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欣,陳虹吉,葉興乾,2,劉東紅,2,陳健初,2*
(1 浙江大學生物系統(tǒng)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 智能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 浙江省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 浙江省食品加工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杭州310058 2 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 杭州310058)
楊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是楊梅科(Myricaceae)楊梅屬(Myrica)常綠喬木植物,楊梅果實香氣怡人,富含花色苷和類黃酮等活性成分[1]。由于楊梅成熟期集中、采后保鮮難,因此將楊梅加工成楊梅制品是一種可以有效緩解銷售壓力,減少楊梅采后損失,提高楊梅產(chǎn)品附加值的手段。楊梅汁是一種色澤艷麗、酸甜可口的飲料,其保質期長,且保留了花青素、抗壞血酸等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有較大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2]。
香氣是水果和果品加工產(chǎn)品品質評價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客觀地反映了果汁的風味和商品品質[3]。香氣物質以游離態(tài)和糖苷鍵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于水果中,游離態(tài)香氣物質可被人直接感受到,對果香起主要貢獻作用;糖苷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作為風味前體,與糖或無味的糖苷結合在一起,經(jīng)水解釋放后才能為人體感知[4-5]。在水果及其制品加工、貯藏過程中鍵合態(tài)香氣成分會釋放,引起香氣的改變,對于鍵合態(tài)香氣的研究能夠為生產(chǎn)上提高產(chǎn)品品質提供理論支持[6-8]。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已陸續(xù)從多種水果中發(fā)現(xiàn)了糖苷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并對其結構、含量、水解方式、加工及貯藏過程中的變化等進行較為廣泛而深入的研究[9]。例如:Pabst 等[10]分離得到樹莓果實中的以鍵合態(tài)形式存在的4-氧代-β-紫羅蘭醇和芳樟醇2 種物質。Wen 等[11]研究表明3 種櫻桃中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酶解后釋放出苯甲醇、香葉醇和2-苯基乙醇等物質。一般情況下,酸解和酶解所得產(chǎn)物不完全相同。如:范剛等[12]在水解錦橙汁時發(fā)現(xiàn),酸解產(chǎn)物以酚類和酮類為主,而酶解產(chǎn)物以酸類和醇類為主,且產(chǎn)物有較強的刺激性。酸解和酶解[13]的條件對產(chǎn)物的種類和含量也有影響。彭邦遠等[14]比較了2 種來源的β-葡萄糖苷酶酶解刺梨汁的效果及差異性。Williams 等[15]在研究葡萄和葡萄酒時發(fā)現(xiàn),酸解時pH 值條件不同,水解后產(chǎn)生的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的種類有很大不同。目前對楊梅汁中的糖苷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研究以楊梅為試驗對象,采用Amberlite XAD-2 樹脂吸附洗脫分離楊梅汁中的游離態(tài)和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對得到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在2種酸解條件(pH 1.0,2.0)和2 種酶解條件(β-葡萄糖苷酶、果膠酶)下進行水解釋放,基于GC-MS分析方法對水解得到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進行鑒定,并比較不同水解方式釋放的揮發(fā)性物質組分的差異,為楊梅及其加工制品的增香調控提供試驗數(shù)據(jù)。
