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松艷
江蘇省揚州市是中國曲藝重鎮(zhèn),揚州曲藝人在人才培養(yǎng)、書目建設、書場推廣、觀眾培養(yǎng)等方面一直不遺余力,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多年來,揚州市曲藝教學主要以中小學普及教育與中專實用教育為主,在曲藝高等教育方面尚是空白。時代呼喚具有新視野、新技藝、新高度的新曲藝工作者,呼喚培養(yǎng)與組建一支能夠滿足當今曲藝傳承與發(fā)展需求的各類藝術人才、專業(yè)化人才隊伍。
當前,雖然曲藝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尚未完全納入國家整體教育體制,但天津藝術職業(yè)學院的曲藝大專班、蘇州評彈學校的曲藝大專班、杭州藝術學校的曲藝大專班、遼寧科技大學的曲藝系、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的曲藝非遺特色班以及其他高等院校各具特色的曲藝教育已經(jīng)走在全國先列,進行了可貴的嘗試,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值得認真研究、深入總結和科學概括。
我們期待揚州曲藝在高等教育方面能夠破題,為此也做了一些努力和嘗試。筆者結合揚州在曲藝教育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對曲藝高等教育提出一些粗淺的思考和建議。
曲藝是中華民族一切說唱藝術的統(tǒng)稱,它是由幾百個曲種組成的龐雜體系。許多曲種因方言的限制,大都在比較小的地域內(nèi)流傳,這給曲藝高等教育的生源組織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以揚州曲藝為例,因其以揚州方言為基礎,注定基礎生源只能在揚州選拔,而不是面向全國。同時,曲藝高等教育教學的重心不是教授基本知識,這也注定基礎生源只能是具備一定曲藝基礎的曲藝學員或曲藝從業(yè)者,而非曲藝入門者。
為此,筆者認為曲藝高等教育可與中專教育接軌,招生采用高校與地方中專藝術院校、劇團合作的形式。在相關中專藝術院校和劇團設立人才培養(yǎng)生源基地選拔生源,或者采取3+X的教學模式,即3年中專、X年大?;虮究?。這樣既能保證優(yōu)質(zhì)生源,同時也可基本保障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渠道,推動各地曲藝事業(yè)的發(fā)展。
中國曲藝高等教育的前行者們,大部分教授的是相聲、曲藝小品等受地域限制較小的曲種。從演出市場來看這些曲種無論是生源、師資、教材,還是畢業(yè)生就業(yè),都具有良好保障,可以長期開設相關高等教育專業(yè)。但這些曲種畢竟僅是中國曲藝大家庭里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地方曲種不能長期脫離于曲藝高等教育。以揚州曲藝為例,某一家高等院校獨立開辦揚州曲藝專業(yè)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它不可能為4、5年一屆,或10余年一屆,甚至可能總共只有一屆的揚州曲藝班組織專門的師資力量,也不可能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編纂10余種針對僅10余名學生的課本,更不可能專門組建藝術團來為揚州曲藝學員提供實踐機會。
如果可以采取團校聯(lián)辦的形式,即以地方中專藝術學校、院團作為高等院校的教學實訓基地,雙方就能共同組建師資隊伍、共同組織課本課件,共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如師資隊伍,可由高校、地方兩方面組成,并邀請一些知名曲藝專家擔任客座教授,充實師資力量。高校教師教授理論性、綜合性課程,地方演員、專家教授特色性、地域性課程,知名曲藝專家進行提高教學工作。如教材,綜合性教學教材可由高校組織,不需要為某一曲種另行編撰,地方特色性教學課件、講義大綱案例和輔助教材,則可由地方組織編寫,或在當?shù)噩F(xiàn)有教材或著作中推薦,也可由雙方共同研究和編寫。再比如教學實踐,學生創(chuàng)演可與地方藝術創(chuàng)作、劇團書目建設結合起來,學生實踐可與地方舞臺演出結合起來。同時,雙方合作既可以圍繞狹義曲藝教學,也可以延伸到課堂之外,如合作開展曲藝研究、主題創(chuàng)作,放寬合作辦學的范圍,放大合作辦學的成果。
曲藝高等教學的本質(zhì)是曲藝的高層次教育,應該多開設一些曲藝課程,應該從教材入手,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提升其藝術修養(yǎng)。筆者認為,除使用由中國曲協(xié)和遼寧科技大學共同編寫的《中國曲藝藝術概論》《中國曲藝發(fā)展簡史》《相聲表演藝術》《評書表演藝術》《蘇州評彈表演藝術》等教材外,還有一些課程很有必要開設。
一是曲藝名段欣賞和教學。比如京韻大鼓的《丑末寅初》、揚州評話的《武松打虎》等,這些曲目不僅是該曲種的優(yōu)秀代表,也是中國曲藝的杰出作品,對其他曲種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對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開拓學生的藝術視野均有良好作用。
二是口頭、演示敘述學。這是揚州大學徐德明教授的建議。他認為,高校學生往往從書本中來到書本中去,從事曲藝研究總是隔靴搔癢。曲藝高等教育不能脫離曲藝表演一線,更應該注重對學生表演技能的培養(yǎng)與提高。
曲藝教學有著其自身的特殊規(guī)律,不僅不同于歌舞、戲曲的教學,各個曲種之間也千差萬別,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經(jīng)驗。各曲種的高等教育,不能千篇一律沿用一種課程設置。以揚州曲藝的三大曲種為例,他們都是以揚州方言為基礎,但揚州評話只說不唱,揚州彈詞又說又唱,揚州清曲只唱不說。同樣的說表,揚州評話與揚州彈詞又有著不同,因此三者的教學既有共通之處,也有不同側(cè)重。在書目教學階段,不僅不同書目有著巨大不同,同一書目的不同流派又有不同差別,只能采用口傳心授的教學辦法,促進學員個性自由發(fā)展。
曲藝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要高屋建瓴、長遠規(guī)劃,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如果說,曲藝中專教育注重培養(yǎng)具備一定文化基礎、藝術理論和藝術專業(yè)技能的中等實用型人才,那么曲藝高等教育應注重培養(yǎng)更高層次的綜合性、實用型專業(yè)人才和領軍人才。
黃宗羲在《柳敬亭傳》中描述莫有光評價柳敬亭藝術造詣的四個境界:一是“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即掌握了一定技巧;二是“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即表演具有一定感染力;三是“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即表演能讓人動情;四是“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即表演能教人深思。筆者認為,具有一定藝術造詣和理論修養(yǎng),既博學又專業(yè),技藝雙優(yōu)的實用型人才,應該是曲藝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要注重推出揚州曲藝的領軍人才,沒有浦琳、柳敬亭、王少堂等揚州曲藝各個流派的代表人物,也就沒有揚州曲藝當年的輝煌和今天的地位。領軍人才對曲種的推動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優(yōu)秀青年演員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還缺少從藝多年的名家的氣定神閑、舉重若輕的個人特征與魅力。這些有潛質(zhì)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應該進行深造與自我提高,曲藝高等教育能為他們在曲藝藝術道路上問道求索提供更好的機遇,促進他們在藝術道路上的頓悟與升華。
筆者認為,曲藝高等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同時也任重道遠,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由“學歷教育”蛻變成“學歷證書教育”。曲藝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責任編輯/陳琪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