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互動語言學的核心理念是從互動交際中來了解語言的本質(zhì),研究語言的各個方面是怎么在互動交際中被塑造的,這就需要將語言形式放到特定的會話序列里去考察語言現(xiàn)象?!昂冒伞薄靶邪伞笔侨粘=浑H話語中最常用的言語形式,通過對語料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在日常交際中都可以作應答語、話語標記語,但二者在使用中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本文結合語料,運用會話分析的方式,分析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在互動交際中的語義與語用方面的差別。話語標記語是人們?nèi)粘=浑H中常用的一種不影響句子本來的意義,只表達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或言者,為了使聽者正確理解話語而選擇的語言手段。下面,通過幾個例子來分析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的特點(本文語料均選自BBC和CCL語料庫)。
例(1):
A1:“啊!羅絲現(xiàn)在與他在一起?!?/p>
B1:娜娜說:“好吧,弗朗西斯,我不在乎!”
例(2):(一對夫妻早上上班前的對話)
A2:“該起床了,要不上班該遲到了?!?丈夫說)
B2:“行吧,你也該起來了。”(媳婦說)
通過分析上述語料可知,在語義方面,對話中的“好吧”與“行吧”不傳達任何實質(zhì)性的概念意義,在對話中無論存在與否,都不影響后面話語所要表達的意義。如把例(1)、例(2)中的“好吧”“行吧”去掉,對后面話語的句子成分沒有任何影響,所表達的意義依舊完整準確。在會話中運用“好吧”“行吧”,可使話語銜接更流暢,同時表達言者的主觀態(tài)度,使聽者對言者話語中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有更好的理解。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為肯定回答的“好”“行”與句末語氣詞“吧”的結合,使得“好吧”“行吧”在表達言者的主觀態(tài)度時語義與語用發(fā)生了變化,下面就從語義和語用兩方面來對比分析這二者在會話中的不同之處。
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是由表態(tài)義的“好”“行”與句末表懇求、疑問、委婉等的語氣詞“吧”組成的,在使用中發(fā)展為凝固結構。從言者態(tài)度來說,作為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都表達了言者對某事的看法、態(tài)度等的肯定或妥協(xié),在這種情況下,這兩者語義差別不大且可以互換使用。
例(3):
女孩:“所以來一個吧,這可是人家特地分給你的喔!”
佑一:“好吧,反正你之后會還錢的話,那就來一個吧?!?/p>
例(4):
拉拉小聲問他:“你看看,你行嗎?”
王偉把使用說明正過來反過去地讀了兩遍,點頭說:“行吧,應該問題不大?!?/p>
上述例子中的“好吧”“行吧”都表達了說話人的妥協(xié)贊同之義,互換一下并不影響說話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把例(3)中的“好吧”換成“行吧”,同樣表達佑一對女孩的提議表示妥協(xié)和同意。例(4)中的“行吧”換成“好吧”,并不影響王偉對拉拉的提問表示贊同的語義。
“好吧”“行吧”雖都表示對事物或行為妥協(xié)、肯定等表態(tài)或推斷,但兩者在相應類別用法中仍有差別。沈家煊提出語言的主觀特性,指在交際中,說話人說出的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觀點和情感[1]。話語標記語作為日常會話中一種常見的話語現(xiàn)象,在會話中也能體現(xiàn)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為聽話人理解話語提供便利。但“好吧”凸顯的是主觀上言者是從聽者的立場出發(fā),對聽者的關注度較高;而“行吧”則是從言者自身考慮,對聽者的關注度較少。
例(5):
理賠員說:“好吧,那么300元如何?”
專家等了一會兒道:“300?嗯,我不知道?!?/p>
例(6):
孫南彝:“靠得住靠不住?”
胡龍廣:“但干了兩件事,也還賣力?!?/p>
孫南彝:“行吧,你來安排,策略一些,話不要說透?!?/p>
例(5)中理賠員用“好吧”表達了他對專家的妥協(xié),表明了理賠員試圖接受專家的提議。理賠員的回答是因為對專家態(tài)度的關注。例(6)中,胡龍廣向?qū)O南彝解釋他人的能力,孫南彝聽了胡龍廣的介紹后,從自身的角度考慮,用“行吧”回應,表示接受了胡龍廣的提議。
上述考察發(fā)現(xiàn),這兩個話語標記語在語義上雖有相同點,但主觀語義,即言者情態(tài)表達方面存在差異。李慧敏指出,情態(tài)表達功能是指言者通過使用話語標記傳達某種感情態(tài)度[2]。話語標記語“好吧”與“行吧”都有情態(tài)表達功能,如二者都表達言者的讓步、妥協(xié)、無奈等主觀情感,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說話人選擇哪一個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所體現(xiàn)的說話人的心境是不同的。本文參考李慧敏的分析方法,分析二者在交際中表達相同情感功能時所存在的細微差別。
街道還會不定期舉行大型消防演練,主要由轄區(qū)內(nèi)的消防大隊組織開展,每次演練都需要九個社區(qū)派人過去參與、學習。 消防演練能夠普及救火救援知識,對于社區(qū)微型消防站成員的實際學習效果還帶有考證。
首先,就兩者的讓步功能而言,二者都凸顯了言者對聽者無奈的妥協(xié),但“好吧”側重聽者的立場,而“行吧”則側重言者自己的立場。
例(7):
顧客:“沒有,此刻我想不出來。”
業(yè)務員:“好吧!如果你想到任何問題的話,請立刻通知我本人?!?/p>
例(8):
A:“不知道!這酒肯定不是什么糧食做的,我頭怎么這么疼!哎,你頭疼不疼!”
