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蘭州現(xiàn)代職業(yè)學院衛(wèi)生健康學院 甘肅 蘭州 730300
誠信屬于道德范疇,是公民作為社會分子的精神道德標準,也是人們的日常行為和誠實信用交流的具體體現(xiàn)[1],通常誠信表現(xiàn)為對人對事誠實守信、講信譽、一諾千金,在一般意義上誠信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品質上,誠信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內外兼?zhèn)?,誠信是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在我國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經歷了五千年的文化變遷[2],誠信作為我國精神文明領域的瑰寶,是我國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標準,并在我國教育行業(yè)和其他社會領域,形成了具有一定意義和豐富內涵的誠信觀。誠信是我華夏民族崇尚的最高精神境界,他已經經歷了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歷程,關于誠信的事例和典故很多,所以在大學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中的重點內容。
近些年來關于誠信問題的事件,在很多各大新聞媒體頭條隨處可見,關于誠信問題引發(fā)的社會矛盾,已經引起社會相關人士的高度重視,最具代表性的示例為哈爾濱天價魚事件,以及山東問題疫苗事件,同時還有個別學生學歷造假案件。這些案件的出現(xiàn),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產生了不利的影響,通過對事件性質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事件的起源和根源都出現(xiàn)在個人誠信道德精神的缺失,從而導致了社會誠信問題出現(xiàn)了嚴重惡化的局面,想要對這些問題從根本上進行杜絕,提高當代人們的誠信教育精神,就需要從教育工作入手。當代大學生的信譽精神和狀態(tài)也存在一些偏差,形勢同樣不容樂觀。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關于思想道德和誠信教育,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進行有效的推廣和重視,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改進。
學校是大學生接受誠信教育的主要場所,那么教師就是誠信教育落實的主體。然而在現(xiàn)實的社會中,教師會受到社會各種各樣因素的誘導,在大學中盛行功利主義,個別的執(zhí)教人員缺少對功利主義的抵抗力。面對社會各個層面的誘惑,導致他們失去了作為教師的底線和尊嚴,最常見的事就是口頭上頭頭是道,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卻不能做到心口合一。由于思想觀和價值觀的偏離,存在一些考試漏題的行為,還有一些學術造假,對評優(yōu)工作進行暗箱操作的錯誤行為,甚至有的老師對學生進行錯誤的誘導,讓學生做有悖誠信道德的事情,師德不佳會使學生思想觀念誤入歧途,導致學生產生叛逆心里,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缺乏誠信的觀念和精神,出現(xiàn)雙標的現(xiàn)象,一方面要求別人遵從誠實守信道德標準,另一方面,自己卻違背這種道德底線,視舞弊造假的行為為常規(guī)現(xiàn)象,通過徇私舞弊的行為獲得非法的利益。
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綜合素質高的優(yōu)秀型人才,在當代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評價教育成功標準方式存在相對單一的情況。在道德教育的工作中,主要通過講道理和說教的方式,對學生的情感進行感化和提升,對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實踐教育相對欠缺。同時在學校進行教育的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現(xiàn)象,由于教師的個人行為存在不誠信的問題,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這就要求在新形勢下,對大學生的教育內容要以知識教育為主,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避免誠信教育被邊緣化的錯誤做法,積極的將誠信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來。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式上,忽視了學生教育的主體身份。這一現(xiàn)象對發(fā)揮大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產生了一定的約束和阻礙,通過現(xiàn)階段我國關于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模式和教師所體現(xiàn)的狀態(tài)分析,通常是教師高高在上,體現(xiàn)了整個知識傳授的權威性,缺乏一定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的接受和理解產生一定的阻礙,在實際的誠信教育工作中,缺乏對實踐內容的重視,通常只是傳授理論知識教育,停留在表面上和課堂上,并沒有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導致學生功利心理產生。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對誠信教育理論知識進行傳播,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
傳統(tǒng)的學生道德考評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書面考核來界定學生德育成績,這種考評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無法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德育水平。較差的執(zhí)行能力導致相關信息收集不全面,所以誠信檔案的建立并不足以反映學生誠信的實際情況,同時學校關于教師誠信情況的掌握和了解也不夠全面,由于這方面工作的缺失和忽視,導致個別教師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社會上不同因素的誘惑中沒有較強的自我抵抗能力,出現(xiàn)違背誠信的情況,對我國誠信教育的發(fā)展具有消極的影響。
在學校推行誠信教育的過程中,大學教師在整個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雙重的身份,首先他是誠信教育的傳承者,同時也是誠信行為的執(zhí)行者?;趯處熾p重身份的認識,我們應該從兩個方面來推行大學誠信教育工作。教師自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有效的推行誠信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道德水平,具有良好的誠信觀才能做到言傳身教,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為學生樹立誠信的榜樣。提高自身誠信道德水平,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及誠信教育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生誠信教育在大學教育領域推行和落實勢在必行,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在走出校門的時候依然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質,為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如果誠信教育缺失,將會導致學生產生功利心理和自私自利行為,對社會和個人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相關政府都應該加強推進學生誠信教育工作,對工作給予重視和支持,將學生誠信工作化為教學重點。同時,誠信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作,他不是某個部門和單位可以單獨完成的,一方面,加大大學誠信教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完善教學系統(tǒng)和教學環(huán)境;另一方面,學校加強自身的誠信道德教育觀念,發(fā)揮教育主體的作用和職能,在課程的設置上對誠信教學加以重視,完善教育機制和考評制度,建立一些獎勵機制來提高學生學習誠信知識的積極性,社會是考驗學生能力和檢驗學生道德的重要場所。學生畢業(yè)以后,終究是要投身社會工作中,大學生培養(yǎng)自身高尚的誠信精神,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
通過以上對我國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相關分析和論述,我們知道,目前我國高校關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很多弊端,需要引起社會和政府以及其他部門的重視,并結合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環(huán)境,采取相應的措施,科學合理的推進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輸送德智體美綜合素質水平較高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