荸薺種楊梅,采自浙江寧波慈溪。采摘后貯藏在-18℃冰箱中,待用。
Amberlite XAD-2(20~60 目),美國Supelco公司;β-D-葡萄糖苷酶(來源于杏仁,100 000 U/g)、果膠酶(30 000 U/g)、環(huán)己酮標品(≥99.9%),阿拉丁公司;所用試劑乙醚、戊烷、乙醇、NaCl 均為分析純級,國藥集團。
SPME 自動進樣裝置、50/30 μm DVB/CAR/PDMS 萃取頭,美國Supelco 公司;Agilent7890B/5977A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美國Agilent 公司。
1.3.1 楊梅汁樣品制備 將冷凍楊梅果實在常溫下解凍、榨汁,經(jīng)4 層紗布過濾得到粗汁。將粗汁用高速冷凍離心機離心(4 000 r/min,4 ℃)處理15 min,得到楊梅清汁,做固相微萃取供GC-MS 分析,每個試驗重復平行3 次。
1.3.2 Amberlite XAD-2 樹脂預處理 稱取100 g Amberlite XAD-2 樹脂于索氏抽提器中,先、后用戊烷、乙酸乙酯和乙醇回流處理后置乙醇中保存。裝柱時使用乙醇為溶劑進行濕法裝柱,用去離子水以4 mL/min 流速沖洗至無醇味后即可使用。
1.3.3 分離提取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 將1.3.1 節(jié)中得到的楊梅清汁以3 mL/min 流速流經(jīng)處理好的Amberlite XAD-2 樹脂柱,然后用去離子水洗柱至水澄清,目的是除去水溶性的糖和酸類物質。接著用乙醚/戊烷(1∶1)溶液洗柱除去游離態(tài)揮發(fā)性物質,再用乙醇將吸附在Amberlite XAD-2 樹脂柱上的鍵合態(tài)揮發(fā)性物質洗脫出來。收集乙醇部分,在50 ℃下減壓濃縮至干,用25 mL 檸檬酸-磷酸氫二鈉緩沖液(pH 5.0)溶解,最后用100 mL 乙醚/戊烷(1∶1)溶液分3 次萃取除去殘留的游離態(tài)揮發(fā)性物質,剩下的水相即鍵合態(tài)香氣組分。
1.3.4 酶法水解鍵合態(tài)香氣成分 參考林雯雯[16]的方法并稍作調整,分別稱取β-葡萄糖苷酶與果膠酶4 mg,置于50 mL 頂空瓶中,加入上述水相,密封后38 ℃下保溫水解48 h,將得到的酶解液進行固相微萃取,供GC-MS 分析,每個試驗平行重復3 次。
1.3.5 酸法水解鍵合態(tài)香氣成分 參考范剛[17]的方法并稍作調整,按照酸解pH 值的不同,將楊梅汁中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酸解條件設置為劇烈和溫和2 組條件,其中,劇烈酸解條件為:將1.3.3 節(jié)的水相部分,用1.0 mol/L HCl 調整為pH 1.0,置40℃搖床中水解4 d;溫和條件為:將1.3.3 節(jié)的水相部分,用1.0 mol/L HCl 調整為pH 2.0,置40 ℃搖床中水解4 d。待水解完畢,將所有水解后的樣品用1.0 mol/L NaOH 調pH 值至中性,將水解液進行固相微萃取,供GC-MS 分析,每個試驗平行重復3 次。
1.3.6 固相微萃?。⊿PME)萃取揮發(fā)性成分 參考程煥[18]的方法稍作調整,準確量取4 mL 樣品于20 mL 頂空進樣瓶中,加入1.5 g NaCl 以促進揮發(fā)性成分的揮發(fā),再加入10 μL 內(nèi)標物環(huán)己酮(溶于乙醇,質量濃度為4.75 μg/mL),用聚四氟乙烯隔墊密封,放入自動進樣裝置。50 ℃加熱平衡15 min 后,通過隔墊插入已老化的50/30 μm DVB/CAR/PDMS 的SPME 萃取頭(270 ℃活化1 h),推出纖維頭,頂空吸附30 min 后,插入GC-MS 進樣口解析5 min。
1.3.7 GC-MS 分析 Agilent 7890B/5977A 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氣相色譜條件:毛細管柱為HP-5(30 m×320 μm×0.25 μm),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0 ℃,保持2 min,以5 ℃/min 升至180 ℃,保持1 min,再以10 ℃/min 升至240 ℃,保持4 min,進樣口溫度250 ℃。
