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波
摘要:“問題式教學”是目前課堂教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而問題式教學中,問題的提出至關重要,有了好問題,才有高質量的教學。而教學預習作為教學的預備環(huán)節(jié),只有準備充分了,才能讓課堂更精彩。同樣預習環(huán)節(jié)也需要問題的推動,那就語文學科課堂中教學預習問題而言,問題的提出應遵循哪些原則呢?本文圍繞這一問題,提出了“問題式預習環(huán)節(jié)”中應遵循的這幾個原則:預習問題設計要有指向性、層次性、啟發(fā)性、緊湊性、趣味性、多樣性。
關鍵詞:預習;問題推動;教學;原則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作為第一語言學科,是各類信息儲存和傳遞的基本工具,所以更有課前預習的必要,而且只有進行了預習才能把握課堂上有限并且寶貴的時間。預習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經歷初中的青春期躁動不安,進入高中后自學自制能力顯著成長,學生的獨立性也在學習上體現出來。高中知識點難度大涉及廣,要想學好學懂必須靠教師的孜孜不倦和學生的融會貫通,單靠教師一方面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難以取得成效。預習,不僅能讓學生提前攻占難點知識的高地,也能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做好預習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方變?yōu)橹鲃拥倪M攻方,體會到學習的意義。
二、課前預習,以“問”推動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學習習慣。加強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引導和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高質量有效的預習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無論是課本解讀能力還是對于重難點的把握,自主閱讀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有效提高,預習的作用不可小覷。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逐漸認識到預習不僅僅是消除文本障礙,更是調動學生的個人經驗、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因此,我認為預習問題的設計應遵循相應的原則,真正讓它發(fā)揮應有的效用。
三、遵循原則,事半功倍
“問題式預習”中,問題的提出是核心,沒有好的問題,就沒有有效的問題式預習和之后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鑒于語文教育學科自身的特點,若想在問題式教學中預設出好問題,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預習問題設計要有指向性
預習問題要與教學目標相結合,讓學生了解預習的重點。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使學習更有效。指向性強能直接進行體現學生預習的有效性。當然這就需要克服問題設計的隨意,借助教材的藍本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把學生的預習活動與語文教學目標和諧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預習有方向,預習有重點,而不是看小說式的過一遍。如講老舍《我的母親》一課時,其中一個教學目標就是體會母親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那我們在面對這樣一篇長達5面A4紙的長散文,如果全部依賴于課堂,那整個課時便會顯得冗長拖沓,所以必須得利用好預習這一好方法。預習時,可以在初讀文章解決基礎字詞的基礎上帶著“你從文中_____可以看出母親是一位______的人,并做上記號”這樣一個問題有方向地再讀文章,這樣在學生雖然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文章的情感時,但有了對于課文的一個基本把控,那課堂上的效果應該是事半功倍了。所以合理的預習問題設計,可以驅動目標的超前完成。
(二)預習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
很少有人在認識事物時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別是十幾歲的中學生,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征是由淺向深、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不斷從事物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逐步接觸到事物的本質。在預習設計上,要先易后難,讓學生體驗到預習讓學習變得不再艱難。比如最初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里的生僻字詞,在課堂上出題考驗。學生發(fā)現簡單的預習可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這樣會極大激發(fā)他們預習的興趣和動力。在簡單的預習取得效果后,再給學生布置課文中的難點要點,比如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即便學生在預習時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在教師的課堂講解上一定會茅塞頓開,甚至于醍醐灌頂。教師也可以通過根據不同學生布置分層次的預習問題,對于“后進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布置一些家庭作業(yè),如朗讀課文,標注好自然段,借助字典查出不認識的生字詞讀音、重要的詞語意思、結合問下注釋初讀文章等;對于中等生,在初讀后完成課本后相關的練習題,并且文章的思想情感進行初步感知;對于優(yōu)等生,可以在他們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章。如在預習《賣白菜》這篇文章時,就可以讓這一批優(yōu)等生提前找出文中的矛盾沖突,標注出為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jié)描寫等及查找相關背景知識,也可以試讓優(yōu)等生在課堂上分析、講解。
