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將面臨新的發(fā)展局面。在這種局面之下,為了更好地滿足教育發(fā)展的需求,課堂改革也一直在進行著。而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這一學科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途徑,以此來幫助語文閱讀教學更好地適應新課改下的教育環(huán)境。文章針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
一、 引言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采取有效的語文閱讀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而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之下,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可以得到保證,作為教師就應該積極地響應教育發(fā)展趨勢,通過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途徑等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更加科學化、多元化。接下來,筆者將對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自身經驗為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幾條創(chuàng)新途徑,以供各位同行參考。
二、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設定存在問題
現(xiàn)階段,有很多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師時,會將教學目標制定得非常大,這樣的教學目標只是為了體現(xiàn)語文這門學科的價值觀念,對于語文閱讀教學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而且由于教學目標過大且過于高深,很多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清晰,從而使得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學習時缺乏明確的目標。另外,還有一些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不夠透徹,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夠做到明確、清晰,使得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存在對閱讀教學內容理解不足或者對于閱讀教學知識點存在疑問等現(xiàn)象。而且教師如果在閱讀教學前沒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就很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整個閱讀教學無法圍繞教學目標開展,進而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高質量的課外閱讀
在新課改下,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僅憑借課堂時間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所以不少教師都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了關注。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說,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還明顯不足,很多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籍數量不足,而優(yōu)質的課外閱讀書籍更是少之又少,這就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選擇相對較少,如此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另外,在小學時期,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并沒有明確地給出應該閱讀的書籍篇目,從而使得很多家長在為學生購買課外讀物時缺乏參考性。例如,很多家長在學生一年級時期就跟風給學生購買《格林童話》等,而這一階段的學生還在學習識字,對于童話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難以理解,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三、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途徑
(一)明確目標,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完成閱讀教學目標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正式進行語文教學之前,應該先要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時,才能實現(xiàn)知識積累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還有利于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因此,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年齡為參考,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還相對不足,所以在制訂教學目標時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所以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可以適當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解讀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
(二)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新課改下,情境教學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情境體驗去進行閱讀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更高,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使得學生的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教師在為學生常設教學情境時,也可以采取多種手段,可以挑選班上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也可以提前準備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圖片、音樂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觀看。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課《觀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感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的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整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片段,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給學生觀看,直觀的視頻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描寫的漲潮場景,同時還可以增強文章內容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
(三)問題引導,增強學生探究意識
學習就是學生通過不斷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也同樣如此,特別是在當前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fā)展之后,對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如何有效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就是當下教師需要解決一大問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可以從課堂提問入手,通過創(chuàng)新提問手段,來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探究以及總結,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今后的閱讀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十七課《海的女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一開始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對大海了解嗎?海里有什么東西?會有美人魚嗎?”同學們這個時候就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始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說有美人魚,有的說沒有,然后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答案之后,繼續(xù)提問:“如果有一只美人魚丟失了自己尾巴,它會怎么樣呢?”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學生認知,當學生在面對自己未知的事物時,他們的探究欲望就會隨著增強,這個時候教師再讓學生去進行文章閱讀,就可以很好地保證閱讀效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