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玲霞
摘要:語篇教學需要以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為導向。在小學英語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明暗雙線并進,幫助學生明晰主題內(nèi)容;通過圖文雙維滋養(yǎng),幫助學生感悟主題內(nèi)涵;通過扶放雙管齊下,幫助學生探索主題內(nèi)蘊;通過點面立體結(jié)合,幫助學生理解主題意義。
關鍵詞:英語教學;主題意義;Cartoon time板塊
譯林版小學英語的Story time板塊和Cartoon time板塊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語篇,但是與Story time板塊相比,Cartoon time板塊的語篇篇幅短、生詞少、閱讀量小,常常被安排和其他板塊一起教學,其中的內(nèi)容也常被教師“輕描淡寫”甚至“一筆帶過”,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功能和價值?!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語篇的學習需要以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為導向,分析語篇承載的豐富意義和內(nèi)涵,分析語篇是如何布局和有效運用語言素材來建構其意義和內(nèi)涵的。為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Cartoon time板塊進行“小題大做”式的深度解剖,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理解文本的過程中逐步感悟Cartoon time板塊的主題意義,進而加深對其所在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下面,筆者將結(jié)合具體案例,談談引領學生感悟主題意義的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策略。
一、明暗雙線并進,明晰主題內(nèi)容
Cartoon time板塊的語篇看似短小,細細研究,其故事的推進往往有多條線索,從多個角度影響著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需厘清線索,可以重點從明線和暗線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明晰主題內(nèi)容。
(一)明線引領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包含一個話題,且每個話題都融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語境中,統(tǒng)領各個板塊。在進行Cartoon time板塊教學前,教師首先要對該單元進行整體的教學設計:提煉單元主題,在單元主題的統(tǒng)領下對每一板塊進行明確規(guī)劃,確保Cartoon time板塊主題與單元主題的一致性。這里,Cartoon time板塊的主題即為教學明線。
以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Whats the matter?”,意在通過“Whats the matter?”的提問,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感覺和需求的方法。仔細分析單元內(nèi)容后,筆者將單元主題確定為“Feels and Needs”,結(jié)合各板塊的具體內(nèi)容,設計出如表1所示的單元教學方案。
從表1可以看出,各課時的主題既緊扣單元主題,又與其他課時的主題并列且互為補充,共同服務于單元主題。教師抓住明線,也即把握各課時的主題,逐步推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明晰主題內(nèi)容,從而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二)暗線推進
故事中常有一些隱含的元素,如主人公情緒的變化、故事發(fā)生場景的轉(zhuǎn)換等。這些元素往往隱藏在暗處,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語篇的理解。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Cartoon time板塊有其特殊性——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八冊教材中的人物都是特定的,主要包括Bobby,Sam等。這些主人公有著特殊的身份、獨特的性格,因此八冊教材中的故事有時是相互關聯(lián)的。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帶領學生分析和把握這類元素,形成教學暗線,則能引導學生透過故事表層,發(fā)現(xiàn)蘊含在其中的文化和情感,進而幫助學生把握主題內(nèi)容,指向?qū)χ黝}意義的理解。
四年級下冊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中,Cartoon time板塊的主要內(nèi)容是:Bobby上課時愁眉苦臉,Mrs Fox和同學們不斷問他怎么了,但問不出原因,于是Mrs Fox打電話請來了Bobby的媽媽,而Bobby的媽媽給他帶來了一塊蛋糕。閱讀文本后,筆者向?qū)W生提出了兩個問題:Why does Bobbys mum bring some cakes to the school? Why doesnt she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學生小組討論后,很快得到了答案:Because Bobby likes eating。這時,筆者繼續(xù)追問:How do you know?經(jīng)過再次討論,學生找到了“證據(jù)”,如,Bobby和小伙伴們出去野餐時一直吃蛋糕;Bobby不讓到家里做客的表弟吃蛋糕;Sam和Bobby一起玩捉迷藏時,Sam用蛋糕把Bobby引誘出來;Sam過生日一直許愿,Bobby很生氣地說“Its time for the cake!”……這些“證據(jù)”,均來自學生學習過的三年級上冊至四年級上冊三本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塊的內(nèi)容。在這一教學活動中,“Bobby likes eating”是暗線,串聯(lián)起了多個Cartoon time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循著這一暗線,不僅解決了疑問,而且理解了“要學會設身處地地去關心他人”的主題意義,也明晰了該課時以至該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
