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炫凱,曲寶成,胡柳林,石瑞瑞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調查與分析
王炫凱1,2,*曲寶成1,2,胡柳林1,石瑞瑞3
(1.大連海洋大學海洋科技與環(huán)境學院,遼寧,大連 116023;2.設施漁業(y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遼寧,大連 116023;3.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建工學院,山西,太原 030000)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于2014年投入使用,為更好地了解該校區(qū)景觀植物現狀,明確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植物造景工作指明方向,我們于2018年10月中旬~2019年12月下旬采用線路調查法,通過收集樣本、拍照記錄、鑒別分類等步驟對該校區(qū)景觀植物進行調查與統(tǒng)計,在分析其科屬類別、生活型、用途型、配置方式的基礎上制作植物名錄。結果表明:校園景觀植物共計50種,分別隸屬29科,46屬,包括裸子植物3科,3屬,4種;被子植物26科,43屬,46種;草本植物15科,25屬,26種;木本植物15科,21屬,24種。并根據以人為本、適地適樹、地方特色、藝術美學、生態(tài)經濟的原則針對景觀植物配置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旨在為今后的校園植物造景工作提供參考。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調查分析;植物造景
馬克思曾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空間影響行為,環(huán)境塑造人格”[1]。校園環(huán)境與每位師生都息息相關,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不僅可以帶給人美好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同時還可以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校園環(huán)境能否達到實用、經濟、美觀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校園植物的合理配置[2]。本研究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的景觀植物種類及科、屬類別、生活型、用途型、植物配置等進行調查統(tǒng)計與分析,在了解校園景觀植物狀況的基礎上,分析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并逐一提出建議,為科學合理建設生態(tài)、文明、綠色、和諧的校園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3]。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位于山西太原小店區(qū)北格鎮(zhèn)榆古路,地理坐標為北緯37?27'~38?25',東經111?30'~113?09'。學院占地960畝,總建筑面積23.6萬平方米,學校環(huán)境幽雅,是一所學生求知和深造的理想院校[4]。同時,學校地處黃土高原地區(qū),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7月份溫度最高,1月份溫度最低,年平均氣溫約9.5℃;6月~8月是全年降水最多時段,12月~次年2月為全年降水最少季節(jié);全年無霜期約202天,其氣候比較適宜溫帶落葉闊葉樹種生存[5]。
學校建設時間較短,植物種類偏少,景觀配置尚未形成規(guī)模,由于土壤偏鹽堿化,導致部分植物生長勢較差。此外,校區(qū)原有植被生長良好,予以保留,為日后的植物造景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本次調查和研究的對象是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的景觀植物,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植物品種及其科屬類別、生活型、用途型、配置方式等。
2018年10月中旬~2019年12月下旬,在充分了解學校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的基礎之上,根據植物調查研究計劃及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針對性地對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的校園植物進行實地考察并拍攝照片。
