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應 張航 靳宏虎 叢銳
先天性束帶綜合征(congenital constriction band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肢體畸形,主要表現(xiàn)為出生時即存在完全或不完全環(huán)繞肢體的軟組織凹陷,多見于四肢,遠端較近端多發(fā),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最為常用的Patterson分型方法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將先天性束帶綜合征分為4型:Ⅰ型為單純皮膚環(huán)形凹陷;Ⅱ型為束帶伴遠端肢體畸形或水腫;Ⅲ型為束帶伴指尖融合;Ⅳ型為宮內截肢。根據(jù)融合手指指蹼的形態(tài),又將其中Ⅲ型分為3種亞型,其中ⅢA型指蹼間隙正常、指尖聚攏融合,同時伴有其他部位束帶[1-2]?,F(xiàn)有文獻多建議對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在1歲以內盡早進行治療,但對新生兒期開始進行分期手術治療的報道較少[3-9]。我科對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例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采用分期手術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收治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4例。其中男2例,女2例;一期手術時患兒平均年齡14.5(7~19)d,二期手術時患兒平均年齡10.2(8~12)個月;共累及肢體7側。見表1。
1.術前準備:(1)一期手術:完善術前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綜合評估患兒全身發(fā)育情況及心、肺、肝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排除黃疸、呼吸道感染和心臟發(fā)育畸形等手術禁忌證。囑患兒家屬予患兒穿著寬松開襟上衣和紙尿褲。清潔術區(qū)皮膚?;純盒g前30 min禁食和水。(2)二期手術:完善術前常規(guī)實驗室檢查和心電圖等檢查,排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等手術禁忌證,囑患兒家屬手術日予患兒穿著寬松開襟上衣和紙尿褲。清潔術區(qū)皮膚?;純盒g前6 h禁食奶粉、4 h禁食母乳、2 h禁水。
2.手術操作:(1)一期指端并指分指手術:穩(wěn)妥抱扶患兒,患肢外展,術區(qū)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鋪巾。0.5%利多卡因2 ml局部浸潤麻醉后,肢體近端綁扎止血帶,沿患指指向快速全層分離患指遠端并連部分,對切口創(chuàng)緣距離≥ 5 mm者使用5-0可吸收微喬線間斷縫合1~2針/指、切口創(chuàng)緣距離< 5 mm者不予縫合。松止血帶,觀察患指末梢血液循環(huán)良好,沖洗術區(qū)后以無菌油紗覆蓋創(chuàng)面,油紗表面涂莫匹羅星軟膏,無菌紗布輕度加壓包扎患指于分指位[2]。(2)二期指端畸形修整+束帶切除術:采用全身麻醉,患兒取平臥位。圍繞分指術后指端的殘留畸形設計梭形切口,四肢其余部位皮膚環(huán)形凹陷遠近端設計連續(xù)“Z”形切口。常規(guī)消毒鋪巾。肢體近端綁扎止血帶后,按照設計切口切開指端皮膚,適當修剪皮下組織或(和)多余骨質,以5-0可吸收微喬線美容縫合切口。切開皮膚環(huán)形凹陷遠、近端,完整切除凹陷皮膚,適當松解皮下組織,縱行切開并松解深筋膜,注意保護并松解受壓迫血管神經(jīng)束,將皮下組織對合良好后美容縫合切口。松止血帶,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良好,沖洗術區(qū)后涂莫匹羅星軟膏,以無菌紗布包扎。一期和二期手術由同一組醫(yī)生完成。
3.術后處理及隨訪:2次術后24 h內均密切觀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1次/h)。無需使用抗生素。術后24 h去除無菌紗布查看患肢及切緣皮膚血液循環(huán)。一期分指術后油紗繼續(xù)覆蓋切緣,油紗表面涂抹莫匹羅星軟膏;二期術后切口消毒后涂莫匹羅星軟膏,更換無菌紗布松軟包扎。囑患兒家屬護理時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松緊適宜。無特殊情況術后5~7 d換藥1次。術后1周內抬高患肢。術后14 d拆線后指導家屬給予患指屈伸和抓握等功能鍛煉。一期術后每3個月隨訪1次;二期手術后1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1年后每6個月隨訪1次。根據(jù)嬰幼兒發(fā)育規(guī)律及患指功能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抓握和對捏等康復鍛煉指導。
4.效果評價:采用Moses等[10]提出的評價標準對患指功能、患肢外形改善情況以及畸形有無復發(fā)進行評估。
4例患兒2次手術切口均一期愈合。手術前后肢體血液循環(huán)均良好。一期手術后平均隨訪30.0(22~38)個月;二期手術后平均隨訪21.0(15~30)個月。末次隨訪時患肢外形和患指抓握等功能均良好,依照Moses等[10]提出的評價標準,患肢功能和外觀改善情況優(yōu)4例,優(yōu)良率100%?;純杭覍賹贾腹δ芎突贾庑胃纳魄闆r均滿意。束帶無復發(fā)。
典型病例1:患兒男,14 d。主訴:右手第1~4指發(fā)育異常、指尖相連,上肢多發(fā)環(huán)形皮膚凹陷。體格檢查:右手第1~4指發(fā)育短小、遠端聚攏融合,指蹼間隙正常;左手環(huán)指發(fā)育不良、末節(jié)缺如、近節(jié)有一個環(huán)形皮膚凹陷;右上臂及左腕各有一個環(huán)形皮膚凹陷,四肢其余部位未見明顯異常,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良好。診斷: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手術治療:一期于出生后14 d在局部麻醉下行右手第1~4指指端分指術;二期于出生后9個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右手拇指及中指遠端整形、虎口開大,右上臂、左腕及左手環(huán)指近節(jié)環(huán)狀縮窄切除,術后無菌敷料包扎。2次手術切口均正常愈合。術后患指功能與患肢外觀良好。見圖1。
