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揚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寫群像,整個過程其實并不順利,從確定采訪對象,到篩選素材再到將這些好的故事拼湊到一起。盡管寫作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前期的采訪卻是無比順暢,所以我想在這篇手記的開頭,講講我和這些DOTA2玩家們聊天的感受。
作為一個同樣從2014年開始打DOTA2的玩家,我和他們有著天然的共同話題,無論是基于對這款游戲的了解和熱愛,還是見證Wings捧杯的喜悅以及PSG.LGD錯失冠軍的遺憾,我們的情感是共通的。在這個基礎上,整個對話開展的非常順利。
對于HOHO哥描述的TI6決賽后他在家里亂蹦的場景和心情,我非常能夠感同身受,從他的口中,我能感受到他對于DOTA2和TI賽事的熱情。在和小美聊天的過程中,會因為她突然蹦出的一句“Zard話”,兩個人在電話兩端不約而同的笑起來。而對于我的同行、好朋友羅冬,通過這些年對DOTA2項目的觀察,我們對這款游戲的現(xiàn)狀和前景有著相同的認知,這也是為什么,當我得知他在2020年決定離開DOTA2時,我在心里是替他高興的。之所以我會在文中用大量的筆墨講述他的故事,除了他的故事具有一定代表性之外,更是因為在寫他的過程中,我把自己代入了進去。
2016年的那個夏天,我和朋友一起見證了Wings戰(zhàn)隊的奪冠。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萌生了想要成為電競從業(yè)者的想法。2017年春天,我如愿加入了編輯部,成為了電子競技雜志的一員,也是雜志在那之后唯一還在堅持寫DOTA2項目的記者。
2018年春天,我有幸采訪到了DOTA功勛教練71,并完成了我職業(yè)生涯第一篇DOTA2人物長報道《狷生唐問一》,得益于71教練的健談和他自身的精彩故事,這也是我迄今為止寫的最出色的一篇稿子,但很遺憾的是,在這之后我寫過的所有長報道,都沒有再達到當時的高度。但在那時,我也曾想過,要用自己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為DOTA2寫一本書,書里是我過去寫過的所有與DOTA2有關的長報道,可能是選手、教練、從業(yè)者、普通玩家甚至是我自己。
從教練71到中國隊長xiao8,從耀宇傳媒CEO張宇到TI6冠軍Faith_bian,再到今天的這篇DOTA2十年特稿,雖然篇幅并不算多,但從2018年開始,每一年我都會寫至少一篇和DOTA2題材有關的長報道。但這一次,我覺得是時候停下來了。
TI8是我記憶中,自己第二次因為看比賽流淚,第一次是看到自己心愛的球員在2010年世界杯被淘汰出局。PSG.LGD輸?shù)魶Q賽后,我就像一灘爛泥似的陷在沙發(fā)里,被負面的情緒包裹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但是很快,我接到了我?guī)煾复騺淼碾娫?,他要求我必須在當天寫一篇和決賽有關的稿子。那個時候,我整個人的狀態(tài)非常不好,中國戰(zhàn)隊輸?shù)魶Q賽,自己還要被逼著出內(nèi)容,我?guī)缀跏强拗鴮懲暾遄拥?。盡管完成了任務,但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很難讓自己從那天的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我覺得PSG.LGD不該輸?shù)舯荣?,我覺得我的師父不該對我那么嚴苛。但時至今日,我其實真的很感謝他當年對我的嚴格要求,也是從那時候我才真正認識到,我是一名記者,DOTA2是我的愛好,但更是我的工作。
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熱愛這款游戲的,雖然我的分數(shù)并不高,接觸游戲的時間也并不算太長,但七年時間里,我也玩了快4000局游戲,在MAX上連續(xù)簽到了1700天。但從TI8之后,作為普通玩家我感到自己對游戲的熱情在消退,而作為從業(yè)者,我更是對這款游戲在當前的處境充滿了憤怒和無奈。我并不是想指責誰,這當然也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但對于我個人而言,過去四年里,無論是專欄還是長報道,包括這次DOTA2十年的專題,或許我寫的并不夠好,也或許根本沒有多少人看到過,但我覺得自己愛過、寫過、努力過就夠了。我想,未來我應該不會再主動去寫和DOTA2有關的選題了。
很感謝我們的主編石老師讓我做了DOTA2十年的選題,可以讓我用這樣的方式最后一次表達我對DOTA2的熱愛,就像文章里的呦呦一定要給自己的DOTA2生涯留下點印記一樣,我也希望用這篇長報道為我和DOTA2的經(jīng)歷寫下句號。
再見啦,DOTA2,希望你未來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