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山東 濟南250014)
字體在平面設計作品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著傳達信息和視覺美化雙重作用,字體設計一直以來都是設計師研究探索的對象,今天我們這篇文章主要從字體設計以及字體編排兩大方面去探討其學習方法。
字體設計的學習首先應該是臨摹,先臨摹后創(chuàng)意,臨摹是感受字體的骨骼、結構、框架、比例、重心等字體特點的最直接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培養(yǎng)設計修養(yǎng)的有效途徑。我們通常以宋體和黑體為主要臨摹對象,宋體是現(xiàn)代印刷字體中資格最老的字體,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字體,成熟于明末清初。宋體工整協(xié)調,規(guī)范易讀,一直是使用率最高和使用范圍最廣的印刷字體。宋體字的特點是字形正方、橫細豎粗、筆畫與筆畫連接處有頓角。黑體延續(xù)了宋體結構嚴謹?shù)奶攸c,改變了宋體橫細豎粗的筆畫形狀,形成橫豎筆畫粗細一致的字體風格。黑體字方頭方尾、渾厚穩(wěn)健、端莊大方、結構嚴謹、書寫方便、醒目有力,是現(xiàn)代生活中最常見、使用最多的字體之一。宋體和黑體具有漢字字體的典型特征,上緊下松,視覺中心略高于幾何中心,橫細豎粗,無論是橫細豎粗差別明顯的宋體還是橫豎接近的黑體,由于視錯覺原理,在書寫的時候都會橫略細與豎,密緊疏松,在一個字型中,結構復雜的局部應更加緊湊,結構疏松的局部應相對放松,以此達到視覺上的均衡。
字體設計方法眾多,很多設計師教育者根據(jù)經(jīng)驗已經(jīng)為大家總結了眾多的設計方法規(guī)律,并且隨著時代設計的需求的發(fā)展隨之變化,名稱雖然各異但是規(guī)律大致相似,在這里我們把字體設計的方法分為單獨字體的設計方法和組合字體的設計方法兩大類別。
適合單獨字體設計的方法總結如下,改變字體邊角(如圖1所示),共用同個筆畫,替換局部元素,突破字形結構,結合字體背景,局部省略剪缺,塑造立體風格、字中有字、成為形狀、動態(tài)字體拼貼錯位以及用點線面表現(xiàn)字體等設計手法。
適合組合字體設計的方法總結如下,穿插、重疊、空心、貫穿、整體包圍(如圖2所示)等以及單字設計方法全部適用。字體設計重在創(chuàng)意,在一定程度上局部擺脫了原字形和筆畫的束縛,變形重組的前提是保持原字形整體的間架結構,以保證字體的識別性和辨識性,同時注意形式美感,調整比例重心,使設計變形后的新字體和諧美觀。注意字體筆畫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字體的間架結構,注意字體與字體之間的比例與重心,節(jié)奏與韻律。
圖1 改變邊角
圖2 整體包圍
字體設計方法需要遵循字體設計原則,字體設計原則包含易讀性、傳播性、裝飾性、獨創(chuàng)性、準確性。易讀性是指字體設計的前提,無論多么優(yōu)秀的設計,如果破壞了文字的識別功能和傳達功能,就失去了字體設計的意義與目的。
因此,在設計字體時,要注意字形、筆畫、粗細、結構、比例、重心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在創(chuàng)意的同時確保字體傳達的準確性;傳播性是指信息傳播是字體設計一個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文字設計要服從主題要求,服從品牌定位與訴求,不能沖突與脫離,形式與內容要吻合一致;裝飾性是指字體設計在易讀性的前提下,利用形式美法則要求,注重文字整體結構的均衡,追求字體的裝飾美感,增加版面的視覺吸引力,提升形象和競爭力;獨創(chuàng)性是指字體設計以創(chuàng)新為目標,獨具風格的字體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品牌形象與美譽度,時代要求我們要以嶄新的觀念去創(chuàng)造字體的時代性,展現(xiàn)字體的無限魅力和感染力;準確性是指字體在進行創(chuàng)意變化時,要針對文字的內容進行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創(chuàng)意的形式一定要符合文字的內涵,在準確反映字義、詞義的前提下,進行想象力的發(fā)揮,進而創(chuàng)造風格,對文字內容的曲解和不準確地表現(xiàn),會使創(chuàng)意字體的審美價值大打折扣。
