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權
摘 要:受到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社會思潮進入到校園中,在復雜的思想環(huán)境中,大學生群體中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重視起來,這就需要高校輔導員具備相應的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教育知識,充分發(fā)揮輔導員角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獨特優(yōu)勢,設置專門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心理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引導、幫助學生進一步進行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3-109-002
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國教育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形勢后,進一步推廣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為大學生的發(fā)展與成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為快速發(fā)展的社會提供更多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尤其在大學階段,大部分學生面臨著從學校到社會的角色的轉變,心理與思想負擔加大,需要有專業(yè)的輔導人員進行相關的心理教育和輔導工作,最終實現(xiàn)教育事業(y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大學生群體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1.對大學環(huán)境產生不適
初高中階段巨大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產生“猛松一口氣”的感覺,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大學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比以往,尤其是高三階段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要慢很多,在開始進行角色的轉變時,很多大學生會產生一種強烈的不適感,甚至產生“無所事事”“無所適從”的負面情緒,影響大學生的大學生活狀態(tài)。不僅如此,相比于小學和中學,在大學里,學生與家長、老師之間的距離更遠,在學習上和生活上,學生不能向小學和中學那樣過分依賴老師和家長。這樣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的綜合影響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孤獨和空虛,對大學生活的積極性不高[1]。
2.自我認知與自我定位的缺失
在進入大學后,一些學生對于接受大學生活沒有心理準備,或者現(xiàn)實的大學生活與學生預想的大學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生產生難以接受的心理落差,受到來自現(xiàn)實和幻想世界矛盾的影響,不知道何去何從,在進入大學后無法快速的進行自我定位,無法自然地完成角色的轉變和生活的過度,大學學習生活缺少明確的計劃和目標,一時陷入迷茫的境地。更有甚者,在寬松的管理、輕松的學習任務下。一些學生開始進入自我放縱,熱衷于生活享受,在生活中缺乏上進心和進取心,日常生活沉迷于上網、游戲、追劇、追星、睡覺、戀愛等享受活動,久而久之造成學生能力和心態(tài)的下滑,產生自我妥協(xié)、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甚至是自暴自棄。
3.社會交際能力低下
大學生活不同于高中生活,作為基礎單位的班級的凝聚力天然要比高中低,一個班級里的同學除了在偶爾的班級活動中,平時沒有更多的交流、交際機會,大多數(shù)學生的社交范圍停留在宿舍內,除了個別善于人際交際,或者希望進行自我鍛煉的同學,大部分同學不會主動參與班級、學校和社團活動,一些學生在長時間的獨處和獨自生活中,逐漸出現(xiàn)自我封閉、自我排斥的心理現(xiàn)象。
4.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現(xiàn)代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占有很大一部分,這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整個家庭的關注和疼愛,在生活中沒有長期與其他同齡人共同生活的經驗,進入大學生活后,在社會交往活動中表現(xiàn)出過分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需求,不顧及同學、舍友的感受,一旦在社會人際交往或生活中遭受挫折,情感上會難以承受,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行為。
二、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輔導員作為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交往最緊密的大學工作人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身份上的天然優(yōu)勢,尤其是在當前大學內心理教師數(shù)量減少、培訓速度較慢的情況下,輔導員能夠有效地填補心理教師缺失的空缺,更加高效、更加穩(wěn)妥地解決大學生群體中頻繁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師資源的利用能力。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學生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關鍵部分,肩負有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因此無論是從工作職能,還是從業(yè)務范圍來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高校輔導員的工作都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在當前情況下,提高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豐富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將輔導員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必然選擇。
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極其嚴重的學生只占大學生群體中極小的一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大部分的心理健康傾向于不健康或者亞健康狀態(tài)的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要求還沒有達到極高的要求,輔導員作為非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在處理輕微的心理問題中能夠發(fā)揮出較大的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專業(yè)的心理教師的工作壓力,將有限的專業(yè)心理咨詢師資源更多的投入到小部分的心理問題嚴重的同學中去,保證大學生群體整體都能夠接受到合適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
從我國目前的大學生輔導員隊伍建設來看,大部分高校的絕大部分輔導員都是剛從高校畢業(yè)的研究生,無論是年齡、價值觀念,還是生活經歷、生活習慣等,與在讀的大學生都有很大的相似性,能夠更高效的進行溝通交流,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師生之間的代溝、學生的心理抵御與抗拒都比較小。在開展工作時,大學生輔導員對于當前的大學生群體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都更加了解,能夠根據(jù)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制定、設計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心里健康教育計劃,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更加持久、更加深遠的影響,通過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進行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與發(fā)展。對于大學生群體本身來說,在大學中碰到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時,輔導員往往都是大學生第一位想到的可以求助的學校工作人員,大學生也更愿意和輔導員進行溝通交流,從輔導員處獲取有積極作用的意見和建議[2]。
