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
【摘要】國家對教育行業(yè)進行了改革,對語文這門科目有了新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語文這門科目。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相關教育機構認識到語文這門科目的教學,應當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發(fā)問思維,有著良好的語文思考和發(fā)問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拿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讓學生不斷思考,最終讓學生能夠完全把握語文知識內容,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們更加愿意去提問,提高提出更加好質量問題的次數(shù)。
【關鍵詞】初中語文;發(fā)問思維和能力;相關研究
引言:思維活動的最終成果就是知識,相應地,知識又是思維運行的工具。知識與思維二者是緊密聯(lián)系者,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語文教學與語文思維活動也有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具體而言,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領下,經(jīng)過一系列的思考過程,對相應的語文知識進行理解分析,最終真正的內化。
一、初中語文課堂現(xiàn)狀
第一,缺乏有效性提問。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好提問這一課堂教學手段可以有效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大腦活力。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把語文教材奉若珍寶,僅是將語文教材中知識教授給學生,沒有有效結合課外的語文元素,缺乏實效性,向學生提出問題時,無法勾起學生的好奇心,不能有效引起學生的思考。還有部分教師對問題這一教學手段的熟練度不夠,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中提出有效性問題,大多在語文課堂中提出無關緊要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減緩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進程。還有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為了讓語文氛圍更加活躍,提出的問題沒有一定的水準,更沒有明確的指向性。
第二,對教材的把握程度不足。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研究沒有透徹,那么開展對初中生的語文教學時,就無法根據(jù)初中生們的具體情況,為他們劃分相應的教學內容。一些語文教師不僅沒有完全掌握語文教材,甚至還亂改語文的教學內容。這樣的行為會讓教師的教學,偏離初中院校的教學目標,降低教學效率。初中生們還處在成長的基礎階段,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成熟,教師隨意改編的教材很容易讓學生受到誤導,影響初中生良好語文判斷能力的形成,對初中生日后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思維和能力的相關研究
第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內在思維。這個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這兩個字。學生對某一門科目有興趣,才會去學習相關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采取合適的教學方針。傳統(tǒng)的語文課過于枯燥,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興致不高。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教師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引進新時代的教學元素,精心設計每堂課的教學流程,讓沉悶的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建立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設置懸念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讓學生的大腦運轉起來。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夜雨寄北》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讓學生以這首古詩為主題,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向老師詢問,提出自己的疑問,還可以圍繞這首古詩的中心思想講述小故事,也可以圍繞這首古詩的中心思想朗誦相關文章。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起學生的發(fā)問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去提問詢問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會加強對相應文化、相應知識的印象,加深對相應文化的理解,切實掌握相應的傳統(tǒng)文化,還能鍛煉自己的思維,活躍自己的思想。
第二,將思維變得深刻,提高質疑的質量。新時代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刻度,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同時,讓學生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大腦,全面的分析、探究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面對語文問題時,能夠快速精準的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解決。教師應當加強對初中生的語文思維訓練,在講完每一個課時的語文內容后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能力對本章的語文知識進行概括,提煉本章語文知識的重難點。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雁門太守行》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動畫視頻,可愛而又萌趣的動畫,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集中學生的精力。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辛棄疾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寫下的這首詩。接著為學生講解古時詩人們作詩時的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自己的思維,推動思維能力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們思考,然后對古詩中的問題進行提問。
第三,在比較之中進行質疑。對不同文章中的人物、主旨、表達方式、用語、修辭等進行比較,學生們在比較之中能夠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推動自己的發(fā)問意識和發(fā)問能力不斷提高。通過將文章內容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們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將淺顯的問題逐漸深度化和廣度化,提高質疑的質量,使學生們的發(fā)問能力不斷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初中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問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有良好的質疑思維,也是教師在新時代的新任務,需要教師引進新時代的元素,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訓練學生,提高學生邏輯分析和判斷能力,推動學生們的語文表達能力進一步提升,最終達成這一教學任務。語文老師可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在語文教學中也可以加入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讓青少年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中成長,受到良好文化的感染,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時,擁有良好的質疑能力和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金如.疑為學之始——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發(fā)問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