采用線路調查法,以實訓樓為起點,5號公寓樓為終點順時針環(huán)繞校園一周,使用放大鏡、枝剪等野外調查工具對景觀植物進行調查并記錄。按照需要收集一些植物樣本,為后期植物鑒別分類提供材料支持。利用專業(yè)相機進行拍照時要注意表現植物的宏觀特征和細部構造。同時,充分利用萬圖拍、形色等優(yōu)秀的植物識別軟件,輔助調研工作,提高植物識別的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合理性。使用Excel等數據統(tǒng)計辦公軟件,對考察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植物種類進行認真整理、詳細分類和統(tǒng)計分析。最后整理出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名錄,方便相關人士借鑒參考。
通過為期一年多的認真調研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共計50種,分別隸屬29科,46屬。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屬,4種,包括圓柏()、鋪地柏()、銀杏()、白皮松()等;被子植物26科,43屬,46種,包括翠菊()、山楂()、紅蓼()、美人蕉()等。被子植物在校園植物組成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而與之對應的裸子植物相對較少。此外,校園中未見蕨類植物(表1)。
表1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組成
3.1.1 草本植物科、屬統(tǒng)計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共有草本植物26種,分別隸屬15科,25屬,包括百日菊()、虎尾草()、八寶()等,草本植物屬種排序詳見表2。校園內的草本植物包括人工種植、野生兩種類型,按照包含屬數多少進行排序,則排名前三位的科分別是菊科8屬,禾木科3屬,莧科2屬;按照包含種數多少進行排序,則排在前三位的科依次是菊科8種,禾木科3種,莧科3種,其中,菊科所含種數占校園草本植物總數的30.80%,占校園植物總數的16.00%;而禾木科、莧科所含種數均占校園草本植物總數的11.50%,占校園植物總數的比例均為6.00%。
表2 草本植物屬種排序
3.1.2 木本植物科、屬統(tǒng)計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木本植物共計24種,分別隸屬15科,21屬,包括紫葉李()、金葉女貞()、木槿()等,木本植物屬種排序見表3。若按所含屬數多少進行排序,則排名前三位的科依次是薔薇科、木犀科、楊柳科,它們所包含的屬數分別是4屬、3屬、2屬;若按所含種數多少進行排序,則排在前三位的科仍然是薔薇科、木犀科、楊柳科,其所含種數分別是4種、3種、3種,占校園木本植物總數的16.70%、12.50%、12.50%,占校園植物總數的8.00%、6.00%、6.00%。
表3 木本植物屬種排序
植物生活型,即植物通過對外部環(huán)境的長期適應而在形貌上表現出來的生長類型。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的植物生活型可分為:常綠喬木、落葉喬木、常綠灌木、落葉灌木、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等六大類。其中落葉喬木、落葉灌木、地被植物分別占校園植物總數的20.00%、18.00%、44.00%,而常綠喬木、常綠灌木、藤本植物均占校園植物總數的6.00%(圖1)。
圖1 生活型統(tǒng)計分析
Fig .1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life style
通過調查發(fā)現,校園內的常綠喬木有3種,分別隸屬3科,3屬,包括圓柏、冬青()、白皮松等。落葉喬木有10種,分別隸屬6科,8屬,包括毛白楊()、垂柳()、龍爪槐()等。常綠灌木有3種,分別隸屬3科,3屬,包括鋪地柏、衛(wèi)矛()、黃楊()等。落葉灌木有9種,分別隸屬5科,9屬,包括紫葉李、木槿、日本小檗()等。藤本植物有3種,分別隸屬3科,3屬,包括五葉地錦()、葎草()、牽牛()等。地被植物有22種,分別隸屬11科,21屬,包括翠菊、百日菊、旋覆花()、秋英()等。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的50種景觀植物中,具有觀賞和藥用價值的植物占據絕大多數,而具有食用價值的植物相對較少。此外,還有一些植物可作為紡織原料來制作衣物,或成為木材等建筑材料,其經濟價值非常之高,用途也多種多樣(詳見圖2)。
圖2 用途型統(tǒng)計分析