B:“還行吧!你喝酒不行,你還不如你老婆呢!”
例(7)中,業(yè)務員因為顧客想不到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自己又不能對顧客提出要求,只能順著顧客的意思,用“好吧”來回應顧客,作出讓步。而例(8)中B用“還行吧”來回應A問他頭疼不疼,顯然B的回答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行吧”是說話人告訴聽話人自己的頭不疼的信息。
其次,就無奈之情來說,“好吧”在口語交際中更能凸顯禮貌原則,因此,在話語語氣方面,“好吧”比“行吧”更得體、柔和。
例(9):
A:“不去不去。他們在打仗,好怕人喲!你不信就自家去看嘛,坐在這小飛機上就會到我家,我媽媽看見你會好喜歡啊!”
B:“好吧!小妹妹,可惜這飛機太小,坐上去會使我的裙子沾上灰塵的?!?/p>
例(10):
編輯說:“大的方面沒有動,只是把句子理了理,您看行嗎?”
野大夫鼻子里哼一聲,說:“行吧?!?/p>
例(9)中是一個大人(說話人B)和小女孩的對話,說話人A讓說話人B坐在她的小飛機上,說話人B用“好吧”對小妹妹作出贊同回應,但也透露出說話人的無奈之情,符合禮貌原則。而例(10)中野大夫“行吧”對編輯的詢問雖然作出贊同的回應,但“鼻子里哼一聲”體現(xiàn)出了野大夫此時不滿的負面情緒,也體現(xiàn)了野大夫的無奈之情,如果把“行吧”換成“好吧”,就不符合此刻野大夫的心情。
再次,就表達說話人的贊同之意而言,“好吧”的使用頻率要高于“行吧”,也是因為“好吧”在日常交際過程中遵循了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更凸顯了說話人對聽話人的關注,從聽話人角度出發(fā)。
上述研究發(fā)現(xiàn),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的基本語義差別不大,可以互換使用,但二者的主觀語義存在差別。張旺熹提出交互主觀性,指說話者用明確的語言形式表達對聽話人的關注,而且這種關注在社會意義上有著更多的體現(xiàn),即關注聽者的“面子、形象需要”[3]。說話人在使用“好吧”時,往往從聽者的角度考慮,考慮交互者的感受。從語用的角度來說,“好吧”遵循了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交互主觀性很強。正因為“好吧”體現(xiàn)出的強交互主觀性,說話人在交際中使用“好吧”往往能達到緩和氣氛的效果;而“行吧”體現(xiàn)的說話人對聽話人的關注往往低于“好吧”,通過情感表達功能的對比研究也能發(fā)現(xiàn),與“好吧”相比,說話人對聽話人關照的主動性明顯低于“好吧”,其交互主觀性稍弱,因此,“行吧”經(jīng)常用在氣氛較為緊張的交際場合中。
本文主要分析了話語標記語“好吧”“行吧”在日常交際中的主觀語義和情態(tài)表達功能的差別。“好吧”“行吧”是表肯定義的“好”“行”與句末的語氣詞“吧”的結合體,其言語結構是言談參與者交互作用的結果。從交際動因上看,“好吧”既保全了受話者的面子,也保證了會話的順利進行,能消除受話者顧慮,明示當前立場已經(jīng)達成一致的作用;而“行吧”雖也明確了立場一致的觀點,但有時會帶有說話人的負面情緒。因此,“好吧”在交際過程中往往更符合禮貌原則。研究發(fā)現(xiàn),造成兩者不同的原因與說話人的主觀性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研究話語標記語需細致分析其在會話中所表達的話語功能,此外還要考察說聽雙方的角色地位、社會關系、交際意圖等語境因素,這對分析研究兩種具有相似功能的話語標記語的不同之處尤為重要。話語標記語的對比研究有助于說聽雙方明確如何選擇哪一類話語標記語,在日常言語交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