字體編排是字體組合的藝術處理形式,包含字體的選擇,字號的大小,字距行距的關系,標題內文的排版等,是需要考慮全局因素的整體安排。優(yōu)秀的字體編排可以增加版面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版面更具秩序化和藝術性,提升畫面視覺美感。合理編排字體需要將版面中所有的文字要素如位置、空間、布局等等進行有效的配置安排,首先我們要考慮字體的選擇,不同字體、不同型號、不同筆畫粗細都反映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宋體秀麗黑體端莊,大字醒目小字精致,粗線有力細線柔弱,根據(jù)字體的性格和主題要求選擇合適的字體進行設計。
其次,要考慮字體信息的主次,大號字體可以瞬間吸引眼球,成為畫面視覺中心點,是主要信息的位置安排。其他信息根據(jù)重要程度選擇小一些的字體和更小一些的字體,大字號與小字號對比明顯,形成主次信息的層次。
再次,要考慮字行距字間距,字間距是字與字之間的疏密距離,字行距是行與行之間的疏密程度,過于緊湊或者過于疏遠的字行距和字間距都會破壞受眾閱讀的正常規(guī)律,從而影響文字的閱讀性和傳播性。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字間距字行距的視覺規(guī)律,刻意破壞甚至取消文字的閱讀性,加大字間距和字行距的設置,完成文字到圖形的轉變。
最后,要考慮字體的行長度,文字無論是橫排列還是豎排列,長度都不宜過長或過短,過長的行(列)長度會引起視覺疲勞,過短的行(列)長度給人感覺不完整。適度的行(列)長度可以帶給人們舒適的閱讀感受,同時給人以類似節(jié)奏感的審美愉悅。
編排設計要遵循視知覺的一般規(guī)律即人們觀察視線一般是從上到下(豎版),從左到右(橫版),特殊刻意的視覺流程引導會改變?yōu)g覽順序。文字在版面中數(shù)量眾多,文字含義的主次關系可以形成文字的大小變化對比,并對受眾的視覺流程起引導作用,大而少的文字起到視覺中心的效果,是版面中主要表達的內容,字體的選擇要醒目,字體設計要突出;小而多的文字猶如點元素,點聚集成線,線聚集成面,在版面中起輔助說明的作用,文字的選擇要清秀易讀,字體設計不需要過于花哨,以易讀性和識別性為主。
編排分類一般分為古典式、網(wǎng)格式、自由式和綜合式。古典式編排講究嚴格遵循對稱均衡的版面安排,在規(guī)定尺寸范圍內進行的規(guī)范的排列,給人古典、精美、高雅的視覺享受。中國古典式編排的特點是文字排列自右向左、從上到下,版中有框架系統(tǒng),所有文字均約束在框架之內,為了方便文人在天頭地腳書寫心得或加注批注,版心偏小,天頭、地腳極為寬大。西方古典式編排特點是軸心左右嚴格對稱,字間距字行距統(tǒng)一尺寸,襯線字體配以華美插圖和裝飾花紋,異常華美;網(wǎng)格式編排力求通過簡單的網(wǎng)格結構和標準化的版面公式,達到編排的視覺統(tǒng)一性,按照預先確定好的分欄,劃分區(qū)域安排構成要素的位置,使版面效果公式化和標準化,十分適合國際化的傳播目的。網(wǎng)格系統(tǒng)是現(xiàn)代國際上普遍認同和使用的一種編排設計方式,網(wǎng)格分割使版面主次有序、層次清楚,使構成元素之間協(xié)調一致;自由式編排打破古典式編排的嚴謹對稱和網(wǎng)格式編排的分割局限,沒有固定版心,沒有任何限制,元素自由編排,是一種新型前衛(wèi)的設計方式,解構性是自由式編排的重要特點;綜合式編排是指在同一版面中,采取各種風格綜合設計的編排方式,古典式編排、網(wǎng)格式編排、自由式編各具風格同時并非孤立存在,風格之間可以互相彌補。在古典式編排和網(wǎng)格式編排的程式化風格里面稍加變化,與自由式編排進行結合,可以取得秩序活潑的版面效果。
字體設計是平面設計重要學習環(huán)節(jié),往往是字體單獨的設計以及字體整體的編排統(tǒng)一協(xié)作的結果,在字體設計中,如何把握筆畫、結構、重心、形態(tài),如何協(xié)調筆畫與筆畫、字與字之間的關系,如何將字體內容準確直觀的傳達給受眾同時又有新意,使人過目不忘;在字體的編排中,如何使文字信息傳播有序,版面設計使人愉悅,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設計學習者日積月累的練習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