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秀
現代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難免會情緒不好,而情緒不好會對人體的各個臟器產生影響。都說“心態(tài)決定一切”,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精神因素與癌癥的關系做了大量研究,發(fā)現在預防和治療癌癥方面,情緒、心態(tài)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不良情緒究竟會對身體造成哪些影響?我們又應該如何調整不良情緒?
多項科學研究表明,很多患者的癌癥發(fā)生發(fā)展與精神心理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如曾遭遇過親人離世、重病威脅,或是父母離婚等家庭變故,由此引發(fā)的抑郁、絕望和難以宣泄的悲觀情緒,常常是誘發(fā)癌癥的重要因素。
壞情緒降低身體免疫力。免疫功能除了抵抗病毒、微生物入侵,還包括清除發(fā)生癌變的細胞。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會使人體免疫相關細胞功能減退、部分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例如,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使細胞生長失控、突變,進而演變?yōu)椴皇芸刂频陌┘毎?;負責殺傷癌細胞的免疫NK細胞能力減弱,導致癌細胞存活幾率上升等。
壞情緒造成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內分泌系統(tǒng)在維持人體內環(huán)境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不良情緒會使體內一些激素如腎上腺素、前列環(huán)素的生成和釋放增加,對器官產生損傷,長期作用會造成機體損傷、修復功能紊亂,促進一些特定腫瘤(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的發(fā)生。
壞情緒易使人養(yǎng)成不良生活習慣,增加患癌風險。例如,焦慮抑郁或性格急躁的人,往往會借助酒精、煙草或者暴飲暴食來緩解情緒,而這些都是癌癥的風險因素。
長期不良情緒是形成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有許多患者存在類似冠心病的癥狀,如心悸、胸悶等,但經過檢查能夠排除冠心病的診斷,或是心臟雖然有異常,但病情并不嚴重,與表現出來的癥狀不相符。這些人多半是伴有焦慮或抑郁的情緒。
不健康的心理情緒會導致疲勞。人們普遍認為疲勞是由于超負荷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引起,但心理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后發(fā)現,適量的工作一般不會導致疲勞,特別是不會引起經休息后仍不能解除的疲勞。因此,疲勞與人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是憂慮、緊張、煩惱等有關。
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是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認為,個體情緒并非來自事情本身,而是來自于個體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評價和解釋等。因此,要想改變個體在面對某件事情時表露出的情緒,就要改變個體的認知結構,使其重新評價自己和外界事物。
改變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會對“情緒風格”產生影響,如果生活在安靜、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情緒風格”會更傾向于保持安靜、穩(wěn)定;如果經常與積極、樂觀的人待在一起,“情緒風格”也會更傾向于積極、樂觀。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
獨自靜坐。靜坐時盡情釋放自己的思緒,細細感受腦海中浮現的念頭。這能幫你凈化心靈,充滿活力。
洗熱水澡。研究表明,洗澡或泡熱水澡可以幫助緩解、治療精神創(chuàng)傷。
喝牛奶甘菊茶。甘菊茶能緩解焦慮和煩躁,牛奶中的共軛亞油酸(CLA)可增加大腦血流量,抵消壓力激素皮質醇的負面影響。將少量牛奶加熱后倒入甘菊茶,再加少許蜂蜜,效果更佳。
喝綠茶。綠茶中含有茶氨酸,可增強人腦α波,促進精神放松,緩解疲勞。綠茶中的咖啡因和維生素C也有助提高大腦和全身肌肉運動效率。
編輯 蘇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