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渭河之源

    2021-03-15 05:47:45王若冰
    山花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伯夷大禹洪災(zāi)

    王若冰

    鳥鼠同穴

    由于最初的渭河源頭出自鳥鼠山,龍王溝垴這座即便是在渭源縣境內(nèi)也算不得雄矗高峻的山,就名垂千古了。

    讓人們最早知道在渭河上游有一座山叫鳥鼠山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尚書·禹貢》。這部最早記述我國山川河流的著作說,大禹“導(dǎo)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灃,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這里所說的大禹導(dǎo)流的故事,發(fā)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

    如果時間退回到 四千多年以前,我們可以看到與鳥鼠山一山之隔的洮河岸邊,來自甘青高原的羌人和藏人,不僅制造出了色彩斑斕的陶器,而且已經(jīng)開始在隱約能夠聽到鳥鼠山下咆哮水聲的馬家窯、寺洼山一帶定居下來,一邊游牧,一邊種植谷物;而在從鳥鼠山沿渭河向東 100 多公里的天水境內(nèi)渭河的另一條支流——清水河岸上,大地灣人建造的當(dāng)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為宏大的宮殿式建筑已經(jīng)廢棄。極有可能順渭河?xùn)|遷到關(guān)中的大地灣人,已經(jīng)融合到生活在渭河另外兩大支流——浐河和灞河沖擊而成的浐灞三角洲的半坡村人之中,將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史前文明繼續(xù)向中原推進,開始迎接新世紀(jì)的溫暖光照。

    而在此之前,人類剛剛經(jīng)歷過一場巨浪滔天的大洪災(zāi)。

    這場洪災(zāi),發(fā)生在距今八千年到一萬四千年前。這場洪災(zāi),就是世界東方與西方共同遭遇過的史前大洪水。

    古巴比倫的《季爾加米士史詩》在記載這次大洪災(zāi)時說,“洪水伴隨著風(fēng)暴,幾乎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記載:“那種情形恐怖得讓人難以接受,風(fēng)在空中可怕地呼叫著,大家在拼命的逃跑,向山上逃去,什么都不顧了。每個人都以為戰(zhàn)爭開始了?!?/p>

    在中國《山海經(jīng)》《孟子》《淮南子》也都對這次史前大洪災(zāi)有所記述。從中國遠古神話中的女媧補天、摶土造人、精衛(wèi)填海,西方《圣經(jīng)》里的諾亞方舟、亞當(dāng)夏娃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那場在古巴比倫人、古印第安人、古墨西哥人、瑪雅人及古代中國人記憶深處留下恐怖、絕望陰影的大洪災(zāi)的影子。

    那時,人類還處在漫長而昏暗的混沌時代。一場來歷不明的大洪水突然席卷北半球,洪峰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沖向大陸,吞沒了平原谷地,世界一片汪洋。《圣經(jīng)》對這場人類空前浩劫描寫得更具體,“在2月17日,天窗打開了,巨大的淵藪全部被沖潰。大雨伴隨著風(fēng)暴持續(xù)了40個白天和40個黑夜?!倍渡胶=?jīng)·海內(nèi)篇》說,“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

    這場大洪災(zāi),應(yīng)該是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根據(jù)中國神話故事及各種典籍透露的信息可知,中國大地經(jīng)歷這場大洪災(zāi)的時代,大概是距今七八千年到一萬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而我們看到,在中國真正有人開始迎擊這類洪災(zāi),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卻是在帝堯時代。

    鯀是大禹的父親。在鯀生活的時代,黃河流域正飽經(jīng)洪水之患。鯀受帝堯之命治水,無功而死,將治水的薪火傳給了兒子禹。從大禹導(dǎo)流之處遺跡遍布中國北方與南方幾乎所有重要江河湖澤來看,這位受命于危難之際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水利專家,應(yīng)該是在史前大洪災(zāi)后期登上歷史舞臺的。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大禹時代的渭河到底如何浩浩蕩蕩,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大洪災(zāi)來臨前,這里的山坡和叢林里,已經(jīng)有自甘青高原遷移而來的西羌與西戎部族居住。依靠渭河豐沛的水資源,他們在山坡游牧、在山林狩獵,并打造出了可以用來生產(chǎn)與生活的石刀、石斧。那個時候生活在渭河源頭高山上的原始居民,尚處于漫長的舊石器時代。這時候,這些后來被證實是炎帝部族先祖的先民,還不曾預(yù)感到一場巨大災(zāi)難即將來臨,更不曾有過或是被迫、或是自愿順渭河而下,一路背井離鄉(xiāng),向著關(guān)中和更遠的山東境內(nèi)長途遷徙的想法。

