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B
一塊面團要想變成餃子,要想包進去許多餡,就得搟開,放大自己的格局,富有延展性和包容性。佛家有一副聯(lián)子,其中的一句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但凡餃子,都是大肚子。
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每一種事物都是排他的。但如果你有了海納百川的胸懷,你就有了包容性,你就會來者不拒。管它是雞羊豬魚,管它是蘿卜白菜,一律來它個照單全收。中國人做事,交友,主要是看你的胸襟。小肚雞腸的人,成不了大事,也交不來朋友。
大愛無疆,厚德載物,國人從餃子身上看到的,就是這種包容的精神?!稘h書》說:“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圣位?!蹦阒挥袑挻罅?,延展了,才能把他物容納;你只有忍耐,只有接受,才如江海一樣讓萬流歸聚。
餃子,就是要你像圣人一樣,敞開胸懷,勇于接納不同的事物。
你的餃子味道如何,關(guān)鍵要看餡料。
中國人是最講求“和”的民族。所謂“和”,就是不同,就是差異,就是把不同內(nèi)容的事物融在一起。“和而不同”可以說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質(zhì)。
你可以把肉類和各種蔬菜放在一起,可以把雞蛋韭菜放在一起,可以把香菇木耳放在一起,也可以把它們通通放在一起。無論你是飛禽走獸還是生猛海鮮,抑或是豆腐雞蛋、蔥韭藕芹,都須在這一“和”里升華成餡料,放在一起共同刺激人的味蕾。
我們國家有著眾多的民族,而歷史上我們還同化兼并了許許多多的其他民族。它一方面說明了我們民族的包容性,同時也說明了其兼容性,“和”的精髓,就在其中。
與不同的人相處,能看出我們的道德修養(yǎng)。
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鐘鳴鼎食,要想讓人吃著香,須得加上各種佐料。
油鹽醬醋、大小茴香、孜然肉桂、花椒味精,自是不可缺少;蔥蒜辣姜、香油麻醬、五香咖喱,也當(dāng)點綴其中;蠔油八角、黑白胡椒,自能錦上添花。好廚師一把鹽,這東西當(dāng)然少不了。把眾多的調(diào)味品放在一起,共同完成了這餡中一香。這還是“和”的道理,同時也昭示出了調(diào)理之道。
生活中的我們,做人又何不如此!
與朋友交往,你給人的感覺是,一定要有味道。
你須是個有品位、有追求、有情懷的人,你也得是個有知識、有學(xué)養(yǎng)、有城府的人,讓人覺著你是個高雅的人、有趣味的人、有吸引力的人,而不是一個無情無義、淡薄寡味、低級下流者。
明人袁宏道說:“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p>
而張岱的話更加驚世駭俗和一針見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你可以是個有毛病的人,但一定不能是個無趣味的人。
還是一張餃子皮的時候,你是圓的。而當(dāng)你包納了餡料之后,你就是個半圓了,成了一個穹窿。
沒包餡之前我是太陽,或者是十五的月亮,而包了餡之后我只能是月亮,是上弦月或者下弦月了。
月圓則缺,你要想包容,就要費去一大塊面積。這個世界不可能讓你總是八面玲瓏,也不可能讓你總是左右逢源。有得必有失,得了餡,就折損了面。國人從餃子的辯證法中,領(lǐng)悟出了人生五味。
在一般的狀態(tài)下,我們是缺的。就如同這缺月,總是不完整。所以,缺憾是人生的常態(tài)。
想到這些,你就會釋然,就會心安,就得不了抑郁癥。
想要成熟,你就得下到水里去。
永遠(yuǎn)站在岸上的人,只會說風(fēng)涼話,只會發(fā)表評論。
看它在水里翻江倒海,看它在水面上下沉浮,看它不斷地遭受煎熬,然后撈出來一嘗,熟了。
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翻騰打滾,煎炸烹煮,飽受折磨,才是常態(tài)下的人生。
不熟的餃子都是沉在水底的,等鍋開了,水熱了,餃子們才一個個浮了上來。它們拼命地往上冒頭,拼命地想出人頭地,想離開這火熱之地。但總會有的處在高處,有的待在低位。
沉浮中見出世態(tài)炎涼,沉浮中學(xué)會如何做人。
跳進了水里,你就有時得隨波逐流,就得上下浮沉。更多的時候,由不得自己。
一個半圓不是圓,兩個半圓就團圓。
所以,中國人每逢過節(jié)的時候,都要從遠(yuǎn)處趕回來,都要吃餃子。
要的就是這眾多的餃子在鍋里翻騰的景象,熱熱鬧鬧;要的就是每個半圓拼在一起,從而達(dá)到全家團圓,和睦相處的效果。
今天冬至,你回家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