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谷關城樓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是華夏文明誕生的搖籃,這片土地上,有無數個故事可以敘述。其中,現今集軍事、文化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函谷關就有一些故事。
函谷關位于豫、陜、晉三省交界的黃河金三角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境內,是我國歷史上建制最早的雄關要塞,因關在谷中,身險如函,故有“函谷關”之稱。函谷關的產生是因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雨水自西向東逐級下流,在萬年的水力沖擊作用下,黃土高原到中原大地,沖擊出一條天然的泄水道,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變大,這條泄水道以后逐漸演變成關中到中原大地最方便的道路。相傳黃帝由關中到中原,就是走這條道到了風陵渡,渡過黃河進入中原的。可見,函谷小道黃帝時期就已使用。
函谷關為什么這么險要?是由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函谷關處的位置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北面是大河滾滾東流,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嶺,由于這段黃河流域丘巒起伏,又有中條山、崤山等阻斷,函關谷底成為附近地區(qū)唯一東西向平坦的通道,是古時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素有“天開函谷壯關中,萬谷驚塵向北空”之說。2013年10月,筆者在參觀三門峽水利樞紐后由靈寶市租車去往函谷關,沿途看到公路的左側是高出路面幾十米土質的峭壁,峭壁上應該是當時秦國的塬上之地,峭壁一直延續(xù)到函谷關城樓,當時就有一種身臨險境的感覺。
函谷關發(fā)揮最大作用時應該是戰(zhàn)國時期。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進京,幽王被殺,新登大寶的周平王決定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在秦襄公的護送下倉皇東逃。從此,周王室衰落,諸侯崛起,中原大地逐漸進入了混亂的戰(zhàn)國時期。因襄公護駕有功,被封為諸侯,平王又將周朝岐山(陜西西部)以西之地盡賞于他,秦國始建。
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了函谷之地,使秦國有了所謂披山帶河的地形優(yōu)勢。試想一下,秦國南方是秦嶺,北方是賀蘭山,東面是黃河幾字形的“右腳”,而函谷關就位于“右腳”轉折的地方。如果進攻秦國從草原過,必須先打敗匈奴向他們爭道。如果要從南面過,要么跨秦嶺(當時的發(fā)展水平不實際),要么沿黃河水路上溯(更不實際),所以只能從正面突擊,而正面突擊只能走函谷關。所以當戰(zhàn)事來臨,秦國將閉關自保,當戰(zhàn)事有利,秦國就東出函谷。
建國之初的秦國,正趕上紛紛擾擾的戰(zhàn)國時期,在那諸侯爭奪、弱肉強食的時代,開始秦國一直被魏國壓制,到了秦孝公時期,孝公立志強國,重用商鞅進行變法。經過一百多年幾代秦王的努力,使秦國綜合國力逐漸強大,終于在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超越了六國,有了東出函谷,吞并六國的實力。這時,又碰上誓滅六國的秦王嬴政,動用了舉國力量,最終結束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使華夏大地進入了大一統(tǒng)的時代。
2000多年過去,現在看來,秦始皇的功勞是巨大的,如果沒有他統(tǒng)一華夏的魄力,沒有他“滅諸侯,成帝業(yè),為天下一統(tǒng)”的思想,沒有他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舉措,這片土地上不知會存在多少個國家。
函谷關地形沙盤
函谷關發(fā)生的最大戰(zhàn)爭應該是公元前318—前317年,楚懷王舉六國之師伐秦,想一舉滅掉秦國,徹底消除秦國對六國的威脅。幾十萬聯(lián)軍到了函谷關底就是攻不進去,耗時一年,筋疲力盡,秦國抓住時機,出關反擊,斬殺魏軍8.2萬人,韓軍3萬余人,使趙軍陣亡13萬人,迫使其余聯(lián)軍潰逃。正如史書記載,“六國伐秦,秦依函谷天險,使六國軍隊,伏尸百萬,血流漂櫓”,可見當時戰(zhàn)爭之慘烈。
函谷關也是中國文化勝地之一。春秋末期,函谷關關令尹喜,清早從家里出門,站在一個土臺上看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天象奇景,他欣喜若狂,大呼:“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通過?!泵α铌P吏清掃街道,恭候異人。果然,見一老翁銀發(fā)飄逸,氣宇軒昂,倒騎青牛向關門走來。尹喜忙上前迎接,通報姓名后,誠邀老子在此小住。老子欣然從命,在此著寫了彪炳千秋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經》,使“紫氣東來”流傳至今。因此,函谷關也奠定了道家文化的發(fā)祥地。
函谷關還發(fā)生過不少故事,現舉其一。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好客喜賢名聲很大,秦昭襄王早有所聞,想讓孟嘗君來秦共圖大業(yè)。秦昭襄王派其弟涇陽君到齊國為人質,請孟嘗君入秦為相,孟嘗君到秦后,遭到丞相樗里疾的忌妒。樗里疾在秦王面前進言陷害,使秦王反悔,欲殺孟嘗君但又恐遭人唾罵,秦王暫將孟嘗君囚禁起來。后來,回秦國的涇陽君聞聽此訊,欲救孟嘗君,他去求秦王的寵妃幸姬,幸姬提出要孟嘗君已贈給秦王的狐白裘衣。為得此衣,孟嘗君一門客從狗洞進入庫房,巡夜人聽有動靜,門客學狗叫數聲,騙走巡夜人,盜得狐白裘衣送給幸姬。幸姬才幫忙弄到出關文書,孟嘗君一行慌忙逃至函谷關。正值半夜,當時關規(guī)“雞鳴開關,日落閉關”,后邊追兵將至,形勢危急,此時一門客站在土阜上學雞鳴叫,周圍雄雞齊鳴,關吏忙開關門,孟嘗君一行匆匆出了函谷關。待樗里疾追到此處,孟嘗君已出關多時。從此,我們有了“雞鳴狗盜”的成語。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其原因眾多,但文化的延續(xù)是原因之一。函谷關的故事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們應該把這些故事講好,將中華文明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