Fig .2 Util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3.3.1 觀賞植物
通過對校園景觀植物進行調研,共發(fā)現具備觀賞價值的植物26種,分別隸屬18科,25屬,按包含種數多少排名前四位的科依次是菊科5種,木犀科3種,薔薇科2種,榆科2種,它們在觀賞植物中所占比重分別為:19.20%、11.50%、7.70%、7.70%。代表植物有翠菊、秋英、金葉女貞、月季花()等。
3.3.2 藥用植物
在對校園內所有植物進行考察后,發(fā)現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共計26種,分別隸屬17科,25屬,按所含種數多少排名前四位的科分別是菊科5種,木犀科3種,莧科3種,薔薇科2種,它們在所有藥用植物中的占比依次為:19.20%、11.50%、11.50%、7.70%。代表植物包括青蒿()、紫丁香()、刺莧()、山楂等。
3.3.3 食用植物
校園內具備食用價值的植物相對較少,僅7種,分別隸屬6科,7屬,包含種數最多的科為禾木科2種,占食用植物總數的28.60%,其所包含的黑麥草、蘆葦等屬種主要是作為牲畜飼料,而其他一些科屬的植物對人類日常飲食有著重要意義,例如:葉用萵苣()、萊菔()、茄()等。
3.3.4 多用途植物
50種校園植物中,有13種植物兼具觀賞、藥用以及食用價值,或具有紡織和化工等其他經濟用途,分別隸屬11科,12屬,所含種數最多的是楊柳科3種,其在多用途植物中所占比例為23.10%,而其余一些科屬的植物,例如:萱草()可作為染料使用,美人蕉葉片能提取芳香油,剩余殘渣可作為造紙原料,莖葉纖維還能夠成為制作人造棉的基礎原料,這些都是植物用途多樣性之體現。
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自建成至今只有七年歷史,且校區(qū)規(guī)劃建設尚未完成,故植物種類較少,綠化面積不足,配置方式較為單一,立體綠化缺失,還未形成穩(wěn)定的植物群落,部分植物還存在生長不良問題,養(yǎng)護管理也不到位,再加之忽略了植物的文化內涵,難以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觀。
3.4.1 景觀植物資源較少,缺乏特色樹種
通過調查發(fā)現,山西應用科技學院北格校區(qū)景觀植物共計50種,對比其他高校如皖南醫(yī)學院121種[7]、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230種[8]、中國藥科大學384種[9]則相對較少,這與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有關,也與建校時間短有關,同時受到校園規(guī)模的限制。
3.4.2 植物配置方式簡單,藝術效果欠佳
校園景觀植物的配置方式較為單調,景觀效果不甚理想。校園內多見對植、列植等植物配置方式,例如興華大街兩旁的白皮松,自立路西側的垂柳等。另外,在健翔體育中心南側、7號公寓樓西側,保留了校區(qū)內原有的毛白楊、旱柳()等樹種,依舊按原本的片林栽植方式進行布置,并未做出詳細規(guī)劃,顯得雜亂無章。
3.4.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綠化面積不足
雖然校園綠化工作整體不錯,但由于受到所處位置、氣候條件以及建校時間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而存在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下、綠化覆蓋率不高的問題。例如在實訓樓附近、公交車站周圍、圖書館南側區(qū)域仍留有許多空白地塊,缺乏統(tǒng)一管理,任由雜草生長或存放一些建筑廢料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校園景觀的和諧性。
3.4.4 豎向空間未能利用,立體綠化缺失
校園植物造景只注重了平面效果,而忽視了立體綠化,大面積的豎向空間未能充分利用。例如公寓樓、教學樓、食堂等建筑外墻以灰白居多,缺乏趣味性和可觀賞性,可能會使人產生壓抑之感,在萬籟俱寂的冬天更是顯得比較蒼涼,實際綠化工作中應重視墻體綠化。
3.4.5 養(yǎng)護管理工作不足,植物長勢不良
由于黃土高原地區(qū)氣候干旱,而校區(qū)土地鹽堿化程度又比較高,再加之養(yǎng)護管理工作不到位,導致一些植物出現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例如科技大道北段的銀杏樹一般適宜生長在含水量為60%的微酸性土壤環(huán)境中,所以校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不能保證該植物正常生長,后勤部門也未能及時地采取科學合理的養(yǎng)護措施,導致此類植物出現枯死現象。
3.4.6 忽略植物文化寓意,缺乏精神內涵