    災(zāi)難是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來臨的。滔滔洪水從鳥鼠山、豁豁山、露骨山,以及其他渭河支流發(fā)源的溝壑山嶺之間咆哮而來。山川被淹沒了,大地被淹沒了,連平日里他們放牧、狩獵的低矮山丘,也被突如其來的洪水轉(zhuǎn)瞬吞沒。奔騰呼嘯的水面上漂滿了馬鹿、熊豹,甚至老虎的遺骸,更弱小的動物在洪水襲來的一瞬間來不及哀鳴就葬身巨浪,沉沒于汪洋之中。突然變得低矮的天空下,驚慌失措的飛鳥無所適從地亂飛,尋找可以棲身的樹枝和山崖。本來習(xí)慣了臨水而居的人類完全被這場無休止的洪水擊蒙了:棲身之所被洪水吞噬,老弱病殘者葬身水底,年輕力壯的被巨浪追趕著,朝高山之巔拼命逃生。洪水開始退卻的時候,這些來自更遠的西部高原、后來被稱為羌或西戎的渭河源頭土著,面對一片狼藉的家園,不得不忍淚東遷。

    這一次遷徙,大概是華夏部族的原始居民沿秦嶺、渭河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東遷吧?

    待到大禹來到鳥鼠山的時候,渭河源頭已經(jīng)是一片蕭煞景象。人煙稀少,鳥獸幾近絕跡。死寂的大地上,只有被滔滔洪水隔阻在天各一方的山巔叢林里,偶爾升起一縷炊煙,說明那里還有幸存的人類。鳥鼠山腳下,是連天洪水,一切生命已經(jīng)絕跡。只有山頂或者半山腰未被洪水淹沒的洞穴里,有老鼠出沒,有飛鳥進出。

    大禹時代的渭河上源,不可能只有鳥鼠山一個源頭。在踏勘渭河上游的地形地貌之后,大禹選擇了從鳥鼠山著手疏導(dǎo)渭河的策略。這大概是因為渭源縣的西北部毗鄰黃土高原,黃土堆積的鳥鼠山不僅土質(zhì)疏松,便于疏浚,還可以利用疏浚后的河水泥沙沖擊堰塞湖壩,拓寬河道。而或許那時候就已經(jīng)存在 的渭河另一源頭——清源河一帶的豁豁山,屬西秦嶺延伸部分,地接昆侖,怪石嶙峋,磐石堅硬的山體,即便是大禹有了黃河水神河伯送的河圖和神奇的開山斧、天河定底神珍鐵,也不能夠輕而易舉疏通。這大概就是大禹當(dāng)年選擇在鳥 鼠山疏導(dǎo)渭河的原因吧?

    疏導(dǎo)渭河,大禹使用了與父親鯀堵截之法截然不同的疏浚之法,疏通河道,拓寬龍王溝口,讓滔天洪水順利東流。

    在過去和現(xiàn)在,人們對渭河源頭的鳥鼠山(又名鳥鼠同穴山)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飛鳥和鼠類共居一穴的奇異現(xiàn)象浮想聯(lián)翩。其實,如果將大禹奔走在黃河長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導(dǎo)流,以及遠古時代東西方共同遭遇的那場史前大洪災(zāi)聯(lián)系起來考察,問題也許就簡單多了。

    大洪災(zāi)來臨,大地一片汪洋。所剩無幾的人類只有逃到高山頂上,才能保全性命?;蛟S,那個時候鳥鼠山的山頂擁擠了太多逃生生物,在稍微平坦的山地上,甚至連老鼠打個洞穴、飛鳥尋找一個安身的枝頭,都已經(jīng)成為非分之想。為了求生,老鼠只好遷徙到山頂或山腰,鑿洞為室,躲避災(zāi)難。就在老鼠將洞穴打好的時候,實在無處棲身的飛鳥,便成了這老鼠洞里的不速之客。外面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暴雨和濁浪排天的洪水,世界上所有生命都在驚悚、恐懼中等待世界末日到來。也許正是那種大災(zāi)難、大不幸,讓不同物種之間產(chǎn)生了同病相憐的惻隱之心吧,鳥和老鼠,也就這樣相安無事地在同一洞穴住了下來,在驚慌與恐懼中共同度過那段艱難時光。于是,當(dāng)大禹發(fā)現(xiàn)這種生物界罕見的奇異現(xiàn)象之后,鳥鼠同穴也就成了渭河源頭這座文化名山的生命傳奇。

