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時代要求學校教育要秉承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綱的理念,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和課程資源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但是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在教學過程中不免有許多客觀因素難以逾越,譬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學習基礎較差、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不好等問題,還有學生大多是留守學生,家校溝通不能做到有效及時,更使有些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得以發(fā)展壯大,學習的厭煩懶怠情緒日漸加深,學校教育也因此而掣肘。
因此,如不改善學生固有的學習陋習,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就無從談起,高屋建瓴是行不通的,當前最緊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一套合理的有效學生方法便應運而生。作為語文來說,學習更是一件長久積累的事,有效學習方法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看似是件大工程,但“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磨刀不誤砍柴工。那么,初中語文有效學習方法的指導如何開展呢?下面談幾點我的淺見。
一、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遵循學習規(guī)律
學生的學習是和成人的學習有根本區(qū)別的,成人的學習帶有很強有主觀能動性和目的性,而初中生的學習卻帶有很強的被動性,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尤其是農村的學生大多被原生家庭關系所困擾,有的既是留守學生又身處單親家庭,動輒會因為一時的不良情緒的影響而讓學習中斷,當學生意識不到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的生活實踐的關系時,就會放棄學習,于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強調學習的目的性及意義,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一貫性。個別特殊群體學生還要時常加以關注,如有必要還要進行真誠的交流談話,只有讓學生時刻保持警醒,才能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促使學生在學習的軌道上不偏不倚地行駛下去。
二、基于創(chuàng)作背景下的有效教學引導
了解文學作品都必然要去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甚至可以說如果不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是如何都讀不好文章的。并且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多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生平與寫作背景,可以很好地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為多層次地了解作品起到很好的指引性的作用,同時讓學生感知作者當時的情感可以有助于學生達到情感性目標,再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與作者共情之后便能更好地去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與文章主旨。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xiàn)課堂有效學習
多媒體的介入無疑給現(xiàn)代教學課堂增添了一抹輝煌的色彩,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成為了歷史,無論是什么課堂,公開課、優(yōu)質課乃至平時的教學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配合。利用好信息技術可以給課堂效果增加意想不到的效果,自然也受到老師們的青睞,過去的教學情境遠不及現(xiàn)在的課堂豐富多彩,因為受到科技的限制,以往的教學情境只能依靠教師自身的講、演,或者是一臺錄音機,放幾段課文朗誦,學生們都歡喜雀躍?,F(xiàn)在的多媒體素材豐富,結合課堂教學需要,可以隨心所欲,信手拈來,配以一段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或展示幾幅圖片,或一段影視劇片段,或與教學相關的視覺資源,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迎合了學生學習的特點,情感上得到共鳴之后,學生怎么不會接受這樣的教學呢。
四、重視情感的深化閱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在我看來并不是功用性學科,而是以提升情感素養(yǎng)為目標的學科,固然,語文也有功用性的目標,比如聽說讀寫的能力目標,但這只是學習語文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拋開應試,語文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它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是任何一門學科無法比擬的,我們的學生在日后如何面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家庭,他們需要的是較高的情商,比如信心和勇氣,豐沛的情感,理智的關懷,人生思考的智慧等等,這些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取得多大的成績要重要得多,而這些大都是在語文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起來的。由此教師要將情感鑒賞深入地灌輸?shù)秸n堂中來。
但在我們平時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做到這般的教師似乎并不多,大多數(shù)是擔心教得過細過多,于是“蜻蜓點水”式地點到為止即可了,以學生能體會到情感為休止符,我卻認為如此引而不發(fā)不如不引,示而不悟不如不示,知識學到一半尚且覺得夾生,何況情感呢。這種審美是暫時性的片斷性的,是無效的,只有進一步的情感體悟才能獲得長久的審美體驗,這很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
五、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優(yōu)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是不短的,單一的教學方法以一貫之,試想想,恐怕連自己都聽不進去,何況學生呢。農村學生本來就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也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一味地講自然也就沒有什么學習效果了。我們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教師專業(yè)水平是不錯的,可是班級成績始終擺尾,聽完他的課,一切問題有解了,沒有多媒體展示,教學過程干巴巴地講,偶爾叫幾位同學回答幾個問題,這樣毫無吸引力的課堂學生沒興趣學是自然的了。
如何創(chuàng)造有效的課堂模式,需要教師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比如合作探究法、對比式教學法、表演式教學法、競賽式教學法等等,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課就可以讓學生以戲劇的形式表演“我”一家在船上遇見叔叔前后故事的場景,生動再現(xiàn)當時人物復雜的心理變化,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通過前后對比式體驗,親身體會到人物的情感變化,這種沖擊力是極強的,有效地達到課文教學目標,學生輕松地感知到小說的魅力。
以上是我對如何建立有效課堂的一些拙見,當然,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日新月異的教學課堂建構中層出不窮,要想跟上新課改的課堂要求,仍需不斷地求同存異,學習好的教學方法,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讓課堂更加精彩。
湖北省荊門市鐘祥市胡集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