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世昌
我從記事起就知道,過春節(jié)的時候,包餃子、吃餃子是一項必不能少的重要內(nèi)容。老人們怎么做,我們也跟著怎么做,就這樣將其原原本本地承襲了下來,哪怕條件再差,過春節(jié)也要吃餃子。如今,我也進(jìn)入了老齡人行列??上驳氖?,兒孫們還能夠堅守“吃餃子過大年”的習(xí)俗。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家的小輩兒吃餃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兒女說 :“過年一起去外面餃子館,多方便呀!”孫輩說:“有速凍餃子,買回來自己煮,也是餃子?。 弊钣幸馑嫉氖巧闲W(xué)的小外孫發(fā)言:“用手機叫外賣送餃子來……”不過,不管孩子們想怎么吃,餃子依然是春節(jié)的“主角”。
餃子可繁可簡、可葷可素,蔬菜、肉、蛋等,皆可成餃子餡;餃子亦菜亦糧,皮是主食,餡是副食,吃時加上醋、蒜等作料。
如果說餃子皮代表了平和凝聚之真,那么餃子餡就具有包容、接納之美。一個餃子皮里,可以包上不同口味的餡,無論你喜歡什么樣兒的,總有一種適合你。
而且,餃子有天然地與家人聯(lián)系在一起的屬性,小兩口、三口之家,四世同堂、五代同族甚至一個村舍、社區(qū)等等,舉家動手、闔家通吃。此刻,餃子是什么味道,已經(jīng)不重要了——餃子的精神已將人們“捏”在一起,包在餃子里,融合在餃子中。
當(dāng)我還是小字輩時,看著家人和面、揉面、搓面棍、揪劑子,揉成小圓餅,用搟面杖來回滾動,搟成了一個個圓圓的餃子皮,感到非常神奇;看著大人們剁肉剁菜,擠出菜水后,加上各種調(diào)料攪拌成香味撲鼻的餃子餡,也覺得十分有趣。我的老母親揪劑子是一絕,兩手并用,只聽奔兒、奔兒地有節(jié)奏響聲,揪出的劑子像彈出的小白球一樣均勻一致。我弟媳是母親親手帶出來的搟皮能手,可以供4個人包餃子而不斷檔。而包餃子造型之美,則非我老伴莫屬。她捏的餃子有款有型、俊秀飽滿,碼在圓蓋簾上,整齊劃一,好似一件件工藝品……
如今,吃餃子長大的后輩子孫,已經(jīng)成了包餃子主力軍——女婿搟的皮又圓、又薄、又快;兒媳和的餡很“時髦”,清香四溢、有新意;孫女也能包出像模像樣、小巧玲瓏的餃子,還能將餃子邊捏成像麻花似的花紋,取名“花元寶”。待煮進(jìn)鍋里,餃子浮起水面時,個個滾圓圓的像“小肥豬”,真乃美哉妙哉!正當(dāng)我贊美他們時,老伴在一旁發(fā)話了:“春節(jié)的餃子無閑人,老頭子你剝蒜去!”
年是福,年是緣,春節(jié)的餃子與平日餃子不一般,大家聚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有說有笑才像過大年。祖祖輩輩傳至今天,餃子是一條親情線,永遠(yuǎn)是美食中的好樣板。
說不盡、道不完、吃不厭的餃子,是我家傳統(tǒng)有滋有味的年夜飯,是美好的傳統(tǒng)文化使者,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編輯? 張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