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內科,安徽 合肥 230061)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作為最嚴重的缺血性心臟病,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和糜爛被認為是導致ACS 發(fā)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其中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被證實為代謝紊亂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中介[2,3]。有研究表明[4],血清甘油三酯與葡萄糖乘積(triglyceride-gluscose,TyG)指數可作為評價IR 的簡易標記模型,已被證實與金標準-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實驗測定的IR 有顯著相關性,甚至優(yōu)于目前常用的胰島素穩(wěn)態(tài)模型(HOMA-IR)。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報道稱[5,6],較高的TyG 指數與心血管疾病事件風險和死亡率的增加有關。由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在我國冠心病患者中接受度較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最常見的ACS 患者的血流重建策略。本研究通過分析老年ACS 患者的TyG 指數水平與急診PCI 術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關聯(lián)性,以期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 年9 月~2019 年9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收治的220 例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符合《中國急性冠脈綜合征急診快速診治指南》[7]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5 歲。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甘油三酯水平升高(≥400 mg/dl)病史者;②惡性腫瘤、急性/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③既往有糖尿病史、嚴重肝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根據TyG 指數中位數的水平將患者分為低TyG 指數組(n=106)與高TyG 指數組(n=114)。低TyG 指數組中男性57 例,女性49 例;年齡65~81歲,平均年齡(70.10±3.63)歲;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8 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 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40 例。高TyG 指數組中男60 性例,女性54 例;年齡67~90 歲,平均年齡(69.80±3.91)歲;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2 例,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6 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46 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急診PCI 術并急診抽取肘靜脈血3~4 ml,置于抗凝管中送檢。采用ELISA 法檢測患者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TyG 指數=Ln[血清甘油三酯(mg/dl)×空腹血糖(mg/dl)/2]。隨訪通過門診、電話以及再次住院的方式進行,隨訪的終點是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發(fā)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和支架內血栓形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TyG 指數與隨訪終點事件的相關性。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隨訪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214 例患者最終完成隨訪或達到終點事件,脫落的6 例患者中高TyG 組失訪2 例,低TyG 指數組失訪4 例。低TyG指數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率均低于高TyG 指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TyG 指數與預后不良事件的相關性分析 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TyG 指數是行急診PCI 手術的ACS 患者6 個月內發(fā)生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1 兩組隨訪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n(%)]
表2 TyG 指數與不良預后事件的相關性分析
TyG 指數是臨床工作中常用的簡易評價受試者的IR 程度的指標[8],被證明是代謝綜合征和2 型糖尿病的有效預測指標[9]。研究表明[10],TyG 指數與冠心病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和大出血)的發(fā)生呈正相關。但目前關于TyG 指數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機制暫不明確,推測與IR 相關。IR 可引起糖代謝失衡,從而產生慢性高血糖,進而引發(fā)氧化應激,導致血管內皮損傷[11];其次可通過調整脂質代謝,導致脂質三聯(lián)征,如血漿甘油三酯升高、血漿HDL-C 降低、小而致密的LDL-C 顆粒出現(xiàn),加速血管損傷,促使機體發(fā)生不良的心血管事件的反應[12]。Trifunovic D 等[13]在行血運重建后的心肌梗死大鼠的模型中發(fā)現(xiàn),高甘油三酯和高血糖狀態(tài)通過損傷冠狀動脈微循環(huán)功能而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儲備功能,再一次擴大了缺血心肌的損傷范圍。
一項包括1282 例同時患有2 型糖尿病患者和穩(wěn)定型冠心病的患者的嵌套病例對照研究顯示[14],TyG 指數與短期不良事件呈正相關,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和出院后血運重建。而另一項針對2 型糖尿病人群的臨床研究表明[15],TyG 指數與冠脈病變嚴重程度相關,在預后上沒有明顯的相關關系,結果差異可能與該研究人群中糖尿病病情較輕,并且只隨訪觀察了1 個月有關。Mao Q 等[16]研究中指出,TyG 指數與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長期預后的關系緊密,可作為預測患者長期不良預后的指標。而本研究的結果也再次證實,TyG 指數是行PCI 手術治療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發(fā)生全因死亡、再發(fā)急性心肌梗死、血運重建和支架內血栓形成的獨立預測因素。但因本研究隨訪時間有限,病例數較少,未能進一步明確TyG 指數與行PCI 術的ACS患者長期預后的關系,仍需要更長時間,更大樣本量的研究進一步補充。TyG 指數包含了甘油三酯和葡萄糖,空腹甘油三酯和葡萄糖被證明與ACS 后的長期和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相關[17,18],這種關系可能部分解釋了糖尿病或ACS 患者TyG 指數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之間的潛在關聯(lián)。此外,還有臨床研究指出[19],TyG 指數高的患者,其體重指數和LDL-C 水平明顯高于其他患者,而HDL-C 水平則較低。因此,TyG 指數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結局的關聯(lián)可能部分是由這些傳統(tǒng)心血管危險因素介導的,但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TyG 指數與行急診PCI 手術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不良心血管臨床事件及死亡相關,可作為評價預后的預測指標。將TyG 指數納患者入院常規(guī)評估中,有助于臨床醫(yī)師提前篩查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預后不良的高危人群,以便為這類患者制定更加及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