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紅
【摘要】“雙減”政策下,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我們要大力推進課后延時服務的多元化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校園生活情趣,解決家庭教育的短板,同時,提高學校的聲譽和家長、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
【關鍵詞】“雙減”;課后延時服務;模式多元化;提質增效;豐富性;趣味性
一、時代背景
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和偉大復興,真正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遵循教育規(guī)律,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雙減”政策,參照《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tài)。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開展“雙減”活動,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效,從評價引領、專業(yè)指導、平臺服務等方面指明方向,提質量增實效的教育行動勢在必行。
發(fā)展素質教育,著力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不良傾向,大力推廣應用優(yōu)秀的教學成果,努力打造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但是,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惑與問題。近年來,中小學“三點半”放學的現(xiàn)象,帶來了許多社會難題,家長因上班沒辦法接孩子,只能請人幫忙,或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班,增加了過重的校外負擔,也加大了家庭經濟負擔,造成了“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不良效應,廣為社會關注,成為社會難題。為解決這一難題,國家倡導中小學校開展課后延時服務,解決家長接送難、學生課后沒地方去的難題,充分利用放學后的時間,用豐富多彩的延時服務,提供學習和發(fā)展的足夠空間。那么,“雙減”之后該如何提質增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通過多元化的延時服務模式,破解當前“雙減”政策下的延時服務難題。
二、有關現(xiàn)狀綜述
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進課后延時服務工作,鄭州作為試點城市,各中小學紛紛響應,積極推進課后服務工作,但同時,部分學校的課后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課后延時服務時間偏短、內容單一、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延時服務力度,提高課后延時服務質量,提高其豐富性和趣味性,增加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有效解決了家長們的后顧之憂。
作為鄭州市的多年名校,我們鄭州市第六初級中學大力推進延時服務,制定出課后延時服務實施方案,增強課后延時服務的吸引力。延長課后服務時間,比如我們所在的學校七八年級晚6:40放學,九年級晚8:40放學,中午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延時服務。教職員工全員參與,但是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不同,單一的延時服務難以同時滿足三十六個教學班的需求,所以,學校根據(jù)教師的個人特長設置豐富多彩的延時服務課程很有必要。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老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核心素養(yǎng),長此下去,培養(yǎng)一批有特長的學生。
我們的課后服務能不能做好,能不能有吸引力,關鍵看我們的課后服務有沒有魔力和魅力,能不能吸引住學生,能不能讓家長放心。為得到更多的“粉絲”,老師們要絞盡腦汁,積極投入到延時服務中,紛紛變身為延時服務課堂的“達人”。家長們也毫不示弱,延時服務以來,已有100多位家長主動申請要加入課后服務“家長大講堂”,他們要求發(fā)揮各類職業(yè)各個領域的個人優(yōu)勢,教孩子們積累一些生活常識,掌握一些小技能。課后服務能不能做好,家校合力,減負和延時服務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鄭州市第六初級中學延時服務開展以來,助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學校充分挖掘老師的學科特長、個人特長,激發(fā)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下午的延時服務,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套餐,或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特長,或開展豐富的社會綜合實踐。鄭州市教育信息網(wǎng)也多次進行相關報道。紫荊文學社和影評社更是成績喜人,2020年9月26日,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學生影評大賽”頒獎典禮上,鄭州市第六初級中學喜獲集體、個人兩類大獎:學校榮獲優(yōu)秀組織獎,李子昂“特別表彰獎”,金憶晨、楊嘉樂“一類作品獎”。樊榮老師帶著優(yōu)秀學生代表做客鄭州市經濟廣播電臺,參與了節(jié)目錄制。學校范軍召、夏麗華老師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參觀商城遺址、黃河博物館,帶著學生滿懷欣喜去觀看、去聆聽、去感悟、去記錄,成功申報了商城遺址文化的重點課題。李丹、張佩老師的勞動社團課也開展的有聲有色,以新穎的內容、個性化的課程設計、別具一格的課堂作業(yè)成功立項為省重點課題……延時服務以來,我們收獲的是一種美好教育的新境界,在這樣立意高遠、背景宏大、精彩紛呈的社會課堂中,孩子們的興趣越來越高漲,學校教育的主體地位越來越突出。