質譜條件:離子源溫度230 ℃,四級桿溫度150 ℃,離子化方式EI,電子能量70 eV,質量范圍45~350 AMU。
1.3.8 香氣物質的定性、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采用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化合物經(jīng)計算機檢索與NISTII 譜庫相匹配,選擇較高匹配度的檢索結果。利用C8~C20正構烷烴的保留時間計算每種香氣物質的保留指數(shù),再結合文獻報道的已知化合物及保留指數(shù)進行比對,確認檢測物成分。
定量分析采用內(nèi)標法,內(nèi)標物為環(huán)己酮(4.75 μg/mL 無水乙醇)。計算公式為:
楊梅汁中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平行試驗的平均值及標準差用軟件SPSS 24.0(IBM)計算,使用Excel 2016(Microsoft)作圖。
表1 列出楊梅汁中主要的游離態(tài)和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共鑒定出34 種游離態(tài)香氣物質,包括萜類物質18 種,酯類8 種,醇類4 種,烷烴類3 種及醛類1 種。游離態(tài)物質總含量為32 751.79 μg/L,其中萜類物質含量最高,占總含量的84.40%,β-石竹烯(木香,辛香)是檢出的含量最高的游離態(tài)香氣物質,其次為異石竹烯(木香,辛香)、3-乙基-2-甲基-1,3-己二烯(堅果香)、β-石竹烯氧化物(草藥香,木香)、γ-壬內(nèi)酯(花香,椰子香)等。Kang等[19]對楊梅進行HS-SPME 和GC-O 分析,結果表明萜類物質是主要的揮發(fā)性成分,占總含量的89.9%,同時也檢測到芳樟醇、苯乙醇、γ-壬內(nèi)酯等具有高香氣強度的物質,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β-葡萄糖苷酶[7]和果膠酶[20]是常用于水解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2 種酶,用2 種酶分別對楊梅汁釋放的鍵合態(tài)風味物質進行酶解,得到的鍵合態(tài)揮發(fā)性組分具有明顯差異。由表1 可知,2 種酶水解共釋放出22 種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β-葡萄糖苷酶水解得到的物質總含量為845.42 μg/L,果膠酶水解所得物質總含量為545.83 μg/L,香氣損失率高于β-葡萄糖苷酶。2 種酶共同釋放出14 種物質,包括3 種醛酮類、2 種醇類、5 種酯類、2 種萜類等。順-3-壬烯-1-醇(花香、青草香)是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檢出的含量最高的物質,為230.33 μg/L,而果膠酶水解后得到的含量僅為84.35 μg/L。十六酸甲酯(蠟味)是果膠酶水解后檢出的含量最高的物質,為116.90 μg/L,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僅有55.12 μg/L。苯乙醇(果香,蜂蜜香)也被檢出以鍵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檢出160.15 μg/L,接近果膠酶水解后(55.55 μg/L)的3倍,苯乙醇在草莓和樹莓中也被檢出以鍵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10,21]。萜類物質是水果中重要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22],酶解后β-石竹烯和香樹烯氧化物都被檢測到,其中β-石竹烯(辛香、木香)是荸薺楊梅中含量最高的萜烯類物質[23]。此外,在2 種酶的處理下都檢出2-戊基呋喃(花香、果香)和4-乙基愈創(chuàng)木酚(丁香味)。