為種樹而種樹,不考慮植物本身的文化內涵是植物造景的一大禁忌。校區(qū)綠化設計師未能較好地領悟到這一點,將很多植物毫無意義的疊加或種在不適宜的地方,忽略了植物的靈魂,即文化內涵。例如在公寓樓附近,簡單種植了一些紫葉李、黃楊等體型較小的植物,未能很好地體現公寓生活區(qū)的溫馨氛圍;教學樓附近的旱柳體態(tài)怪異,與教學區(qū)嚴謹求實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
植物造景,即植物配置,主要是運用喬木、灌木、草本及地被等植物材料,借助各種藝術手法,綜合考慮多種生態(tài)因子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植物的形態(tài)、色彩等方面的觀賞價值,從而創(chuàng)造出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宜、相協(xié)調,并表達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藝術空間[10]?,F根據以人為本、適地適樹、地方特色、藝術美學、生態(tài)經濟的原則,針對學校植物造景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3.5.1 立足本土植物資源,引進優(yōu)勢品種
植物對師生的心靈培育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豐富校園植物種類,在注重使用鄉(xiāng)土植物、經濟樹種的同時,也應適當引進鵝掌楸()、七葉樹()等外來樹種,增加校園植物種類,可為師生提供更多認識、了解植物的機會,增進人與自然的交匯融通,還可以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讓校園充滿生機與活力[11-12]。
3.5.2 優(yōu)化植物配置方式,構建生態(tài)群落
植物作為園林工程建設中的材料,其配置效果往往直接影響到綠化功能的發(fā)揮。針對植物配置方式單一問題,在日后綠化工作中,應進一步優(yōu)化植物配置方式,增加孤植、群植、尤其是復層式模擬自然的人工生態(tài)群落的比例,將景觀生態(tài)學原理應用到植物造景中,做到均衡得體、有主有次[13]。
3.5.3 有機整合土地資源,擴大綠化面積
對于校園內的閑散地塊,應有效整合并進行詳細規(guī)劃,可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專類植物園,選用碧桃()、白梨樹()等北方耐旱、耐鹽堿觀賞樹種,營建出一個鳥語花香的校園環(huán)境,為師生提供閑暇之余的好去處,增加認識自然和了解自然的機會。
3.5.4 高效利用豎向空間,發(fā)展立體綠化
立體綠化,一般是指充分運用空間優(yōu)勢,用藤本植物進行綠化、美化環(huán)境的一種方法。在宿舍樓、食堂、教學樓等墻體兩側可以栽植吸附性、攀援性良好的植物,例如紫藤()、絡石藤()等木質藤本,可起到降低室溫、美化墻體、改善環(huán)境的作用,構成青翠欲滴的綠色熒幕,使墻面獨具特色[14]。同時,還可通過特殊的修剪和支撐措施,塑造植物圖案,改變灰墻冷瓦的黯淡視覺效應。
3.5.5 加強植物管理養(yǎng)護,提高景觀質量
常言道:“三分靠栽植,七分靠養(yǎng)護?!别B(yǎng)護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綠化景觀建設能否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于校園內的植物,均應根據其生物學規(guī)律和生態(tài)學習性制定合理措施,保障其正常生長[15]。對于生長不良的植物,例如銀杏,后勤部門可通過客土、施硫磺粉等措施改善土壤條件,還應結合氣候環(huán)境,及時進行灌溉、葉面噴水等措施,以此降低樹體蒸騰量。
3.5.6 突出校園主題創(chuàng)意,彰顯文化內涵
以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新理念、新精神來創(chuàng)造校園環(huán)境是現代大學校園綠化工作的基本思路,這就要求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應深刻挖掘植物的文化內涵,塑造雅致精美的植物景觀藝術形象。例如鄭州華信學院新校區(qū)在教學樓前廣場種植櫸樹(),雄偉壯麗的櫸樹是堅不可摧的象征,古人種植櫸樹寓意“中舉”,對莘莘學子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宿舍樓區(qū)南北路種植合歡(),很好地體現了宿舍生活區(qū)濃厚的“家”的氛圍。校園綠化工作可學習此類做法,體現出大學校園的精神內涵和文化特點,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感,從而將校園打造成為一個特色校園、文化校園、精品校園[16]。
[1] 鄧貴艷.高校植物景觀改造設計研究——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J].傳播力研究, 2018, 2(14): 196-196,198.
