新媒體技術,做好“互聯網+黨建”平臺專業(yè)化的幕后運營。讓黨建工作者參加互聯網職業(yè)技能培訓,提高“互聯網+黨建”工作人員對互聯網信息的靈敏度和篩選能力,以實現團隊運作的靈活性,培養(yǎng)高素質黨建隊伍成員,從而推動黨建工作高質量發(fā)展。
2.3通過新媒體密切黨群聯系
互聯網時代,需要黨員廣泛利用移動客戶端、視頻學習和在線閱讀等方式,通過遠程平臺加強基層黨員的教育工作?;鶎狱h組織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深入貫徹黨的決定,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平臺,建立和升級全面系統的網絡組織和相關體系,進一步實現基層黨組織溝通、管理、服務的互動,對于分散性廣、流動性強的基層黨員,需要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考核和有效管理,進一步建立并完善相關黨務人員的“數字檔案”,從而實現黨組織線上線下工作的統一。此外,黨組織還需要深入群眾當中,不斷豐富輿論和監(jiān)督的有效手段,進一步拓寬網絡問政和群眾網絡參政的有關渠道,利用新媒體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管理機制。
2.4建立溝通反饋機制
基層黨組織的黨建宣傳工作,首要解決的是黨員的思想問題。依托新媒體為載體進行思想宣傳,一要定期廣泛地向基層黨員征求意見,在意見反饋中總結工作經驗,查找不足,改進方法;二要嚴格審核宣傳內容,保證宣傳內容的權威性、準確性、可靠性,準確、完整、及時地將中央的政策部署傳達給每一位黨員和人民群眾,爭取更大的力量,形成更大的“同心圓;三要確保反饋機制的符“憲”性,要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有關規(guī)定來作為機制建設的法律支撐。
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黨建工作與信息化之間形成密不可分的關系?;ヂ摼W既有利于黨建工作的開展,同時又是對原有工作的挑戰(zhàn)。為提升黨員干部的掌控能力和應對能力,我們還需順勢而為,從提升個人能力入手,構建新型黨建管理機制,確保黨建工作更為務實,更具操作性。
參考文獻
[1]丁梓.淺談新媒體時代如何更好地開展黨建工作[J].記者觀察,2020,.No.490(14):108-108.
[2]謝如丹.新技術新媒體背景下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探索[J].長江叢刊,2020,.No.490(25):54+56.
[3]王國煒.新媒體視域下網絡黨建工作的路徑創(chuàng)新[J].新媒體研究,2020(1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