圖1 顯示了不同酶解得到的楊梅汁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種類、組成情況,其中β-葡萄糖苷酶釋放所得物質以醇類為主,占總含量的70.51%,其次是酯類(15.99%)、萜烯類(3.86%)。Lasekan[7]將黑梅(Vitex doniana sweet)中的鍵合態(tài)物質經(jīng)β-葡萄糖苷酶酶解得到的主要物質是醇類,這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果膠酶水解得到的鍵合態(tài)風味物質以酯類為主,占總含量的49.30%,其次是醇類(25.62%)、醛酮類(6.96%)、萜類(6.41%)。β-葡萄糖苷酶水解釋放出175.90 μg/L 3,6-壬二烯-1-醇(黃瓜香)、8.61 μg/L 3-苯丙醇(果香)和21.08 μg/L 4-異丙基苯甲醇(木香,草藥香)等4 種果膠酶未釋放出的鍵合態(tài)風味物質,且多為嗅感物質。經(jīng)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產(chǎn)生的這些香氣可能是構成楊梅復雜濃郁香氣的一部分,而經(jīng)果膠酶水解楊梅汁后的物質并不具有此類香氣。果膠酶水解后也產(chǎn)生4 種新物質,分別為1,2,3,4-四甲基苯8.41 μg/L,間叔丁基苯酚1.33 μg/L,月桂醛10.96 μg/L 和肉豆蔻酸甲酯5.37 μg/L。其中,月桂醛具有柑橘香,含量較低,而其它物質并不具有相應的香氣成分。綜合比較,使用β-葡萄糖苷酶所處理的楊梅汁香味較強于果膠酶所處理的楊梅汁,因此β-葡萄糖苷酶更適合作為楊梅汁的風味增香酶。
圖1 不同酶解得到的楊梅汁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種類、組成Fig.1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of bou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Myrica rubra juice hydrolyzed by different enzymes
表1 楊梅汁中主要的游離態(tài)和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Table 1 Main free and bou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Myrica rubra juice
(續(xù)表1)
(續(xù)表1)
楊梅汁中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在其加工和貯藏過程中會發(fā)生自發(fā)的水解釋放。2 種酸解條件(pH 1.0,pH 2.0)的結果見表1,共釋放19 種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pH 1.0 條件下酸解得到的鍵合態(tài)風味物質總含量為1 215.2 μg/L,pH 2.0 酸解所得含量為734.15 μg/L,香氣物質含量明顯低于pH 1.0條件下的酸解結果。相同的結論也出現(xiàn)在其它研究中,如任婧楠等[9]發(fā)現(xiàn)pH 值越低越有利于糖苷鍵的水解,得到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種類越多,而在過低的pH 值條件下容易引起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2 種酸解條件共同釋放出13 種物質,包括1 種酮類,1 種醇類,4 種酯類,3 種萜類和4 種烷烴類。2,4-二甲基苯乙烯(柑橘香,松樹香)是酸解后含量最高的物質,分別為229.28 μg/L(pH 1.0)和214.53 μg/L(pH 2.0),無明顯差異。2-戊基呋喃(花香,果香)也被檢出以鍵合態(tài)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別為150.25 μg/L(pH 1.0)和154.41 μg/L(pH 2.0),差異較小。對傘花烴具有柑橘味,pH 1.0 條件下得到的含量為130.76 μg/L,接近pH 2.0 結果(23.52 μg/L)的6 倍。2 種pH 值條件下共同檢出的3 種萜類物質,分別為γ-松油烯(苦味)、1-松油醇(霉味)和水芹醛,并不是楊梅的特征香氣物質。
圖2 顯示了不同pH 值條件下酸解得到的楊梅汁中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種類、組成情況。2 種條件下酸解所得鍵合態(tài)物質均以烷烴類為主,約占55%。pH 1.0 條件下酸解釋放出順-2-壬烯醛187.46 μg/L、茶螺烷45.60 μg/L、α-二去氫菖蒲烯26.31 μg/L 和卡達烯9.19 μg/L 4 種在pH 2.0 條件下未釋放出的鍵合態(tài)風味物質。其中,順-2-壬烯醛具有黃瓜香,茶螺烷具有蜂蜜香,α-二去氫菖蒲烯具有木香。pH 2.0 條件下酸解也產(chǎn)生2 種新物質,分別為4-松油醇和β-大馬酮,質量濃度分別為18.81 μg/L 和55.08 μg/L。β-大馬酮具有花香、果香,而含量較低,4-松油醇具有土味、霉味的不良味道。綜合比較,pH 1.0 條件下酸解處理得到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種類多,香氣成分更為豐富,而pH 2.0 條件下有異味產(chǎn)生,因此在pH 1.0 條件下水解產(chǎn)生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更為全面。