圖1 患兒男,14 d,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 A 右手術前外觀 B 右手指端分指術后即刻外觀 C 右手指端分指術后2周時被動活動右手 D 右手術后6個月功能明顯改善 E 右手術后8個月外觀 F 患兒9個月時右上肢外觀 G 患兒9個月時左腕部外觀 H 右手拇指與中指遠端整形、右手虎口開大及右上臂束帶切除術后即刻外觀 I 左腕及左手環(huán)指束帶切除術后即刻外觀 J,K 右上臂、左腕及左手環(huán)指術后30個月外觀 L 右手分指術后36個月外觀 M 右手分指術后36個月功能
典型病例2:患兒男,18 d。主訴:右手第1~5指發(fā)育異常,第2~5指指尖相連,左小腿局部皮膚環(huán)形凹陷。體格檢查:右手第1~5指均較左側短小,第2~5指遠端交叉聚攏、指蹼間隙正常,右手中指、環(huán)指及左小腿各有一個環(huán)形皮膚凹陷,四肢其余部位未見明顯異常,患肢末梢血液循環(huán)良好。診斷: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手術治療:一期于出生后18 d在局部麻醉下行右手第2~5指指端分指手術;二期于出生后10個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環(huán)狀縮窄切除術(家長拒絕接受右手指環(huán)狀縮窄切除術),術后均以無菌敷料包扎。2次手術切口均正常愈合。術后患指功能與患肢外觀良好。見圖2。
圖2 患兒男,18 d,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 A,B 出生18 d右手術前外觀 C 右手指端分指術后即刻外觀 D,E 右手指端分指術后2周外觀 F,G 患兒右手指術后30個月可進行部分物體抓握活動 H 左小腿術前外觀 I 左小腿術后即刻外觀 J 左小腿術后30個月外觀
先天性束帶綜合征在臨床上較為少見,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主要表現(xiàn)為患兒出生時即存在環(huán)形皮膚凹陷或截肢(指),多見于四肢,遠端較近端肢體多發(fā)[11-15]。臨床上針對該畸形的分型方法包括Patterson分型[1]、Hall分型[16]和田文等[3]提出的分型等。使用最為廣泛的Patterson分型方法將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按疾病嚴重程度分為4型,將其中Ⅲ型根據(jù)指蹼形態(tài)又分為3個亞型:ⅢA型為指蹼間隙正常 ;ⅢB型有指蹼間隙,但不完全;ⅢC型無指蹼,僅有竇道[1-2]。本研究組4例患兒均表現(xiàn)為環(huán)狀縮窄伴指尖融合,指蹼正常,屬于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
對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當患肢存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時應立即行手術治療。PattersonⅢ型病例雖然不存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無需出生后即刻手術,但多數(shù)學者仍建議在患兒1歲前盡早行全身麻醉下手術,以利于患指早期適應正常解剖形態(tài),改善患指活動[17-19]。部分學者提出可于患兒6個月左右在全身麻醉下盡早手術治療[3-6];楊勇等[7]提出對拇指與手指的皮橋連接可在新生兒期行局部麻醉下早期松解,改善手部功能。嬰兒出生后手生長發(fā)育快[20]。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指尖聚攏融合、患指指向異常,無法遵循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按時進行手指張開、抓握、對捏等練習,嚴重影響患手功能,因此新生兒時早期快速分指是改善手指功能的關鍵。而患兒肢體無血液循環(huán)異常,無需急診手術治療,同時因年齡較小對全身麻醉耐受性差、手術相關風險大,家屬往往希望通過一次手術同時治療指端聚攏及肢體環(huán)形縮窄帶,難以接受對新生兒行全身麻醉下手術。對此,我們綜合各方面因素,為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制定了個性化分期手術治療計劃:一期在新生兒期行局部麻醉下快速分離指端,早期給予患指足夠的生長空間、矯正患指指向及功能異常,手術及麻醉相關風險低,患兒家屬接受度高;二期在患兒6個月后擇期在全身麻醉下對一期分離后的指端畸形行美容矯形術,并切除肢體其他部位束帶。
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雖然指端聚攏融合,但指蹼間隙存在,單純分離指端、不進行美容修整所需手術時間短,可在新生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無系統(tǒng)性感染時行局部麻醉下快速全層分離指端,若分離部位部分骨質外露,可適當切除多余骨質,間斷縫合1~2針后結束手術。但由于一期在局部麻醉下快速分指,無法仔細進行指端骨質、皮下組織及皮膚的美容修整。盡管簡單縫合后新生兒皮膚愈合能力強,創(chuàng)面可自行愈合,分離指端仍殘留不同程度畸形,可后期在患兒6個月后身體各器官和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良好、免疫力強、對手術及全身麻醉耐受能力更好時再擇期行全身麻醉下美容手術,矯正一期分離指端殘留的骨骼畸形、局部皮膚凸起等異常,同時切除四肢其余部位的皮膚環(huán)形凹陷;若患指短小,可同期或分期適當加深虎口或(和)指蹼,進一步改善患指功能。本研究組4例患兒均一期在新生兒期接受局部麻醉下快速分離指端,二期在8~12個月接受擇期美容手術,矯正分指后殘端畸形,同時切除了肢體其余部位束帶,術后患指抓握、對捏功能及肢體外形良好。
綜上所述,對Patterson ⅢA型先天性束帶綜合征患兒制定個性化分期手術治療方案,可獲得良好的患指功能和美觀的患肢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