[2] 關文靈.園林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3: 2.
[3] 黃冠文,鄭思東,徐瑞萍,等.廣州城建職業(yè)學院校園景觀植物資源調查[J].綠色科技, 2019(9): 16-18.
[4] 張舒,張正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宋興航與山西應用科技學院[J].民主, 2015(12): 41-42.
[5] 馬艷.談通過植物種類及花期調查改善校園綠化環(huán)境[J] 山西建筑, 2017, 43(2): 210-212.
[6] 覃勇榮,黃冬陽,覃蕾蕾,等. 河池學院校園植物資源調查及彩色圖譜設計[J].中國園藝文摘, 2018(2): 80-84,237.
[7] 喻麗珍,年四輝,包淑云,等. 皖南醫(yī)學院校園植物資源調查與校園綠化建議[J].宜春學院學報, 2017, 39(6): 93-97.
[8] 張慶峰,方嬙,劉灝,等.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植物資源調查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8, 46(27): 103-109.
[9] 王龍,陸續(xù),陳晶鑫,等.中國藥科大學校園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藥學教育, 2019, 35(6): 71-76.
[10] 祝遵凌.園林植物景觀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2:31-34.
[11] 王晴晴,王沙,沈劍鋒,等.延安大學校園植物現狀調查及建議[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38(1): 73-76.
[12] 鄧賢蘭,徐佳紅.井岡山大學綬草群落植物區(qū)系與物種多樣性研究[J].井岡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 41(1): 37-42.
[13] 于新剛,邱艷昌,張現廣,等. 聊城大學校園園林植物資源的調查與分析[J].林業(yè)實用技術, 2009(9): 49-51.
[14] 尹吉光.圖解園林植物造景[M]. 北京: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017: 210-218.
[15] 郭瑛.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探析[J].現代園藝, 2020(2): 185-186.
[16] 陳尚玲,肖萬娟,陳翠玉. 高校校園植物配置存在問題及技術對策[J].河池學院學報, 2013, 33(2): 12-1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LANT RESOURCES IN BEIGE CAMPUS OF SHANXI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WANG Xuan-kai1,2,*QU Bao-cheng1,2, HU Liu-lin1, SHI Rui-rui3
2.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Controlled Aquacultur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alian, Liaoning 116023, China;3. School of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Shanxi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000, China)
The Beige campus of Shanxi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was put into use in 2014.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andscape plants in this campus, clarify the problem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future plant landscaping work, the landscape plants in this campu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route survey method with the steps of collecting samples, taking photos, and identify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ir family categories, life types, usage types, and configuration methods, a plant list was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50 campus landscape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29 families and 46 genera, in which there are 3 families, 3 genera, and 4 species of gymnosperms; 26 families, 43 genera, and 46 species of angiosperms; 15 families, 25 genera, and 26 species of herbaceous plants; 15 families, 21 genera and 24 species of woody plants. And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eople-oriented, matching site with trees, local characteristics, artistic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economy,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problems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landscape plant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ture campus plant landscaping work.
The Beige campus of Shanxi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landscape pla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plant landscaping
1674-8085(2021)06-0052-06
S731.9
A
10.3669/j.issn.1674-8085.2021.06.010
2020-12-15;
2021-03-11
遼寧省大連市《高層次人才創(chuàng)新支持計劃》(2018RQ78)
王炫凱(1998-),男,山西運城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研究(E-mail:1335824552@qq.com);
*曲寶成(1976-),男,遼寧大連人,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海水污染評價研究(E-mail:qubaocheng@dlou.edu.cn);
胡柳林(1997-),男,湖南永州人,碩士生,主要從事海洋漁獲物可追溯體系研究(E-mail:15116575458@163.com);
石瑞瑞(1988-),女,山西臨汾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先進制造系統(tǒng)研究(E-mail:158658336@qq.com).