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連飛,梅雨柳,裴晴晴,朱曼華
開腹肝葉切除術是目前肝臟腫瘤患者的主要治療方案。由于該類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疼痛劇烈,應激反應強,并發(fā)癥多,不利于患者術后快速康復[1]。若術后早期未有效控制急性疼痛,有可能轉化為慢性疼痛,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及生活質量[2]。肋緣下腹橫肌平面阻滯(STAPB)由Hebbard 等[3]于2008 年提出,阻滯平面最高可達T7,可應用于上腹部手術的術后鎮(zhèn)痛。前鋸肌平面阻滯(SAPB)主要阻滯胸壁肋間神經(jīng)及胸長神經(jīng),用于胸部手術的術后鎮(zhèn)痛,在肝臟手術中的報道較少。本研究擬評價超聲引導STAPB 聯(lián)合低位SAPB 用于開腹肝臟手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 年1—6 月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醫(yī)院擇期開腹肝葉切除術患者60 例。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齡30 ~65 歲;體質量48 ~76 kg;ASA 分級I ~III 級。排除嚴重心、肺、腦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精神意識異常,局麻藥過敏,穿刺部位感染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C組)和超聲引導STAPB聯(lián)合SAPB組(S 組),各30 例。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患者術前常規(guī)禁飲禁食,入室后開放外周靜脈通路,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腦電雙頻指數(shù)(BIS)、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血壓(BP)及CO2分壓(PETCO2)。于超聲引導下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行有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開放中心靜脈通路并行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面罩給氧5 L/min,靜注咪達唑侖0.04 mg/kg。S 組行右側 STAPB 聯(lián)合右側低位SAPB。先行STAPB,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選擇6 ~13 Hz 高頻線陣探頭(EDGE II 超聲儀,SonoSite 公司,美國),將超聲探頭置于右側肋緣下從劍突處由內向外滑行,辨認腹直肌與腹橫肌,采用平面內技術,由內側向外側進針,針尖末端達到腹直肌與腹橫肌之間的筋膜層,回抽無血后采用水分離技術確定針尖位置,注射0.375%羅哌卡因(生產(chǎn)批號:LBTK,AstraZeneca 公司,瑞典)10ml。隨后以同樣的穿刺方法于腹部雙側腋中線,平臍水平處,于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平面注射0.375%羅哌卡因10 ml。后行右側低位SAPB,取左側臥位,選擇腋中線水平,消毒鋪巾后,探頭置于第9 肋處,辨別背闊肌、前鋸肌、肋骨、肋間肌和胸膜等。穿刺針平面內由頭側朝向尾側,當針尖到達前鋸肌表面間隙時,回抽無血無氣,水分離技術確認無誤后,注射0.375%羅哌卡因10 ml。阻滯完成后30 min,使用消毒棉簽測試溫度覺阻滯范圍。所有神經(jīng)阻滯均由同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麻醉醫(yī)師完成。C組不行腹部神經(jīng)阻滯。
所有患者均予以快速靜脈誘導全身麻醉,一次給予丙泊酚1.5 ~2.5 mg/kg、舒芬太尼0.25 ~0.35 g/kg、順式阿曲庫銨0.15 mg/kg,隨后行氣管插管,并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機械通氣,吸入氧濃度60%,新鮮氣流量2 L/min,設定潮氣量(VT)8 ml/kg,脈搏(RR)12 ~15 次/min,維持 PETCO2于 35 ~ 45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全憑靜脈麻醉維持:丙泊酚3 ~9 mg·kg-1·h-1、瑞芬太尼0.1 ~0.2 g·kg-1·h-1,維持BIS 在40 ~60,肌松維持采取間斷靜注順式阿曲庫銨。所有患者術后均予靜脈自控鎮(zhèn)痛(PCIA),藥物配方:舒芬太尼1.5 g/kg、托烷斯瓊8 mg,共100 ml,背景劑量為2 ml/h,單次按壓劑量2 ml,鎖定時間15 min。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麻醉前(T0)、切皮后10 min(T1)及手術結束時(T2)的平均動脈壓(MAP)和心率(HR);記錄兩組術中瑞芬太尼的用量,術后24 h 舒芬太尼的用量;記錄兩組術后6、12、24及48 h 患者靜息、運動(咳嗽)時視覺模擬(VAS)評分;記錄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穿刺部位血腫、惡心嘔吐、呼吸抑制、低血壓和局麻藥中毒。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 檢驗或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組1 例因阻滯失敗退出研究,C 組1 例術后入重癥監(jiān)護室,最終兩組各29 例順利完成研究。兩組年齡、性別、體質量指數(shù)(BMI)、ASA 分級、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的比較