圖2 不同pH 值條件下酸解得到的楊梅汁中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的種類組成Fig.2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of bound volatile compounds in Myrica rubra juice hydrolyzed by acid at different pH conditions
2 種水解方式得到的楊梅汁鍵合態(tài)香氣組分數(shù)量上相差不大,而種類構成有很大差別。酶法水解得到的組分以醇類和酯類物質居多,其中含量最高的是順-3-壬烯-1-醇,還檢出苯乙醇、β-石竹烯等物質。酸法水解得到的組分則以烷烴類偏多,含量最高的是2,4-二甲基苯乙烯,其次是順-2-壬烯醛、2-戊基呋喃和對傘花烴等,酸解后的產(chǎn)物有較強的刺激性及異味的成分。Sakho 等[24]在研究芒果時,既用了三氟乙酸水解,也用了果膠酶水解,結果在酶解后并沒有發(fā)現(xiàn)酸水解產(chǎn)生的芳樟醇和香葉醇,分析它們可能是游離態(tài)或鍵合態(tài)多元醇重排后的產(chǎn)物。
酸解產(chǎn)生的物質中只有十六酸乙酯、2-戊基呋喃和對傘花烴在游離態(tài)物質中有檢出,酸解后產(chǎn)生的萜類物質在游離態(tài)物質和酶解產(chǎn)物中都未發(fā)現(xiàn)。而酶解結果中苯乙醇、順-3-壬烯-1-醇、十六酸乙酯、β-石竹烯和2-戊基呋喃等5 種物質在游離態(tài)香氣物質中也有檢出,據(jù)文獻報道這些都是楊梅的特征香氣物質[19]。Dziadas 等[25]對4 種合成的萜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香葉基、橙花基、香茅基、桃金娘烯基)進行酸解和酶解,結果表明,酶水解后85%~91%的總峰面積是萜烯糖苷配基,而酸水解釋放的萜烯糖苷配基面積不超過總峰面積的1.3%,表明酸水解幾乎完全分解或轉化了萜烯糖苷配基。Hampel 等[26]對含有游離態(tài)物質(芳樟醇、癸酸乙酯、紫羅蘭酮)和糖苷鍵合態(tài)物質(正辛基-、正十二烷基-、苯基-D-吡喃葡萄糖苷)的混合物進行了酸解和酶解,結果表明,酸水解釋放20%~60%的鍵合態(tài)物質,50%的游離態(tài)物質發(fā)生了降解;而酶水解釋放90%~100%的鍵合態(tài)物質,且對游離態(tài)物質影響不大。
酸解和酶解都可以通過將糖苷鍵斷裂,從而釋放出鍵合態(tài)香氣成分,然而其得到的香氣組分不同,可能與水解機制和反應強度有關。酸解作用比較劇烈,且沒有選擇性,從而會影響香氣組分的穩(wěn)定性,易產(chǎn)生異味成分,而且不可避免地發(fā)生重排反應,往往不能反映真實的糖苷結構;而酶解具有選擇性和高度的專一性,條件比較溫和,釋放出的香氣成分更接近楊梅本身的風味,因此更適宜用作分析糖苷類香氣前體結構[12]。
本研究基于不同水解方式對楊梅汁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釋放的效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得到的香氣物質含量高,更適合作為楊梅汁的風味增香酶。pH 1.0 條件下酸解處理檢出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種類多,成分更為豐富。酶解和酸解條件得到的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存在顯著性差異,酸解后的產(chǎn)物沒有楊梅的特征香氣,且包含異味成分,而酶解得到的組分更接近楊梅本身的風味,因此利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是更適合楊梅汁中鍵合態(tài)香氣物質釋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