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華
摘要:情感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情感、提升學生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新時期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語文科目中有著豐富的情感教學契機,有著眾多的情感教學案例,對于學生們的知識積累、情感養(yǎng)成意義重大。教學中我們要發(fā)揮科目優(yōu)勢,挖掘教學契機,結合課文內(nèi)容、課外知識、生活案例多個領域知識,拓展情感教學渠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滲透
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作為人類特有的屬性,對于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于學生的個人品質(zhì)、綜合素養(yǎng)提升也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小學階段學生們的學習習慣、行為意識、品德素養(yǎng)、情感認知逐漸養(yǎng)成,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語文科目重要的情感教育價值,發(fā)揮語文科目的育人屬性,從課文內(nèi)容教學入手,引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zhì)。也要不斷拓展情感教學的渠道,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們良好的科目認知能力與情感認知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識,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結合課文內(nèi)容開展情感教育滲透
小學階段語文課文內(nèi)容大多以寓言故事、名人故事為主,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念、認知能力意義重大。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課文的思想情感入手進行教學引導,挖掘課文中的情感教學內(nèi)涵,深化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的綜合學習體驗。
例如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課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們通過課文學習認識到“飲水思源”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對于毛主席的崇敬與贊美之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培養(yǎng)他們愛祖國、愛父母的良好品質(zhì)。進而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于別人的關心要懷著感恩的心,學會禮貌用語。記得其他人對于自己的關照,形成懂禮貌、懂禮儀的良好品質(zhì)。
又比如在教學《怎么都快樂》一課的時候,我們就要讓學生們認識到生活中就算是一個人玩,也可以玩得很開心,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研究一下日常沒有時間完成的活動,指導學生能夠在獨處的時候依然保持良好的情緒與心理狀態(tài)。當有多個好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則要帶動大家一起玩,根據(jù)人數(shù)的多少選擇合適的游戲活動,不能忽視、孤立其他小朋友,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這樣大家都可以玩的很開心。培養(yǎng)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既能夠安靜獨處,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養(yǎng)成良好的社交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又比如在教學《咕咚》一課的時候,在引導學生們了解故事發(fā)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們能夠準確把握故事中形象的性格特點,加深他們的閱讀體驗。也要培養(yǎng)孩子們在生活中不能隨便相信別人的謠言,更不能盲目傳謠。而是要有自己的理性想法,對于事件有一個準確的、客觀的判斷,對于生活中的事件要有自己的思考與認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能夠形成科學的情感態(tài)度與理性的信念支持。
二、重視課外拓展開展情感教育滲透
在做好課本教學的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拓展學生們的學習內(nèi)容、完善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整體理解與全面掌握,教師也可以適當通過引入課外知識、課外案例的方法豐富教學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開展探究學習與拓展實踐,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多課堂之外的知識。通過課外知識的引入讓學生們對于課堂學習的知識有更為全面、系統(tǒng)的理解,使學生在聽故事、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認知、道德意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與個人素質(zhì)。
例如在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一課的時候,學生們能夠理解課文中的小公雞和小鴨子互相幫忙、相互合作,最終小鴨子在小公雞的幫助下吃到了蟲子,小鴨子也救了小公雞的命,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在學好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通過《湖中有棵蘋果樹》的故事進行進一步的情感教育滲透:湖中的小島上有棵蘋果樹,岸邊的小猴子想去吃,可是不會游泳,差點淹死在水里;樹下的烏龜不會爬樹,爬樹的時候差點摔死;后來他們倆相互幫忙:小烏龜會游泳,托著小猴子到了湖中的小島上,小猴子會爬樹,猴子爬上蘋果樹摘下了蘋果,最后它們都吃到了蘋果。這樣的故事導入能夠和課文知識相結合,通過相似的案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表達的內(nèi)容。另外也能夠指導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養(yǎng)成互幫互助、共同成長的良好品質(zhì)。也要通過故事引入進一步深化學生們對于集體合作、團隊精神的深層次理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健康情感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運用生活案例開展情感教育滲透
在做好常規(guī)課文、理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我們也要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生活實際,通過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通過學生身邊的事件進行情感教育滲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行為素養(yǎng)與道德品德。
例如在教學《胖乎乎的小手》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這張畫呢?讓學生們認識到大家喜歡胖乎乎的小手,是因為小手幫助過大家,對家人有很大的作用。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鼓勵學生回到家之后能夠幫家人、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孩子長大的喜悅,凸顯學生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另外我們也要鼓勵學生提升自理能力,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能夠?qū)W會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幫著做。這樣既能夠減輕父母的壓力,也能夠體現(xiàn)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價值。此外還要鼓勵學生盡量養(yǎng)成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良好品質(zhì),讓他們能夠在家里發(fā)揮自己的價值。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榜樣的力量,比如對于在家?guī)椭改傅耐瑢W進行表彰,讓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另外教師也要重視班級勞動模范的選舉,將對于班級做出貢獻的學生公開表揚,幫助大家樹立榜樣典型,調(diào)動學生們參與勞動、共同建設班集體的良好品質(zhì)。通過這樣的形式,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庭、尊重長輩、樂于助人的良好習慣,也能夠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發(fā)揮自身價值,自覺參與班集體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共同營造良好的班級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zhì)與情感狀態(tài)。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聯(lián)系課本內(nèi)容,以課本知識為主線,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借助課本案例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品德素養(yǎng);也要重視引入課外知識,通過相關案例進行知識拓展,深化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還要結合生活實際,科學挖掘生活中的各項情感教育契機,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個人品質(zhì)。使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識與個人習慣,指導學生基礎知識與情感意識的綜合發(fā)展,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行為認知,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安學芹.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理念的運用探析[J].讀書文摘:中,2020(2):1.
[2]葉秋玲.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新教育(海南),2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