二、圖文雙維滋養(yǎng),感悟主題內(nèi)涵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含有生動形象、內(nèi)蘊豐富的配圖,而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短小精悍,有時并未能將畫面上的意思表達完全。因此,教學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觀察圖片內(nèi)容,想象更多的故事細節(jié),同時借助故事的已有支架,推測故事更多的可能性。筆者以為,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只是個“引子”,目的是引出學生更加豐富的想象和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Cartoon time板塊的圖文信息,引導學生或想象,或推測,讓學生在這個“放大”的過程中感悟主題內(nèi)涵。
(一)關注圖片細節(jié)
當文本內(nèi)容淺顯,不足以達到教師意欲設立的立意高度,或者文本內(nèi)容淡薄,無力支撐主題內(nèi)涵時,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加文本內(nèi)容,豐盈其主題。Cartoon time板塊的圖片因其生動性,常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但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不能完全體會“無聲”傳達的意義,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把“無聲”處的內(nèi)容用“有聲”的方式表達出來。
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Cartoon time板塊講述了Sam和Bobby在森林里遠足感到饑餓,進入一家餐館用餐,Sam點了魚,Bobby點了雞蛋的故事。當食物送到他們面前時,由教材上呈現(xiàn)的圖片可知,Bobby和Sam表情驚訝。Bobby只說了一句話:“What a big egg!”。很顯然,這句話并未將他的言外之意表達出來。于是,筆者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抓住圖片中的細節(jié),想想Bobby可能還會說什么,從而表達出Bobby的言外之意。教學片段如下:
師Look at the pictures. Imagine if you were Bobby, what else would you say?
生I cant eat this egg.
師Why cant you eat it?
生Im too small, but this egg is too big.
師What else?
生Help! How can I eat this egg?
師Who do you think can help you?
生No one.
師Maybe waiter Gorilla can help you.
生I dont think so. Look at him. He is not kind.
師What else?
生I dont like this egg. I want a small egg.
師How do you know Bobby would like a small egg?
生From? Picture 2, Bobby would like an egg like that.
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基于圖片情境,合情合理。教師的適時追問,指引學生關注圖片細節(jié),并把學生的思維從淺層的圖片信息轉(zhuǎn)化為深層的心理感受,不僅讓學生進一步明晰了Cartoon time板塊的課時主題——Order What You Need,同時也幫助學生挖掘出了“order properly”的主題意義,使其感悟到“正確點餐”的重要性。
(二)依托故事支架
Cartoon time板塊呈現(xiàn)的是一個個故事,意在通過教學活動的推進,使學生能夠明了其表達的主題意義,獲得語言知識。但是知識的內(nèi)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更多的教學活動做支撐。而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因其短小,更像是一個支架。借助這一支架,學生可以進行更多的語言實踐。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基于課時主題和故事內(nèi)容,開展擴編、續(xù)編以及改編等活動,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主題意義。
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Cartoon time板塊講述了Bobby看到小鳥會飛,覺得自己也會飛,結(jié)果摔傷的故事。最后,Bobby很傷心地說:“Ouch! I cant fly.”。在這個故事中,僅僅引導學生補白對話,無法使其感同身受。于是,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Who else does Bobby meet? What can it do? Can Bobby do like him/her?”幾個問題,擴編這個故事。學生在小組中展開了熱烈討論,思維得以激發(fā),創(chuàng)編出了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寫B(tài)obby學小貓爬樹,結(jié)果從樹上摔了下來;有的寫B(tài)obby學Sam騎自行車,結(jié)果摔傷了腿;還有的寫B(tài)obby看到小狗看門,覺得自己也會看門,結(jié)果被人追著打……故事豐富有趣,但都是基于原有的支架??梢哉f,這是一種模仿,更是一種運用。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設置了能夠深化主題意義探索的問題情境:
Bobby is so sad. He says, “I cant climb trees. I cant ride a bike. I cant watch the door. I cant do anything.” What will happen next?