三、多元化模式的探究
以鄭州市第六初級中學為例,為確保學校的教育“主陣地”地位,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我們要建構“課堂有溫度,學習有廣度”的延時課堂核心,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促進延時服務的多元化發(fā)展:
1、多彩社團課堂,精彩連連不斷。學校開設各種社團課:紫荊文學社、影評社、天籟朗誦團、玩轉電腦課、鉤編課、書法課、無人機、數(shù)模課、足球課等。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在延時服務時間,提供興趣類課后服務項目,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課,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供學生自主選擇。為有個性需求的學生發(fā)展興趣愛好提供學習空間,使學生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
2、立足基礎知識,因材施教增效。針對多數(shù)家長忙于工作或是自身水平有限,難以及時輔導孩子的難題,學??梢园才鸥骺平處煶浞职l(fā)揮自身的學科教學優(yōu)勢,在各班輪流開展,安排語數(shù)英物等老師輪流輔導,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針對學生的缺陷因材施教,一對一輔導,及時解決當天的學習困難,指導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yè),以解家長的后顧之憂。
3、凸顯勞動教育,提升生活技能。
總書記強調勞動教育說“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才能讓學生長大后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性地勞動。因此,學校深度開發(fā)、整合校內資源,利用八角樓南側的閑置土地建成“開心農場”,將綜合實踐課和延時服務課有效結合,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勞動技能,播下希望,收獲成長。
4、發(fā)揮地理優(yōu)勢,學習本土文化。
充分利用學校的地理優(yōu)勢、課后服務資源,組織學生到附近的博物院、商城遺址、二七塔、黃河博物館等地方參觀學習,讓學生學到校內課堂上學不到的鄭州本土文化知識,享受到更多優(yōu)質的課后服務資源。通過這項活動,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學生的探究意識,思辨能力和團隊精神都能得到了提升。
5、觀看紅色經典,立根樹魂興國。
開設紅色電影賞析課程,讓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精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周或兩周看一部紅色電影《建國大業(yè)》《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等,邊看邊講,結合背景,認識人物,梳理事件,加深學生對民族精神的認識,觀看后及時交流,明確民族精神的內涵,樹立學生要為祖國做貢獻的偉大抱負。
6、航天奧運精神,傳承奮力拼搏。
我國神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彰顯了大國的科技進步和雄厚國力。引導學生了解航空航天科技知識,了解航天人的不畏艱難精神,從小加強學生的航天教育,樹立好他們的航天夢,培養(yǎng)他們不畏艱難、刻苦鉆研的精神。在觀看奧運比賽的過程中,感受運動員為國爭光的不屈不撓、奮力拼搏精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精神。
7、利用好多媒體,做好免費網(wǎng)課服務工作。
課后延時服務在學校結束后,為幫助學生在家的繼續(xù)學習,學校征集、開發(fā)優(yōu)質的網(wǎng)上教學資源,利用國家和地方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專題教育資源、學科的學習資源。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組織優(yōu)秀教師進行免費在線答疑活動,充分優(yōu)質教育資源,從而保障學生在家的專題復習、預習、釋疑解難能得到有效解決。
8、家校合力共建,探索服務良策
充分發(fā)揮家長的優(yōu)勢,積極參與學校的課后服務,拓寬課后服務途徑,從而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從申請延時服務的“家長大講堂”中,精心挑選一些對當下孩子們的生活、學習大有幫助的課程,請到學校來,比如說“家庭烹飪小技巧”,“航天模型的制作”,“書法課”“樂器演奏課”“消防安全講座”等,五花八門的課程讓孩子們趨之若鶩,各種有趣的、好玩的項目,讓孩子們享受不已。課后課程極大地彌補了學校課程的不足,為孩子們打開了更新的一扇扇窗,讓孩子們真正地享受到了“減負”的快樂。
總之,課后延時服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力,提高了校園生活情趣,解決了家庭教育的短板,提高了學校的聲譽和家長、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也實實在在地用行動詮釋了“雙減”政策。我們也將不斷探索課后延時服務的新課程,為偉大的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克拉申(著)、李玉梅(譯)《閱讀的力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崔允郭《基于課程標準的學歷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4]王月芬《重構作業(yè)》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5]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6]《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的通知》
[7]教育部六部門《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
[8]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