2.2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 S 組T1 時MAP、HR 均顯著低于C 組(=2.556、2.554,均<0.05)。見表2。S 組術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組([504.2±103.7)mg vs (683.7±108.1) mg ,=3.250,<0.05],術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 組([55.9±8.1) mg vs(75.8±7.9) mg,=9.47<0.05]。
表2 兩組術中MAP、HR 的比較
2.3 兩組術后VAS 評分比較 S 組術后6、12 h靜息、運動時VAS評分均低于C 組(≥2.053,均<0.05),見表3。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均未出現(xiàn)穿刺部位血腫、呼吸抑制、低血壓和局麻藥中毒等不良反應。C 組2 例發(fā)生惡心嘔吐,S組1 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2.213>0.0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VAS 的比較 分
近年來,外科快速康復理念倡導圍術期多模式鎮(zhèn)痛減輕手術患者的術后急性疼痛[4]。越來越多的腹部區(qū)域阻滯技術被用于腹部手術術后鎮(zhèn)痛。STAPB 顯著提高了感覺阻滯的范圍,阻滯平面可達T7~T12,減輕了上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5]。SAPB 作為一種新型的胸部神經(jīng)阻滯技術,安全可行,鎮(zhèn)痛有效性高[6]。本研究SAPB選擇T9 作為注射位點,阻滯后30 min使用針刺法測患者的感覺阻滯平面主要為T6~T11,開腹肝切除術的反L型切口,從劍突一直延至腹壁外側,阻滯平面需達T6。本研究所采用的STAPB 聯(lián)合SAPB 產(chǎn)生的阻滯平面完全達到了開腹肝臟切除術所需的鎮(zhèn)痛范圍。結果顯示S 組T1 時MAP 和HR 明顯低于C 組,圍術期血流動力學更平穩(wěn)。此外,術中S 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及術后24 h 舒芬太尼用量少于C 組,提示STAPB 聯(lián)合SAPB 可以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圍術期鎮(zhèn)痛,減輕了圍術期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減少藥物副作用。S 組術后6、12 h靜息和運動時VAS 評分明顯低于C組,進一步證實了STAPB 聯(lián)合SAPB 可以為開腹肝臟切除術患者提供完善的術后鎮(zhèn)痛效果。STAPB 可阻斷T7~T12脊神經(jīng)前支感覺分支,減輕腹部切口痛,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兩種阻滯技術聯(lián)合使用用于肝臟手術術后鎮(zhèn)痛的有效性。兩組術后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3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可能與全麻藥物的使用有關。STAPB 聯(lián)合SAPB 均為超聲引導直視下操作,與傳統(tǒng)的盲探法比較,可最大程度減輕神經(jīng)血管損傷、局麻藥中毒等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1)本研究神經(jīng)阻滯采用單次劑量給藥,術后持續(xù)時間較短,將進一步研究腹橫肌平面及前鋸肌平面置管,持續(xù)泵注局麻藥對腹部手術的鎮(zhèn)痛效果;(2)本研究中神經(jīng)阻滯采用局麻藥的最佳濃度和劑量有待進一步探討;(3)本研究采用研究對象為年輕、正常體質量患者,STAPB 聯(lián)合SAPB用于老年患者及肥胖患者腹部手術鎮(zhèn)痛的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4)研究所采用腹部區(qū)域阻滯的臨床效果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量的研究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