借此情境,有的學生寫,Bobby看到小鼴鼠鉆洞,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會鉆洞,高興地大聲喊道“I can make a hole!”;有的學生寫,Bobby遇到的小動物都變成了Bobby的好朋友,他們告訴Bobby,“You can help us!”“You can make us happy!”,最終Bobby破涕為笑……主題意義并不是在課堂的結(jié)尾才提出的,而應滲透于課堂的所有活動中。在這兩次自主擴編故事的過程中,學生逐步感受并深入理解了本課的主題意義——Be yourself! Be happy!同時也達成了對單元主題內(nèi)涵“Try to be better!”的深度感悟。
三、扶放雙管齊下,探索主題內(nèi)蘊
忽略主題意義探索的教學不能很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深層思維,也不能幫助他們進行深度學習。不同于Story time板塊,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因此,教學中應有“扶”有“放”:扶——以教師的問題鏈導引,放——以學生的表演內(nèi)化,在扶放結(jié)合中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主題內(nèi)蘊。
(一)以問題鏈導引
Cartoon time板塊語言簡單,在圖片的提示下,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理解其大意。但這樣的理解往往是淺層的。學生也許可以結(jié)合故事內(nèi)容理解主題,但往往不能自主解讀出主題意義,所以,教師可以以問題鏈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探索。
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的Cartoon time板塊講述的是Bobby和Tina乘各種交通工具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故事。在開頭引出這一事件后,筆者提出了第一個問題:“What transportation do they try?”學生快速瀏覽故事,很快得出了答案。接著,筆者提出中心問題:“How can they get to the cinema, and why?”在學生得出乘坐公交車和出租車都不能到達目的地時,筆者繼續(xù)提問:“Its convenient and fast to take a subway. But they still cant see the film. Why?”學生再次閱讀,找到原因:乘坐公交車和出租車花費了太多時間,導致他們到達電影院時電影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最后,筆者提出批判性問題“If you were Bobby and Tina, what would you do?”在問題鏈的層層推進下,學生最終探索出了“選擇合理的出行方式,選擇合理的時間出行”的道理,達成了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當然,問題不僅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在引導學生進行了幾次這樣的探索后,教師可以逐漸少“扶”一點,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二)以角色扮演內(nèi)化
角色扮演通過讓學生立足人物形象,模仿角色的動作、表情、語言等,表現(xiàn)出角色應有的情感和品質(zhì),從而觸及人物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故事的內(nèi)核。每一個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都是一個經(jīng)典的情景劇,滑稽的人物、有趣的情節(jié)、幽默的語言、意想不到的結(jié)局總是讓學生著迷,也為學生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好的腳本。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Drama小劇場”,引導學生角色扮演,使其在沉浸式的體驗中探索主題內(nèi)蘊,達成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四、點面立體結(jié)合,理解主題意義
Cartoon time板塊的故事,看似獨立,實則有聯(lián)系。如果割裂地學習這些故事,學生的腦海中只會呈現(xiàn)一些互不相干的“散點”,對主題意義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故事表層。Cartoon time板塊的教學需要連點成線、變線為面,使內(nèi)容呈現(xiàn)立體狀態(tài),幫助學生多角度深入理解主題意義。
(一)從一個故事走向多個故事
連點成線的Cartoon time板塊學習需要基于大單元來設計。如六年級上冊Unit 8 Chinese New Year的Cartoon time板塊中,Bobby和Tina觀看煙花表演,Bobby看到的煙花是一個大大的蛋糕。此處“蛋糕”的出現(xiàn)是有原因的,因為Bobby喜歡吃蛋糕。Bobby出現(xiàn)時,也常伴隨著“蛋糕”。據(jù)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所有學過的與Bobby和蛋糕有關的故事,進而生成系列故事,加深對Bobby的了解,也深化對各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又如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和Unit 6 In the Kitchen兩個單元的Cartoon time板塊都講述了由Bobby的葡萄引發(fā)的故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兩個故事合并,設計Grapes and friends的繪本展開學習,引導學生在更聚焦的情境中內(nèi)化和體驗“help”的主題意義。
(二)由一個故事走向主題閱讀
Cartoon time板塊的學習只是基礎的課內(nèi)學習,教師可以從Cartoon time板塊的單篇故事輻射開去,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主題閱讀文本。
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的Cartoon time板塊講述了Bobby和朋友們玩捉迷藏的故事,意在讓學生通過這一故事情境,學習介紹人物。學習完這一內(nèi)容之后,筆者為學生提供了課外閱讀材料《快樂閱讀》第一單元的故事。這一故事圍繞介紹朋友展開,與教材主題相一致。在同一主題、不同故事中,學生知曉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朋友交流,補充和深化了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塊的主題意義。
(三)用一個故事鏈接真實生活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鏈接生活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也是讓學生樂于接受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故事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其通過實際體驗,深化對主題意義的理解。如六年級上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Cartoon time板塊講述了Sam和Bobby打乒乓球,乒乓球卻掉到了洞里的故事。為了將乒乓球從洞里取出,Sam想到了向洞里灌水的方法。這一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讓學生贊嘆,也引起了他們的共鳴。在教學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靠智慧解決問題的故事。學生在熱烈的分享中不僅學到了多種智慧方法,也深化了對該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
Cartoon time板塊的語篇雖小,卻藏著極大的教學智慧。在基于主題意義的教學中,教師要且行且思,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俞林.小學英語主題建構式課堂教學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0(7).
[2] 孫曉慧,王薔,車蕾,等.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0(7).
396950031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