(三)預習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性
語文教學的任務的布置也應注重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培養(yǎng)。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預習作為出發(fā)點,也應該重視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于預習問題的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如可以精心設置一個問題教學情境,以置疑開始,在激發(fā)興趣的同時,可以讓學生快速的找到學習的道路,另外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多思善問的好習慣,經常設計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努力改變學生一直停留在學習文本的狀況,培養(yǎng)他們超越文本、超越作者、提出新觀點、做出新回答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如上到《芝麻官餐館》一課時,我們在還未學習感悟作者到那種由民到官、又由官轉民的坦然灑脫的難能可貴以及職業(yè)不分高低貴賤的時候,對于一群十五六歲的中學生能理解到這一層次是非常困難的,可以以北大畢業(yè)生陳生的“豬肉大王”和“陸步軒事件”為出發(fā)點去設計情景問題,那么接著學生在初步預習這篇文章的時候便會有超越文本的價值感受,對于文中的“芝麻官”也會有一定的理解。
(四)預習問題設計要有緊湊性
問題推進式課堂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新課程標準下,注意知識間的彼此聯系。設計問題時必須要注意知識的聯系,使問題推進式教學模式在幫助學生形成縱橫交錯的知識體系方面發(fā)揮其獨有的作用。在問題設計時,要注意問題的銜接、密度,做到適量、適度,要以教學內容為據,必要時進行整合。在進行預習設問時,可以這樣做:如喚起學生對以前學過知識的回憶。比如學習《沁園春 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闭埻瑢W們聯想發(fā)展自己以往學過的毛澤東的詩詞來回答,學生很快聯想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另一個例子是《詩經》,它可以讓學生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東西:《水邊》是一首很好的歌,它出自瓊瑤之手,抒情曲折,感人,當同學們知道它是從“蘆葦”中運用的時候,會不會對《詩經》產生濃厚的興趣呢?比如,《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化鳥的結尾讓學生想起梁?;墓适?,也能激發(fā)強烈的求知欲。
(五)預習問題設計要有趣味性
皮亞杰說:“一切智力活動都取決于興趣?!闭Z文教學能否順利完成,學生能否學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預習環(huán)節(jié)作為接觸語文學習的首站至關重要,預習問題要根據學生進行認知能力不斷發(fā)展經濟規(guī)律的特點,結合教材特點,盡量做到新穎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通過學習的熱情。如在學習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和難于理解的《拿來主義》時,可以在預習問題設置環(huán)節(jié),以現在孩子們感興趣的“韓流”為突破口,面對來勢洶洶的“韓潮”有專家指出這是文化侵蝕,這會慢慢侵蝕青少年的心理,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這一問題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對文中的“拿來主義”做了橋梁連接。
(六)預習問題設計要有多樣性
在設計預習問題時,不僅包含生字詞、作者、背景等知識目標,而且包含運用等語言能力目標,甚至涉及到情感目標。預習作業(yè)內容應多樣化,應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技能。預覽問題的形式也應拋棄傳統的閱讀觀念,做問題,其形式才能豐富多彩。可以是動手類的,如編輯作者的任務介紹卡,也可以是企業(yè)拓展類的,如為某企業(yè)設計一條廣告,更可以有一些“留白”部分,讓學生學習自己發(fā)展提出解決問題,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深層次思考。在完成形式上,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總結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問題式教學”中的教學預習環(huán)節(jié)問題預設,應以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為前提,以尊重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為基礎,立足于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引領學生進行主動的語文學習活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程東管高中語文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J]語文天地,2016(10).
[2]郝冰杰高中語文問題式教學法策略研究之人物傳記的教學J1亞太教育,2016(31)
[3]吳建強突出“五性”問活課堂[J]基礎教育研究2007(12):31-32
[4]邵懷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標準、策略及觀察[J]教育科學2009
本文系2019年度湖南省職業(yè)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利用問題教學法推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階段成果之一,項目編號: ZJZB201909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