根據(jù)大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來說,輔導員具有大量的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服務和管理經驗,對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起居、畢業(yè)與就業(yè)等大學生活事務比較熟悉,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以及學生干部的反映,輔導員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環(huán)境適應、情感狀況、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都有比較充分的了解,加上輔導員與學生干部始終保持頻繁的聯(lián)系和緊密的關系,在開展具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能夠更容易地下傳工作安排,有更加充足的時間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這種資源與優(yōu)勢是專業(yè)課老師和行政工作人員所沒有的,能夠使輔導員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展開教育,在整體氛圍上塑造一個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
我國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輔導員,在進入到學校進行輔導員工作之前都接受過專業(yè)的師范教育,在師范學院中接受過比較專業(yè)的心理學、教育學培訓,這一部分專業(yè)知識使輔導員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和情緒狀態(tài),引導學生的心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能夠以專業(yè)的眼光為不同的學生制定正確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方法。即便是非教育專業(yè)的高校輔導員,在開始輔導員工作之前也會接受專業(yè)的崗位培訓,對于大學生群體的行為習慣、心理特點等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的高校輔導員都具備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能夠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合理的引導、疏導,能夠有效地解決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幫助大學生快速地完成心理層面的過度與成長。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高校輔導員的具體要求
心理輔導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關乎著大學生生活的質量以及個人能力的提升與發(fā)展,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質,輔導員同時要肩負學生的服務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兩大重要任務,對于輔導員的專業(yè)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也有不小的要求,具體來說,為了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確保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保障素質教育的正常開展和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擔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輔導員要滿足良好的心理素質、敏銳的感知能力、專業(y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等要求。
1.良好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輔導員與學生進行心靈交互的過程,學生的負面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會對輔導員產生消極的影響,如果輔導員不能保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面對大量的學生群體的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引發(fā)輔導員的心理問題。同樣,輔導員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能夠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輔導員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面對學生時能夠自然的表現(xiàn)出真誠友好、樂于助人、包容性強等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用樂觀積極的精神和態(tài)度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心態(tài)。除此之外,輔導員還要能夠及時的進行自我情緒調節(jié),保障在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學生大量負面情緒的沖擊下,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和狀態(tài),避免在與學生“共情”的過程中,陷入學生的負面情緒不能自拔,同時不能把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3]。
2.敏銳的感知能力
很多大學生會出于主觀或不自覺的因素,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掩蓋或否認,在平時中表現(xiàn)出正常的狀態(tài),但實際上心理問題卻不斷地在發(fā)酵、放大,這就要求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有足夠敏銳的感知能力,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自己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時,要能夠根據(jù)專業(yè)的知識和自我的感知定位學生的問題原因,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大小、性質能夠有準確的判斷。在幫助、引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時能夠找準切入點,由淺入深地打開學生的心扉,幫助學生解除心理上的困惑。
3.具備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
心理學是一門比較成熟的學科,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善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并且在心理問題的解決中,表現(xiàn)出與一般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的特點,雖然二者在某些領域有一定的重合,但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因此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己關于心理教育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能夠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表現(xiàn)癥狀、不同問題,策劃不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避免因為方法、方式的錯誤與學生產生沖突,導致學生對輔導員的幫助和引導產生抵抗和排斥,同時不斷提高的心理知識與技能,也能夠幫助輔導員強化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夠站在更高的地方,更加全面地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為輔導員培養(yǎng)更加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使大學生輔導員能夠通過自身的狀態(tài)和情緒,對學生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解決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最終實現(xiàn)高等院校為社會輸入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的目的。高效輔導員參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效地彌補了現(xiàn)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不足,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質量,以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幫助當代大學生建立起更加堅固的心理世界,減少由于心理問題導致的大學群體中發(fā)生的不良事件。
參考文獻:
[1]孫振堯.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9(20):126-128
[2]賀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輔導員個人價值探究[J]林區(qū)教學,2019(06):115-116
[3]吉峰,王新光.高校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