    洪水漸漸退去,鳥鼠山下一度咆哮如狂獸的渭河又一次歸于平靜。當(dāng)太陽再一次升起在山川起伏、渭水蜿蜒的西秦嶺上空,將四射的光芒灑滿渭河源頭的時候,肆虐華夏大地的洪水終于慢慢退去。從恐怖的夢魘里回過神來的人類這時才發(fā)現(xiàn),華夏大地還是那樣美麗迷人。死里逃生的人類懷著感恩和狂喜,重新恢復(fù)了在山坡上播種、在叢林里狩獵、在河水中捕魚的生活。渭河源頭,鳥鼠山蒼山如黛,生機勃勃。半山腰的洞穴里,飛鳥和老鼠已經(jīng)習(xí)慣了在同一洞穴里居住,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同一個洞穴覓食生子,繁衍后代。

    大悲之后的大喜,讓世界變得如此安詳、和諧。

    大禹導(dǎo)流鳥鼠山一兩千年后,流淌著大禹血液的秦人,又在鳥鼠山附近的山頂上修筑起了長城。秦昭王修筑的西接臨洮、東達隴西,與渭河遙遙相望的秦長城崛起一百年后,鳥鼠山迎來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嬴政二十七年(公元前 220 年),秦始皇蕩平六國的第二年,這位功成名就的始皇帝決定巡游天下,用自己自信的目光一一審視他親手打下的大好河山。大概是出于對故土的留戀與感恩吧,秦始皇這次巡游的第一站,選擇的是出咸陽城,沿渭河向西,進入先祖曾經(jīng)生活、崛起過的天水、隴西一帶,直抵北地。

    秦始皇的巡游車隊出現(xiàn)在當(dāng)時被稱作首陽的渭源縣時,渭河下游咸陽一帶的關(guān)中平原,渭河水澆灌的五谷豐收在望,一座座高隆的糧倉正等待著豐收的黍粒充實。到了渭河源頭,聽?wèi)T了渭水秋波的秦始皇還要去與渭河隔鳥鼠山相望的臨洮,看一看在秦國最初西部邊界上矗立的長城,而鳥鼠山是那時渭源到臨洮的必經(jīng)之途。秦始皇不僅在渭河源頭附近的關(guān)山住了一夜,還催輦登臨鳥鼠山。

    在鳥鼠山上,秦始皇望到了什么呢?

    在秦國故地養(yǎng)育了橫掃六合鐵血之師的渭水源頭,秦始皇在遙望蜿蜒在山嶺上的長城和烽燧的時候,一定也看到了從鳥鼠山下滾滾東流,直達都城咸陽城下的渭河的粼粼波光。

    采薇之歌

    一條河流從源頭起步,更多河流加入到了她的合唱,這河流于是從源頭的一泓清泉或者一條涓涓細流開始的低吟淺唱,擁有了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的勇氣和力量。如果說過去的渭河源頭,是源自于甘肅渭源縣鳥鼠山短促而又經(jīng)常斷流的一線細流的話,那么來自渭源縣南部秦嶺山區(qū)的眾多水量充沛、流程綿長的河流,才是讓渭河歌唱與奔流到現(xiàn)在的源泉。這些流程超過 20 公里的河流有清源河、鍬峪河、蒲川河和蓮峰河。她們來自重巒疊嶂的山區(qū),卻將茂密的灌木、叢林和草甸涵養(yǎng)的每一滴流水,通過自己開拓的河道,送進渭河,讓它們和更多的水流一起踏上漫漫旅程。

    這些河流的源頭,是高山和叢林的世界。有飛鳥、野獸和珍稀植物在那里安家,日復(fù)一日度過它們無喜無憂的每一天。但在蓮峰河源頭,有一種野草卻從來生長得并不寂寞。它的名字叫薇,或者叫白薇、薇蕨。這種叫作薇的草本植物,是一種山里人常吃的山野菜。由于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初年,這種野草曾經(jīng)養(yǎng)活了發(fā)誓不食周粟的叔齊和伯夷兩位抱節(jié)守志的隱士,它便成了一種具備文化品性的野生植物。

    蓮峰河發(fā)源的蓮峰山與首陽山峰巒相連,在古代通稱首陽山。那里的山間林地,到處生長著這種薇草。當(dāng)?shù)厝税堰@種白薇叫作蕨菜,是現(xiàn)代都市人餐桌上鐘愛的一種時令山野菜。

