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乙雪
摘要: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課堂評價的時候會發(fā)揮主導作用,導致學生無法參與評價。由于學生沒有切身參與評價過程,所以很容易遺忘教師的評價。久而久之,學生就無法有效改正自己的不足,也無法獲得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要開展形成評價,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從而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
關鍵詞:初中英語;評價
一、形成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1.讓教師得到專業(yè)化成長
有些教師是剛剛入職的新手,缺乏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水平有待提高。這時,學??梢猿浞掷谜n堂教學評價,通過讓新手教師聆聽優(yōu)秀教師講課的方式,讓新手教師意識到自己教學存在的不足,促使新手教師針對性地改正,獲得專業(yè)化成長。
2.充實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形成評價,可以打破教師“一人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充實。
二、形成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評價主體要形成化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進行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還可以進行師生互相評價。通過自評,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并在不斷自我反思中有效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可以客觀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需要改正,并學習其他同學身上的優(yōu)點;通過師生互相評價,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可以明白學生到底需要什么,然后開展針對性教學。
2.評價內容要多維化
《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讓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因此,在評價時,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關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表現(xiàn),包括課堂提問的參與度、上課的活躍度、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課堂測驗的成績,綜合學生的表現(xiàn)后,教師再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會意識到,學習成績不是評價自己的唯一標準,個人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
如在教學“This is my sister”時,教師可以先將一道連線題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借助問題讓學生了解將要學習的單詞。在學生掌握單詞后,教師可以將一些色彩豐富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并提出要求:“Work in groups.Talk about your family?!痹谶@樣的要求下,學生會創(chuàng)編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對話。如“Have you got a small family or a big family?”“How many person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等。在學生互相詢問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評價。
3.評價方式要多樣化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僅有四十五分鐘,所以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會直接讓學生坐下,沒有給予學生評價和表揚。然而,這種做法會讓學生無法獲得成就感,久而久之,學生便會不愿意主動回答問題。因此,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和表揚。
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評價的方式要形成化,不能只用“Good!”“Great!”等詞語敷衍了事,還可以運用“Excellent!”“Wonderful!”等詞語。這樣,不僅評價和表揚了學生的表現(xiàn),還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獎懲制度。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競賽活動,表現(xiàn)好的小組可以獲得小紅花以示獎勵,到了期末的時候,獲得小紅花最多的小組可以得到小禮品。這樣的形成評價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學生也會愿意主動參與教學。
4.內容多維評價,拓展廣度
在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師應突出英語教學過程的重點內容,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確保學生能夠得以全面發(fā)展。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也應注意評價內容的形成化,并非學生一個階段性的學習結果就代表學生的總體學習能力,而是應注意將更多的評價內容放在英語的學習階段,即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形成性進行評價,評價內容應涵蓋學習狀態(tài)、提問情況、課堂筆試情況及作業(yè)完成情況等,且教師應對每一項內容進行詳細記錄,并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以此進行評價的積累,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筆試成績并非唯一的評價依據(jù),使學生注重日常的學習過程,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內容測評的過程中,可以以某一節(jié)課的內容為考查依據(jù),教師可以為學生出示一道問題,然后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對學生開展評價,包括學生回答問題的態(tài)度,參與程度,以及最后的筆試考查結果等,這會使得測評結果更具公平性,也真正凸顯出形成化內容評價的意義,使學生的英語學習綜合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也確保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5.點評方式多樣化,激發(fā)熱情
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大都將主要精力放在講述知識內容方面,卻忽略了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更沒有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肯定和言語鼓勵,學生也沒有經(jīng)歷過由于教師的肯定而帶來的喜悅之感[2]。而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應重視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這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從形成角度展開,包括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三個階段,并運用英語對學生進行表揚,這樣可以構建英語學習氛圍,也可以潛移默化地積累學生英語詞匯儲備量。此外,對學生進行點評也并非單純地用語言表示,一個和藹的笑容、一個肯定的眼神,這些形式倘若教師運用得體,甚至勝過對學生的語言肯定。
再者,教師也可以在班級內設置最為常見但也最有效的評價模式,例如:制作黑板報。上面寫上班級所有學生的姓名,每天都要進行評比,評比內容包括英語詞匯掌握量、英語語法理解程度、語篇使用情況、語境運用率等,每完成一個項目會相應獲得一個小紅花,以每個月為期限,對小紅花的總數(shù)量進行計算,獲得小紅花前三名的學生,教師應對其進行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獎勵,以此對獲獎及非獲獎學生都形成一種激勵。同時,也應采取獎罰分明的措施對學生進行點評,對于小紅花獲取數(shù)量最少的三名學生,教師也應對其提出批評,并幫助其分析失敗原因,最后鼓勵這部分學生以前三名學生為榜樣進行英語學習。
總而言之,形成評價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焦淑芳.初中英語教學中有關形成評價的應用研究[J].校園英語,2015(7).
[2] 郭慧.淺談形成評價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5(2).
[3] 侯艷麗.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形成評價探析[J].中華少年,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