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鳳
(太原鋼鐵集團電氣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3)
鐵基納米晶合金具有高飽和磁感應強度、高磁導率、低損耗、低矯頑力的優(yōu)異軟磁性能,在新材料開發(fā)研制方面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促使材料向小型化、輕量化發(fā)展。目前主要替代硅鋼應用電感器、共模電感、互感器等電子器件中。本廠依據(jù)1988年日立生產的Finemet合金成分進行生產,主要由高溫熔體直接噴制于一定旋轉速度的單輥銅輥上,從而達到較高的冷卻速度,快速冷卻以至于來不及形成晶體而形成非晶。
材料的磁導率是表征軟磁材料特性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熱處理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提高帶材磁導率的方法,能夠消除帶材在噴制過程中形成的內應力,同時在退火過程中帶材內部結構會形成細小,彌散的晶粒,這些個小晶粒在帶材磁性能的改觀上至關重要。
快淬法制成的帶材質量直接關系到鐵芯的退火后的磁性能,如果帶材制備過程中存在成分偏析或者雜質元素較多,帶材就會出現(xiàn)劃痕、毛邊、脆斷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鐵芯退火后磁性能。
熱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鐵芯制備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差異,無法保證所繞制鐵芯的松緊度一致。所繞鐵芯內側未焊接,側面不平整,鐵芯尺寸偏差較大;退火過程中未按時出爐,鐵芯表面有銹跡。
嚴格控制制帶過程中雜質元素的含量,尤其是C元素,從生產的鋼錠光譜成分數(shù)據(jù)中分析C元素的含量,當w(C)在0.03%以上時,帶材就會出現(xiàn)劃痕、邊脆、脆斷現(xiàn)象。原因在于C與O易吸附于帶材表面。此外C和O更易吸附在高溫熔液沖刷的噴嘴杯內壁處,阻止內壁處各元素的擴散,導致成分不均勻,從而加大帶材表面與內部的應力,帶材變脆。
之后對制備的帶材進行韌脆性的研究,將所制備的帶材進行撕取試驗,將撕斷部位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進行了微觀組織的觀察,發(fā)現(xiàn)當w(C)遠小于0.03%的時候,制備帶材的微觀結構中具有較多的剪切帶,且剪切帶之間有明顯的交叉作用(如圖1),表明該帶材具有良好的韌性;發(fā)現(xiàn)當w(C)大于0.3的時候,帶材則無剪切帶出現(xiàn),呈現(xiàn)典型的脆性斷裂特征(如圖2)。
圖1 鋼錠成分中w(C)含量遠小于0.03%
圖2 鋼錠成分中w(C)大于0.03%
制帶前銅輥的車削以及打磨工作對帶材的表觀質量至關重要,如果此項工作達不到要求,帶材就會出現(xiàn)劃痕,劃痕的存在就會嚴重影響帶材的磁導率,為后續(xù)的退火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干擾作用。為此本廠采用前后修磨的方式對銅輥進行車削,并打磨,確保帶材達到合格的帶面質量(如圖3)。
圖4 ,為了使制備的帶材能夠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不影響之后的鐵芯繞制工作,本廠加大了冷卻設備的分布,加快銅輥的冷卻速率。制帶上方安置風機,能夠使制出的帶材及時冷卻,降低帶材卷取后的內應力,避免應力集中。
由于所制帶卷重量大,我們采取帶材頭部、中部、尾部分別取樣,則當爐按照頭∶中∶尾=3∶4∶3的數(shù)量比例至少繞制10個鐵芯試樣,每個鐵芯標識生產編號與序號,即“爐號—1……”,并按順序編碼放置。
鐵芯尺寸:20 mm×25 mm×h,環(huán)形鐵芯試樣的內徑、外徑、高度均采用最小分度值0.02 mm的量具(游標卡尺)測量。內徑由手動繞芯機的內芯決定,內徑允許偏差±0.1 mm,外徑允許偏差±0.2 mm。
環(huán)形試樣鐵芯端面應平整,無毛刺、變形等缺陷。戴絲質手套輕捏鐵芯,鐵芯自動回彈,不發(fā)生變形或松垮。
確定了占空系數(shù)的范圍0.75~0.88,占空系數(shù)過小說明帶材的表面密度不夠,帶材的占空系數(shù)根據(jù)公式(1)計算:
式中:Lf為帶材的占空系數(shù);m為圓環(huán)的質量,g;h為圓環(huán)的高度平均值,mm;D為圓環(huán)的外徑平均值,mm;d為圓環(huán)的內徑平均值,mm;ρ為材料的密度,取7.2×10-3g/mm3。
規(guī)定了熱處理出爐溫度的溫度范圍。
采用TH2838系列精密LCR數(shù)字電橋對退火后的鐵芯進行測試,計算10個試樣的均值作為判定本爐次的磁性能標準。測試過程中鐵芯如果存在破損、開焊、氧化等現(xiàn)象,該鐵芯則排除測試結果。
本文對帶材之后的熱處理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嚴格控制制帶過程中雜質元素的含量、帶材缺陷、冷卻速率,保證帶材具備高的帶面質量以及盡量少的內部應力集中;改善鐵芯繞制方面的不足之處,排除對熱處理的干擾因素,成功的提高了帶材熱處理后的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