    偶然吃一次,薇蕨清香可口,是絕好的下酒涼菜。但如果將這種首陽山遍地都有的野菜作為日常充饑的食物,頓頓食用,恐怕是要得營養(yǎng)不良癥的。公元前 11 世紀(jì)末期,為了反抗周人滅紂,叔齊和伯夷拒絕吃周人生產(chǎn)的糧食,以吃薇蕨為生,最終餓死在首陽山。臨死前,伯夷、叔齊為我們留下了據(jù)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作者個人署名的詩歌作品《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伯夷和叔齊,分別是商朝諸侯國孤竹國國君的長子和三子。古孤竹國,在現(xiàn)在河北境內(nèi)。叔齊和伯夷好像天生就是那種追求盡善盡美生活的精神潔癖癥患者。他們的父王臨終時,指定由叔齊繼承國君之位,叔齊卻要讓位于哥哥伯夷,伯夷更不愿做在商紂統(tǒng)治下違心做事、昧著良心欺壓百姓的國君。弟兄倆你推我讓,誰也不肯登上父親空出來的寶座。最后,父親王位由叔齊的二哥繼任,他倆便跑到東海之濱隱居起來,等待商朝有一位清明之主出現(xiàn)。就在他們漸漸習(xí)慣隱遁山林的時候 ,叔齊和伯夷聽說渭河上游周人國君周文王愛賢納才,政治清明 ,又跑到周人都邑鎬京。那時候的周人,憑借渭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和禮樂治國改革,已經(jīng)成為商紂時期成長性最強的諸侯大國。叔齊和伯夷來到鎬京的時候,周文王已經(jīng)去世。盡管周武王很禮貌地讓周公旦迎接了他們,并答應(yīng)給他們兄弟倆可觀的俸祿,但叔齊、伯夷待了一段時間后,覺得西周也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堯舜之世。

    那時候,周人指向荒淫無道、朝政腐敗的商紂王的兵戈已經(jīng)磨得锃亮,只等周武王一聲令下,周人的兵車戰(zhàn)船即可沿渭河順流而下,直搗朝歌。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抬著父親周文王的靈柩從鎬京出發(fā),準(zhǔn)備趕赴牧野,展開推翻商紂王朝的大決戰(zhàn)。叔齊、伯夷兄弟卻攔住周武王的戰(zhàn)馬,跪倒在地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fā)動起戰(zhàn)爭,這叫作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殺君主,這叫作仁嗎?”

    言下之意,你們周人所謂的禮樂治國,全都是騙人的鬼話!

    如果沒有謀臣姜尚姜子牙制止,這兩位不識時務(wù)的賢士,當(dāng)時就會死在對商紂王充滿刻骨仇恨的西周百姓和兵士刀戈下。

    我們也不知道周武王直搗朝歌的那些日子叔齊和伯夷在做什么。但商紂王帝辛身死鹿臺,西周宣告立國后,叔齊、伯夷這兩位原來也對商紂王反感至極的賢士,又感覺到與剪滅商朝的周人一塊兒生活是一種羞恥。于是弟兄倆再度出走,到首陽山隱居起來。

    叔齊和伯夷,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隱士之一。但與后來隱士階層追求棄雜念、絕塵世,不問世俗生活不同,叔齊、伯夷兄弟的出走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也不知他們到底與西周結(jié)下了什么深仇大恨,逃到首陽山的叔齊、伯夷發(fā)誓“不食周粟”,也就是不吃西周土地上出產(chǎn)的五谷雜糧,只以首陽山生長的蕨菜為食。

    我猜想,叔齊和伯夷在首陽山生活,應(yīng)該是不僅僅以蕨菜維生吧?餓到極點的時候,其他野菜和野果子,可能也是他們充饑的食物。

    這天,叔齊和伯夷拖著已經(jīng)非常虛弱的身體,照常在山林里采摘薇蕨。一位婦女見這兩位相貌不凡的男子天天進山采蕨菜吃,卻從來不吃一口糧食,感到很奇怪,問什么緣故。叔齊、伯夷誓死“不食周粟”的緣由,讓這位鄉(xiāng)下婦女覺得既可笑又無奈,就開玩笑說“兩位先生何必如此較真兒!你們不吃周朝的五谷雜糧,可你們采食的野菜還是生長在周朝土地上呀!”

    叔齊、伯夷認(rèn)為西周和商朝一樣腐敗才躲到首陽山采薇為生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周武王耳朵里。周武王派一位叫王摩子的大夫到首陽山,請他倆下山,并說武王愿意將王位讓給他們。叔齊和伯夷又一次拒絕了周武王邀請。見叔齊、伯夷已經(jīng)死心塌地地從思想和行為上與西周為敵,王摩子就言辭犀利地質(zhì)問“兩位義士既然不吃西周的五谷糧食,那你們?yōu)槭裁磪s又隱居在山里,吃西周土地上長出的薇呢?”

    鄉(xiāng)野村婦和西周大夫語出同義,叔齊和伯夷恍然醒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蔽髦芤呀?jīng)主宰天下,無論他們逃到哪里,也逃不出西周的疆土。從此以后,兄弟倆連薇蕨也不吃了。七天后,兩位志向高邁的賢達之士,就這樣餓死在首陽山中。臨死前,他們倆還吟唱著《采薇》之歌。

    傳說叔齊、伯夷采薇的首陽山,在全國有六座之多。它們分別在甘肅渭源、陜西周至、山西永濟、河南偃師、河北遷安和山東昌樂。三千多年前的古事,糾纏于一山一水歸屬,也許并沒有太大意義。叔齊、伯夷不食周粟的氣節(jié)與忠誠,讓這個為維護信念和人格立場不惜舍棄生命的故事流傳千古。如果真的要追究首陽山與叔齊、伯夷的淵源,渭河流域的甘肅渭源首陽山和陜西周至首陽山,從地理和情理上講也許更接近歷史真相。

    既然叔齊和伯夷已經(jīng)逃離在河北遷安的孤竹國,對于原本就懷有高邁志向,又格外重視保全人格的叔齊和伯夷來說,重返逃離之地,就是否定了自己最初的選擇,那絕對是伯夷、叔齊自己也難以接受的。而且,既然他們在商朝滅亡前就來到了西周,又在西周建立后逃離西周都城鎬京,那么伯夷、叔齊再度渡黃河去山西、河南和山東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再說史書上記載,他們隱居的首陽山連鄉(xiāng)野村婦都知道那里是西周土地,而且周武王派的說客又很快到了首陽山,那么叔齊和伯夷隱居的首陽山,必然距離西周都城鎬京不怎么遙遠。這中間,唯一有可能的地方就在渭河南岸陜西周至首陽山和渭河上游南岸甘肅渭源首陽山之間了。

    陜西周至首陽山,在秦嶺山脈終南山段區(qū)域內(nèi)。自古及今,終南山就是中國隱士階層的天堂。西周時期,這里已經(jīng)廟堂林立,各地游仙隱士往來不絕。同時,這里又遙望西周都城鎬京,叔齊和伯夷離開鎬京,到這里隱居的可能性極大。渭河南岸另一處首陽山——甘肅渭源首陽山,雖然山勢沒有周至首陽山那么高峻,但西周時期那里尚為西部戎狄占據(jù),地處偏遠,也不失為叔齊、伯夷逃避西周的絕佳去處。

    甘肅渭源境內(nèi)渭河另一支流蓮峰河發(fā)源地蓮峰山和首陽山,九峰環(huán)峙,狀如蓮花。山水環(huán)繞的首陽山下,還有兩座狀如山包的墳堆掩映在松柏之中。這就是渭源首陽雙冢,也就是叔齊、伯夷古冢。據(jù)說這兩座古冢前,唐貞觀年間就建有供奉叔齊、伯夷的清圣祠。現(xiàn)在,古冢前還有左宗棠題寫的墓碑“有商逸民伯夷叔齊之墓”。

    對于崇尚高潔人格的叔齊和伯夷來說,也許渭河源頭渭源縣這座古冢前的一副對聯(lián),是最能表露他們心跡的了:“滿山白薇,味壓珍饈魚肉;兩堆黃土,光高日月星辰?!?/p>

    猜你喜歡
    伯夷大禹洪災(zāi)
    沙漠洪災(zāi)
    大禹獎工程風(fēng)采展示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從洪災(zāi)中活下來
    大禹除去水怪無支祁
    伯夷列傳 / 楊明臣
    中華書畫家(2018年9期)2018-10-25 02:25:48
    “小大禹”來治水
    樸趾源?「伯夷論」??*——?? ??? ????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醒醒吧,人類!
    從《論語》析伯夷形象
    普格县| 义马市| 上林县| 金湖县| 铅山县| 柳州市| 平舆县| 赫章县| 龙里县| 铜川市| 治多县| 偃师市| 沾益县| 内江市| 云阳县| 广元市| 五华县| 织金县| 大丰市| 长治县| 苍梧县| 新津县| 阜阳市| 古交市| 德令哈市| 上栗县| 无极县| 阳东县| 永丰县| 平谷区| 遂溪县| 武汉市| 全南县| 望城县| 昆山市| 绥阳县| 富锦市| 正安县| 宁南县| 阜康市|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